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貓圖
宋 易元吉
絹本 設色畫 卷 31.9x57.2 cm
此畫傳為畫猿名家易元吉所作;然留白的背景、與刻意設計的互動姿態、及乾淨澄澈的筆法構圖,流露出北宋後期端凝嚴整的宮廷風格。此時期的繪畫不僅講求物象形貌的肖似,還要表達其特殊性情,即《圖畫見聞志》中所謂的「理趣」。
作者
易元吉,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十一世紀後半葉。字慶之,湖南長沙人。他原以花鳥畫見長,見趙昌畫後歎服不已,後來改以畫猿著名。米芾曾讚其「徐熙後一人而已」。
特徵說明
動物間的互動是畫家的表現重點:兩隻貓咪以為可以安然經過猴子,沒想到其中之一仍被抱個正著;另一隻只好警覺地回望。猴貓分別與「侯」、「耄」諧音,有著封侯長壽的吉祥寓意;這類吉祥畫亦是宮廷藝術常見的題材。
畫家只在眼窩、鼻頭、唇瓣、爪尖畫出堅實的輪廓線,其餘則絲絲刷出全身毛髮,再添上層層墨染,形成茸茸的質感,這也是畫家寫生功力之所在。小貓頸繫紅色絲帶,其他宮廷畫裡的貓咪也有類似打扮。
貓咪的玻璃珠似圓滾滾的雙眼,透著迷濛的光采;小猴子斜睨的眼珠則流露狡黠的神情。畫家不只畫出了動物的神態,還賦予牠們一種特殊的擬人化情味,此即宋代繪畫所追求的「理趣」。
猴子的尾巴隱約可見,軀體的起伏則是以細膩的毛色變化達成,這應就是《圖畫見聞志》所謂「毛骨隱起」的效果。
印鑑說明
宣和中秘、內府圖書之印 宋徽宗 趙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封端王,在位建元六: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遜位後,尊為道君太上皇帝。工繪山水,人物,花鳥。又工書法,自創體格,號瘦金書。
天府謫仙、張、天錫 張錫 張錫,錢塘人,字天錫,別字海觀。天順六年領鄉薦,春闈不偶,授山西大同府應州山陰縣教諭,天資俊拔,下筆成文。
蕉林書屋、蒼巖子、蕉林鑑定、蕉林粱氏書畫之印、棠村等數枚。 梁清標 梁清標(1620-1691),河北正定人,字棠村,號玉立,別號蒼巖子、蕉林居士。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工書,精鑑賞,富收藏。順治初降清,授編修,累擢戶部尚書。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著有《棠村隨筆》等。
嘉慶御覽之寶、嘉慶鑑賞、寶笈三編 清仁宗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畢瀧曾觀、畢瀧審定 畢瀧 太倉人,畢沅(1730-1797)弟,字澗飛,號竹癡。乾隆時人。工畫山水竹石。
趙氏子昂 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他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代孫,世居吳興。至元二十三年(1286)奉詔出仕,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精書畫、雅好收藏,其藝術創作上的復古理論,影響後世甚鉅。
題跋
猴性雖獧。而愚於朝四暮三之術。貍雖曰衛田。而不能禁碩鼠之滿野。是物之智終有蔽也。是理姑置。今觀易元吉所畫二物。入聖造微。儼有奔動氣象。又在李迪之上。信宋院人神品也。後有文敏小跋。字雖不多。而俊逸流動。遂成二絕矣。今為吾友郜君世安所藏。世安善鑑畫能書。其得於是者必多矣。尚永寶之。張錫跋。 張錫 張錫,錢塘人,字天錫,別字海觀。
二貍奴方雛。一為孫供奉攜挾。
一為怖畏之態。畫手能狀物之情如是。
上有祐陵舊題。藏者其珍襲之。子昂。 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