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2301 明 黄道周 草书海色五言诗
释文:海色真天地,风根净羽毛。练空不量度,银汉坐客舠。万里见秋叶,孤樽散鲁涛。明时耽钓弋,鱼鸟自深高。同秱中诸子中秋海上玩月,録似而德吕丈,黄道周。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福建漳浦人。因读书于福建东山以南海岛上铜山的石室中,又号石斋。他博学多才,深究经学,雅好诗文,精天文、历数,又善书画。天启二年(1622)与王铎、倪元璐同榜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先后讲学于余杭大滌山书院、漳浦紫阳书院,从学者数百人。其人秉性耿直,严峻刚正,清直敢言,故二十多年宦海生涯中,屡遭贬谪,几经沉浮。清军入关后,先后奉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南都失守时,亲携义军九千以抗清军,于婺源兵败被执,解至南京,大义凛然,终为清军所杀。在狱中饮寝如常,日书孝经,临刑前破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曾言:“读书人第一追求者乃是学问人品,书画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
黄道周小楷取法钟繇,出笔生辣,点画峻折浑厚,结字奇拙,时杂方折笔,创造出一种随意不羁、清新刚健的小楷新貌。行草书笔法圆劲,浑厚迅猛,参以隶书笔意取横势,带有汉八分的简牍气;结体呈俯仰欹侧之势,典雅高古,可谓独树一帜,充分表现出融汉隶于行草“间出已意”的创造精神。所言:“书字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墜佻靡,便是上流矣。”这正与其人品相似,刚正不阿,不流凡俗,表现出奇而不肆、狂而不怪的强烈个性。
黄道周与张瑞图一样,立志颠覆传统审美趣味,革新晚明书坛软媚薄弱之风。张扬个性,不拘成法。其书遒劲雄畅,气力外拓,不像张瑞图那样将力与形都抱紧成一团,似乎随时都准备抵御着外力。黄道周书风显然开朗宽博得多,就象他的为官处事一样,永远直面异端、直面人生。他行楷多而草书少,此轴行而兼草,飞扬腾沓,意兴激昂,是其佳作。
飞鸿舞鹤 离奇超妙
——黄道周《草书五言诗》轴赏略
时值明末清初,艺坛刮起了一股“尚奇”之风,更有不少书法家身体力行成为这一潮流的追随者和鼓动者。黄道周和与倪元璐、王铎同举进士,其为人耿介,为官公正,与大多数名垂青史的古代士人一样,对当时的朝廷可谓鞠躬尽瘁。其在明朝覆亡后仍然忠于前朝,拥戴后主,组织力量与清政府对抗,最后被俘英勇就义。为官之忠诚就连后来清代的乾隆也盛赞其为“不愧一代完人”。《四库全书·黄道周儒行集传》序中说:“(黄道周)以直节清德,见重一时。”
黄道周博学多才,《明史》赞:“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著有不少传世著作,同时兼通绘画,亦别具一格。徐霞客评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概括其一生,称“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
黄道周学习书法直追魏晋,以钟繇为师,刻苦钻研。清王文治称其:“楷法格调适媚,直逼钟王。”其楷书的成就尤高,清初宋荦说:“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他直言唐代书法的弊端,并批评宋元不以右军为师实是才资不足所至。其行草同样有不凡的成就,全然不顾古人结体的束缚,自书我法。
此作品为黄道周《草书五言诗》,绫本立轴,作品共有三行。黄氏书法之特点彰显无遗,字形扁方,以横向为力量拓展,这正是魏晋书法同后世书法的根本区别,后人常谓黄氏之新,亦不知黄氏入古太深之故耳。
黄道周的行草书如其为人,有一种凛然正气,肃穆之感。他虽然勤习二王为主的晋人之法,但一反元明以来的柔弱之风,以刚健的笔锋与方整的体势来表达自己的书法追求。其草书波磔较多,体现出一种雄健的力量感。秦祖永谓“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用离奇二字评价黄道周的书法可谓正中下怀。
曾经高士奇、吴云、丁念先递藏。
1.高士奇(1645-1740)字澹人,号江村。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康熙十五年(1676)迁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著有《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2.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晚号退楼。安徽歙县人,一作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举人,官苏州知府。嗜金石,著有《二百兰亭斋金石记》、《两罍轩彝器图释》、《虢季子白盘铭考》等。
3.丁念先(1906-1969),字守棠,斋号念圣楼。浙江上虞人。二十年代加入上海题襟馆,后从丁辅之、高野侯等人另组古欢今雨社,历任中国画会总干事等职。其“念圣楼”之书画文物与古籍碑帖庋藏量丰质精。1961年丁氏曾精选百件,在台湾省立博物馆举办“念圣楼书画展”,并出版《念圣楼读画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