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2303 明 邵弥 《楷书五言诗二首扇面》

2020-04-17 09:53:2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邵弥《楷书五言诗二首扇面》上海博物馆藏

邵弥(约1592-1642),字僧弥,号瓜畴,又号长斋,灌园叟,青门隐人,芬陀居士。长州(今不苏吴县人)。其性迂癖不谐俗,好学而多才艺。工诗文书画,擅山水,喜画兰花、水仙。远宗荆、关、黄、王,近学吴门诸家,面貌多样,具有“清瘦枯逸,闲情冷致”的风格,画如其人。“画中九友”之一。草书受米芾、米友仁影响,楷书得锺繇法。

  邵弥(1592—1642),字僧弥,后以字为名。号瓜畴,又号长斋、灌园叟、青门隐人、芬陀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性迂癖不谐俗,好学而多才艺。工诗文书画,擅山水,喜画兰花、水仙。笔墨疏简秀逸,与董其昌、王时敏、王鉴、李流芳、杨文聪、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合称“画中九友”。

 

  邵僧弥并不以书法见称于时,多被画名所掩,其画作流传至今,拍卖会上不时可见。画上的题跋,也不突出,多见刻板、规矩,或平淡无奇,偶有精彩似二王笔意者,惜寥寥数行,难窥全貌。况拍卖作品,赝品充杂,不具只眼,真伪难辨。

 

  邵弥书法传世较少,此作(如图)纯为书法,甚为难得,水准之高当为其平生合作。邵弥身处晚明,风格一望可知行迹多在吴门、松江故地之间,未受“三树”(三珠树)半点侵。用笔典雅、流畅、婉转、精熟,笔法、结字多魏晋古意,气韵更近华亭。书风承逸少《十七帖》遗韵,腕下轻松、跳跃、活泼,可见汲古甚深。其为职业书画家,笔下圆熟非寻常喜操觚弄翰者能及。晚明政治昏庸动荡,志士仁人皆忧国忧民。邵弥此作似春光烂漫,金花碎地,一派躲进小楼吟风弄月之景象,逸气横生,可知书法在古代文人那里并非是一门多么配合时宜的艺术,又可知书法实在是超越了政治的精神和智力上的游戏!所以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在社会政治伦理中,位居末位,却又不可或缺。既是人的避风港,又是生命的依托。邵弥所寄,未可详究,笔下风采,却遮掩不住,感人至深。其此生不虚也!

 

  明遗民收藏家金俊明十分喜爱邵弥书法,曾跋云:“僧弥书得髓二王,旁涉北海,并臻其胜,晚得戏入襄阳之室。姿致奕奕,更觉绝伦超群矣。”评价甚高。著名书画鉴定家谢稚柳曾跋其册页“拙茂有致……独其书法亦复出入晋宋,前人论之详矣”,另一位鉴定大家张珩(葱玉)也曾言及,“昔年所得颇多,今皆散佚不存”,可见民国时期,邵弥之作存世尚不在少数,而二人皆认可其书。

 

  翁方纲曾收藏邵弥《山水图》真迹一件,前后共有九题,非常珍爱,实乃瓜畴隔代知音。跋文有云:“梅村(吴伟业)《画中九友歌》云,风流已矣吾瓜畴,一生迂癖为人尤,僮仆窃骂妻孥愁,瘦如黄鹄闲如鸥,烟驱墨染何曾休。”颇为写实且生动。

 

  邵弥年寿不永,功名未就,被后人目为吴中高士,穷约而死。死十年而后克葬,葬又十年而后梅村志其墓,有《邵山人僧弥墓志铭》传世。

 

  一位古代平民艺术家的命运竟如此可怜,尽管光华如斯,却卑微若草芥一般。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