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400 清 任伯年 5

2019-07-19 14:36:4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任颐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其绘画发源于民间,重视继承传统,吸收西画技法,形成风姿多采的独特画风,在“四任”中成就最为突出。  

擅人物、花鸟、山水,其人物画取材广泛,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针砭社会,寄托个人情怀,具有一定思想性。造型简练、准确,生动传神,手法多变。他的花鸟画师法陈淳、徐渭、石涛、恽寿平、华喦及北宋诸家。博采众长,转益多师,成为集工笔、写意、勾勒、没骨于一身的画家。他于传统的笔墨之中掺以水彩画法,淡墨与色彩相交溶,风格明快、温馨、清新、活泼,极富创造性。山水画虽不多作,但也构图布局变化多端,笔墨技巧能跳出传统窠臼,别具一格。任颐的绘画在当时及现当代具有极大影响。有《苏武牧羊》、《女娲炼石》、《关河一望萧索》、《树荫观刀》、《群仙祝寿》及大量的花鸟、山水等作品传世,后人出版有多种画册、画集。

任颐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鸦片战争的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卒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任声鹤是民间画像师,大伯任熊,二伯任熏,已是名声显赫的画家。少时受家庭的熏染,已能绘画。十来岁时,一次家中来客,坐了片刻就告辞了,父亲回来问是谁来,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纸来,把来访者画出,父亲看了,便知是谁了。这说明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写真画技巧。任伯年曾在十几岁青年时期,在太平天国的军中“掌大旗”,当时军旗较大,“战时麾之,以为前驱”。直到天京沦陷,任伯年才回家乡,后至上海随任熊、任熏学画。以后长期在上海以卖画为生。任伯年为人率真,不修边幅,学画时近30岁,画多而名声渐大,但其身心深受鸦片之害,损伤元气,这也是他年仅56岁就过早去世的原因。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就任伯年的个人艺术造诣来看,花鸟画的本领比较高,若以当时画坛的情况而言,他的人物影响比较大,原因是当时画人物画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这样造诣,自然推至旁首。

作者早期的仕女画多较工细。此图中仕女以手支颐,眼望春柳,惆怅若失。构图虽简单,用笔却十分细致。以细笔描绘青丝盘头,淡墨写面部、手指;衣纹线条流畅,起笔多顿点,用富有装饰性的钉头鼠尾描形成有节奏的白描效果。工细的仕女画近费晓楼,夸张奇伟的人物画法陈洪绶,装饰性强的街头描则学自任熏,后练习铅笔速写,变得较为奔逸,晚年吸收华岩笔意。

 

 

《松藤双鸟》 任伯年 1891年 250.5×59.2厘米

 

《山水》 任伯年 1886年 24.2×52厘米

 

《双童斗蟋蟀》 任伯年 1887年 175.6×47厘米

 

《松藤双鸠》 任伯年 1891年 215.4×49.3厘米

 

《秋林远眺》 任伯年 1860年 30×33.8厘米

 

《秋山清泉》 任伯年 1885年 29.5×18.2厘米

 

《桃花》 任伯年 1882年 31.9×39.3厘米

 

《水仙小鸟》 任伯年 1877年 29.4×53.1厘米

 

《三羊图》 任伯年 1877年 79×147.5厘米

 

《桃花小鸟》 任伯年 1886年 25.3×26.4厘米

 

《桃花鹦鹉》 任伯年 1880年 23.6×50.8厘米

 

《水仙小鸟》 任伯年 1877年 24.3×52.6厘米

 

《苏武牧羊》 任伯年 1883年 148.5×83.3厘米

 

《桃花双燕》 任伯年 1883年 24.2×52厘米

 

《踏雪寻梅》 任伯年 1879年 25.3×26.0厘米

 

《秋意萧瑟》 任伯年 1860年 30×33.8厘米

 

《人物图》 任伯年 1886年 78.8×140.8厘米

 

《秋林小溪》 任伯年 1860年 28.2×29.2厘米

 

《人物画稿》 任伯年 215.2×119.5厘米

 

《试箭图》 任伯年 1889年 149×81.5厘米

 

《四季平安图》 任伯年 1877年 135×66.8厘米

 

《石傍白鸡》 任伯年 1885年 29.4×41.7厘米

 

《赏花仕女》 任伯年 1881年 24.9×53.1厘米

 

《秋声赋意》 任伯年 1885年 29.4×18.4厘米

 

《松下老者》 任伯年 1891年 24.3×52.5厘米

 

《桃花双燕》 任伯年 1885年 99×34厘米

 

《桃花双燕》 任伯年 1891年 250.8×59.4厘米

 

《桃花八哥》 任伯年 1879年 27.3×281厘米

 

《芍药小鸟》 任伯年 1874年 23.5×51.5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桃禽月色》 任伯年 1880年 25.3×25.7厘米

 

《桃柳八哥》 任伯年 1885年 29.4×41.7厘米

 

《塘畔书声》 任伯年 15.3×19厘米

 

《松下闻箫》 任伯年 1894年 105×54厘米

 

《西番莲》 任伯年 1881年 23.2×50.5厘米

 

《天竹》 任伯年 1889年 128.9×56.10厘米

 

《吴仲英先生像》 任伯年 1881年 150.6×64.8厘米

 

《行旅图》 任伯年 1880年 132×50厘米

 

《藤萝》 任伯年 1885年 28×41.2厘米

 

《桐荫长夏》 任伯年 25×52.2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萱草牵牛》 任伯年 1873年 25.3×26.3厘米

 

《桃源问津图》 任伯年 1886年 177.5×47.4厘米

 

《绣球芭蕉》 任伯年 1882年 178.6×48厘米

 

《溪山观泉图》 任伯年 1882年 184.1×45.4厘米

 

《桃实白头》 任伯年 25.3×26.2厘米

 

《西江竹楼》 任伯年 1885年 28.4×18.4厘米

 

《天竹红柿》 任伯年 31.6×39.2厘米

 

《溪亭秋霭图》 任伯年 1890年 92.6×41.8厘米

 

《行旅小憩》 任伯年 1888年 23.2×50.8厘米

 

《雪梅群雀》 任伯年 1891年 77.6×33.2厘米

 

《停琴观泉图》 任伯年 1880年 37.6×143厘米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