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2228 明 高启《题仕女图诗》

2020-03-28 12:12:0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高启《题仕女图诗》 纸本 行楷书 纵25.9厘米 横4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页书法笔画圆转清劲,结体疏朗。《书史会要》称“启善楷书,飘逸之气,入人眉睫。”此帖亦极具斯人风釆神韵。

 

释文:

  午夜深沉庭院悄,玉人梦醒闻啼鸟。松云重■宝钗斜,罗袜生香凤鞋小。莲花满路金步摇,六铢衣薄裁绞绡。破颜一笑生百媚,金屋何须贮阿娇。花妖羞■三思宅,嫦娥退缩无踪迹。鱼沉水底浪痕圆,雁落秋空楚天碧。疑是阳台为雨归,香汉氤氳兰麝飞。暗■欢踪卜灵课,默无一语立斜晖。 季迪题

 

高启(1336-1374) 明代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家北郭,与徐贲,宋克,张羽等卜居相近,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有文武才,博览群书,尤邃于史。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唐魏晋各代,师古而后成家。他才思俊逸,风格多样,为明代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有《高太史大全集》刊行于世。

 

《明高启楷书题仕女图诗》是高启于明代创作的纸本书法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高启楷书题仕女图诗》此页书法,笔画圆转清劲、结体疏朗秀美是最大特色。令人流连的还有高启的这首诗。

 

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屡兴文字狱,不少文人土子遭到迫害。书画家中,王蒙、盛著、赵原、周位、徐贲、高启、杨基等人都先后被杀。士人心灰意冷,不得已而隐逸山林、寄情书画。因此,出现了大批隐逸书画家,促进了文人书画的兴盛。渐渐地,社会趋于安定,王公官富、巨商豪富、乡绅名士聚集于江浙一带,因个人嗜好或附庸风雅,纷纷对艺术进行扶持、赞助与奖掖。这样的良好环境,使文人书画家得到了足够的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他们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审美趣味、创作思想、风格样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高启楷书《题仕女图诗》就是此种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

 

明朝晚期,朝纲颓废混乱、道德沦丧、礼仪崩坏、皇帝昏聩、臣工腐败、宦官专权、党争酷烈,朝野上下一片颓靡之气。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艺坛出现了追求新奇、张扬个性的风气。反道学、反传统的李贽,反对复古、独抒性灵的性灵派"公安三袁"和不拘成法、特立独行的徐渭等文学艺术家争相竞起。高启书风与晚明"浪漫书风"相较,显得太过工稳整饬,程式化明显。就拿高启此作来说,整体格调以及气息都有亏欠,而且存在着大量雷同的用笔,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捺"势笔画中。可以说,"规范"与"变化"是艺术创作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而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又是十分复杂的,更是对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的一种综合考量。其中,既有对艺术家审美眼光的考量,也有对艺术家艺术功底深浅的考量。在此作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多是"规范",书写者对书写技法的涪熟是毋庸置疑的,但没有自己太多的艺术感悟(或谓艺术个性),当然也未能表现出多少"变化"的痕迹。《书史会要》称:"启善楷书,飘逸之气,入人眉睫。"从此作中,我们几平看不出多少"飘逸之气",倒是有一种铅华落尽的清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