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禅联禅书禅意人生24 烟收千嶂晓 雾破一峰青
2025-08-20 14:34:10

释文:烟收千嶂晓 ,雾破一峰青。乙巳杨静
释印:杨静之印 武陵樵夫 润祥鉴赏
规格:140 × 70 cm(8.82平尺)
润格:绘画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2000元人民币/平尺
高润祥评述:烟收雾破会有时
在杨静的禅联禅书禅意人生系列作品中,“烟收千嶂晓,雾破一峰青”宛如一股清泉,流淌出别样的禅意与智慧。
从字面来看,这联描绘出一幅清晨破晓的壮阔画面。烟雾逐渐消散,连绵起伏的山峦在晨光的轻抚下,渐渐显露出轮廓,迎来破晓的曙光,此为“烟收千嶂晓”。而当浓重的雾气破开,一座山峰脱颖而出,满目青翠,清新夺目,恰似“雾破一峰青”。短短十个字,动静结合,烟收、雾破是动态变化,千嶂晓、一峰青则是静态呈现,一静一动间,勾勒出自然山水从朦胧到清晰的过渡,充满生机与活力。
深入探究,这联禅意尽显。烟与雾,常被视作尘世烦恼、虚妄杂念的象征。在生活里,我们往往被纷繁复杂的欲望、琐事所扰,如同置身于烟雾弥漫之中,看不清生活的本真。而“烟收”“雾破”,寓意着我们通过修行、思考、内心的省悟,摆脱这些烦恼与杂念的束缚。当心灵的迷雾散去,便能迎来“千嶂晓”的光明境界,洞察世间万物的真相,理解生命的真谛。
“一峰青”这一意象更是精妙。在群山之中,一峰独青,卓然出众,象征着我们在破除迷雾后所领悟到的那一丝纯粹的智慧、内心坚守的本真自我。即便周围是千嶂,是无数的诱惑与干扰,只要守住内心的那片纯净,就能在纷扰的世界里保持清醒与独立。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外界如何喧嚣、价值观如何多元,我们都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
杨静以书法写此禅联,书法的线条、笔墨与禅联的内涵相得益彰。笔墨的浓淡、线条的粗细、笔画的顿挫,或许正如同人生的起伏、心灵的波澜。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我们能更深刻地体悟到禅联所蕴含的宁静与深远。
这联还传递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困境与迷茫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有勇气、有决心去突破,就能迎来光明与希望。当面对挫折时,不要气馁,要坚信烟收雾破的那一刻终会到来。
“烟收千嶂晓,雾破一峰青”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释。它引领我们在尘世中寻找内心的宁静,突破迷雾,拥抱真实与美好,是杨静禅联禅书禅意人生系列作品中极具代表性与感染力的佳作 ,让我们在品味中不断获得心灵的滋养与启迪。
从传统格律诗联的平仄、对仗与韵律规范来看,此联堪称工整合规。首先是平仄,若以“平水韵”为参照,“烟收千嶂晓”中,“烟”(平)、“收”(平)、“千”(平)、“嶂”(仄)、“晓”(仄),平仄序列为“平平平仄仄”;“雾破一峰青”中,“雾”(仄)、“破”(仄)、“一”(仄)、“峰”(平)、“青”(平),平仄序列为“仄仄仄平平”,二者形成标准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格式,平仄相对严谨,符合五言联的平仄要求。其次是对仗,联中上下句对应字词词性匹配、意境相承:“烟”与“雾”均为自然气象名词,“收”与“破”均为动态动词,“千嶂”与“一峰”均为山水地理名词(“千”“一”虽数量词相对,却以“千嶂”之广衬“一峰”之特,反差中显张力),“晓”与“青”分别以时间意象(破晓)、色彩意象(青翠)收尾,既满足“词性相对”的基本对仗规则,又在内容上形成“烟散见山晓”与“雾开显峰青”的呼应,对仗工整且富有画面层次感。最后是韵律,此联虽为楹联(无需像格律诗那样严格押韵),但上下句尾字“晓”(仄声)与“青”(平声)形成“仄起平收”的节奏,读来抑扬顿挫,符合汉语表达的声韵美感,朗朗上口且不失雅致,整体韵律与内容意境相契合,尽显传统楹联的格律之美。
杨静艺术简介
杨静,湖南汉寿人;1963年4月出生。兜底儿网签约书画艺术家,国家开放大学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北京艺术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张家界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绘画、篆刻兼功。居张家界风景区写生创作二十余年,创造了表现张家界山水画卷的独特技法。书法从二王入手,青年时代苦临诸家碑帖,酷爱弘一法师,曾在自己创作的60幅六尺竖幅山水画上题写了60段弘一法师经典慧语,被知名收藏家收藏。其书法被多位艺术评论家称赞为“具有个性的禅意书体”。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张家界创作中心副主任,中韩日国际书画交流双年展中方代表,《首届旅游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子柔李刚:画大唐 说大唐系列24 大唐学宫:盛世文脉的摇篮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