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2245 明 憨山 《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

2020-03-31 12:43:06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

 此本内容为性理修养之说,涉佛教。写法上本于王字,不少字的结字与《圣教》相类。然取势用 笔颇有自己特色,与明末书家喜一笔顺势带下,连绵不断的行草写法迥然有别。此本总体的特点是静穆而不乏灵动,端稳而不乏妍美。取行楷法,字字独立以倚侧引势,以大小错落取得变化,以粗细轻重显现节奏。舒展处尽展其势,内敛处不乏其韵。全篇章法总有若干重字以醒目,若干轻字显灵动,通篇取左低右高侧势,款款书来极为自然,一如一股清泉从山间缓缓而下,绝少火气和鼓噪之气,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既有古意又有时趣,古意者取大王儒雅的神韵,时趣者,用小王内擫笔法圆转引带,以消泯火气,不过分追求转折顿挫的变化,因而显得妩媚,当然个别笔画也会显得不很硬朗而有些飘浮。从其取法的角度看,憨山悟性极高,有聪慧之气,所以他的作品前人的影子不多,自己的个性不少,有时还善于在个别点画中以隶意出之,这在妍美的风格上掺和进了一点古拙的意味。

 

 

 

 憨山 (1546—1623), 明代高僧,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又称憨山大师,全椒(安徽和县)绰庙人。

  大师生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父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时生也。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不久病即痊愈。为此,母亲将大师寄名于本地长寿寺,取乳名为“和尚”。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大师年三岁,常独坐,不喜与儿戏。祖父常谓曰。此儿如木桩。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大师年七岁。叔父钟爱之。父母送入社学。一日叔父死,大师曰死向甚么处去,遂切疑之。未几,次婶母举一子大师问母曰。此儿从何得入婶母腹中耶。母拍一掌云。痴子。你从何入你娘腹中耶。又切疑之。由是死去生来之疑。不能解于怀矣。

  大师少时宿慧,聪颖过人,经书子史,入目能通,尤喜诗词,虽苦读寒窗,但无意仕途。

  12岁削发入佛门,19岁受禅法,曾在南京报恩寺为僧,后云游各地。在北台时,爱憨山之秀峰,遂取此为号,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

  万历十一年(1583年)四月,憨山因慕崂山之盛名,由五台山来此。先在崂山那罗延窟修禅,又因此处不可住,该年夏季至太清宫附近树下掩片席为居,历7个月,山民张大心结庐使其安居。憨山认为崂山乃一形胜之地,诚为大观,但对“处处琳宫皆为荆棘”的衰落境况,甚为叹息。他本想长揖山灵而去,但又不舍此处之钟灵毓秀,故淹留崂山,徜徉其间,饱览山光水色。

  此时,太清宫旧道院倾圮倒塌,由于憨山得到即墨灵山桂峰法师的引见,结识了即墨之士绅,并得到江、黄两乡绅和泰岩、荫谭诸人的助成,遂用太后所助之金尽购太清宫之地,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始建海印寺,万历十六年建成。该寺气势恢宏,佛宇僧寮之盛,可与五台、普陀之名刹相媲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出身的太清宫道士耿义兰控告憨山强占庙产,万历十九年又去京师上告,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憨山以私建寺庙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获释后,结庵庐山五乳峰下,居四年,又到广东曲江县东南25公里的曹溪宝林寺,潜心著述。天启三年(1623年)憨山病逝于曹溪,年78岁。

  憨山多才多艺,晓通史书,熟谙佛经,工于书法,擅长诗词。一生中佛学和其他著作颇丰,著有《法华经通义》、《圆觉经直解》、《大乘起信论直解》、《观楞伽经记》、《金刚决疑》、《肇论略注》、《八十八祖真影传赞》以及《庄子内篇注》、《老子道德经注》、《中庸直指》等。还有门徒汇编的《憨山梦游集》和《憨山语录》。其诗作洒脱超然,暗藏禅机,许多深奥禅理,却似信手拈来,读罢意味隽永。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