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2282 明 黄道周 《途中见怀诗轴》

2020-04-11 11:15:2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黄道周《途中见怀诗轴》纸本行书,141cm×3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书法用笔掺和钟繇笔势,方拓峻峭,险劲倔强,结体呈俯仰欹侧之势,章法紧密,阵势森罗,颇有“严冷方刚,不谐流俗”之性格。 (撰稿人:傅红展)

 

   释文:

   “侧岸危途见白日,断帆吾道正中流。何能睨柱还双璧,自是量才过一丘。洗耳天高巢父径,文身江阔越人舟。已偿簪笔当年愿,别领浮槎方外州。答王觉生途中见怀之作,录似昆翁王年丈正。黄道周。”

   钤“黄幼玄”、“道周”印2方,引首印钤“五伐三洗亢复来”。收藏印钤“伍怡堂书画记”。

 

 

 

“一代完人”黄道周行书《途中见怀诗轴》

支荣慧

 

忠臣自古就受到群众的爱戴,老百姓心中是一杆称,群众眼睛是雪亮的,谁好谁坏自不用细说。明代书法家黄道周拒不降清,就义后,后人用各种方式纪念他。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乾隆皇帝追谥他为“忠端”,称其不愧为“一代完人”。

 

明代书法,在承接元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明代书法家们大都取法高远,以晋唐书法为学习对象,并有新的发展。明代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美学观、价值观兴起,更是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峰。这期间涌现了一批大师,如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黄道周的行书和草书主调是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态。他以隶书铺毫和方折行笔,点画多取隶意;字虽长,但强调向右上横势盘绕,让点画变得绵而密,虽略带习气,但奇崛刚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尤显出其人刚直不阿的个性。他的楷书主要学习钟繇,比起钟繇的古拙厚重来,更显得清秀、飘逸,字体方整近扁,笔法健劲,风格质朴,十分类似钟繇楷法。不同处是,钟书于古拙中显得浑厚,黄书则见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响。清初宋荦说:“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他的隶书正具有“清截遒媚”的特点,不如楷书那样清刚。

 

黄道周行书《途中见怀诗轴》,纸本,立轴,共3行,纵141厘米,横3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钤“黄幼玄”、“道周”印2方,引首印钤“五伐三洗亢复来”。此轴书法用笔掺和钟繇笔势,方拓峻峭,险劲倔强,结体呈俯仰欹侧之势,章法紧密,阵势森罗。加大行距,有奋笔直下之势,激情燃纸,振迅耳目,如闻钟声、蹄声于道,结字欹侧多姿,风格朴拙,大小参差错落,帖中第一、二行右下部,字形略大,行笔速度加快,连笔更多,汪洋姿肆,宛如江海流水,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第二行“人舟”二字连为一体,而且空间更大,特别显眼。鲜见章草笔画,只有第二行“才”字一点。帖中“自、身”原本方形的结体都写成三角形,与众不同。落款有特点,两行小字,下面中间位置再落“黄道周”三个大字,印又铃于右边,达到了协调的效果。释文:“侧岸危途见白日,断帆吾道正中流。何能睨柱还双璧,自是量才过一丘。洗耳天高巢父径,文身江阔越人舟。已偿簪笔当年愿,别领浮槎方外州。答王觉生途中见怀之作,录似昆翁王年丈正。黄道周。”从黄道周书论中,反映出他对魏晋书法是比较倾心的,尤其对钟繇、索靖等具有古朴书风的书法更为欣赏,而对其同时代书法,如董其昌的书法,则并非如此,此帖正是他书论的实践。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