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兜底动态 > 正文

杨静:禅联禅书禅意人生19 千岩藏太古 一苇渡迷津

2025-07-04 13:49:41   
 
 
释文: 乙巳杨静
释印:杨静之印 武陵樵夫 润祥鉴赏
规格:140 × 70 cm(8.82平尺) 
润格:绘画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2000元人民币/平尺
 
高润祥评述:敬畏天地坚守本心
 
“千岩藏太古,一苇渡迷津”,以精炼的文字构建出宏大与渺小交织的禅境,在平仄对仗的工整韵律中,传递出深邃的人生智慧。 
从平仄对仗规则来看,上联“千岩藏太古”为“平平平仄仄”,下联“一苇渡迷津”作“仄仄仄平平”,声调抑扬顿挫,读来铿锵有力。在字词对仗上,“千岩”与“一苇”形成数量与体量的强烈对比,前者雄浑厚重,后者轻盈渺小;“藏”与“渡”一隐一显,暗合动静之理;“太古”与“迷津”分别指向亘古时空与人生困境,时空维度的呼应使对仗更具张力。工整的格律不仅展现出对联创作的严谨法度,更赋予文字音乐般的韵律美感。
 
此联营造的意境充满禅意玄机。“千岩藏太古”描绘出层峦叠嶂中蕴藏着亘古未变的原始气息,象征着宇宙的永恒与自然的深邃,让人感受到个体在浩瀚时空前的渺小;“一苇渡迷津”则以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典故为引,展现一叶扁舟横渡迷茫渡口的画面,寓意以微小之力突破人生困境。两句话构建出“以小见大”“以心渡境”的禅悟逻辑,揭示出禅意人生的核心——无需依赖外物的宏大,只需凭借内心的澄明与坚定,便能在困境中寻得解脱之道。
 
当这副对联跃然于宣纸之上,笔墨的表现力进一步升华了禅意。浓墨重笔书写“千岩”,线条苍劲如岩壁嶙峋,展现太古的厚重沧桑;而“一苇”则以枯笔飞白勾勒,笔势灵动似芦苇轻扬,传递出轻盈超脱之感。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布局,恰似岩隙与水流的空间关系,墨色的干湿变化暗合时空的流转。观者在欣赏书法时,不仅能感受到笔墨韵律,更仿佛置身于“藏太古”与“渡迷津”的禅境之中。
 
这副禅联禅书对当代人生的启示深远而质朴。它提醒我们,人生常如置身迷雾重重的渡口,面对时代的洪流与内心的困惑,不必执着于外界的物质力量。正如千岩静默却蕴含永恒,我们应当沉淀内心,从亘古不变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又如一苇虽轻却能渡江,只要心怀信念与勇气,便能以微薄之躯跨越生命的迷津。
杨静先生的创作,让我们在对联与书法的艺术之美中,照见禅意人生的真谛——在敬畏天地中保持谦逊,在坚守本心中寻得自由。
 
 
 
杨静艺术简介
杨静,湖南汉寿人;1963年4月出生。兜底儿网签约书画艺术家,国家开放大学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北京艺术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张家界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绘画、篆刻兼功。居张家界风景区写生创作二十余年,创造了表现张家界山水画卷的独特技法。书法从二王入手,青年时代苦临诸家碑帖,酷爱弘一法师,曾在自己创作的60幅六尺竖幅山水画上题写了60段弘一法师经典慧语,被知名收藏家收藏。其书法被多位艺术评论家称赞为“具有个性的禅意书体”。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张家界创作中心副主任,中韩日国际书画交流双年展中方代表,《首届旅游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子柔李刚:画大唐 说大唐系列16 诗酒情韵:大唐胡姬酒肆里的浪漫与风情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