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小寒林圖
小寒林圖
宋 宋人
絹本 溤O色畫 軸 42.2x49.2 cm
此幅〈小寒林圖〉並無名款,以畫風論,為北宋李成一系「寒林平遠」山水。郭熙曾自述:「作平遠於松石旁,松石要大、平遠要小,此小景也」,可見此類作品亦屬小景畫的範疇。由於北宋中期,歐陽修開始倡導「蕭條淡泊」的文藝美學,因此被認為具有「蕭疏」、「清曠」意趣的寒林小景,受到士大夫高度的讚揚與喜愛。
特徵說明
〈小寒林〉的構圖採取「平遠」形式。依照郭熙的說法:「作平遠於松石旁,松石要大、平遠要小」,其原則是先以近觀的視點來描繪近景的松、石母題,再讓其兩側的景物以平遠推移的方式急遽縮小,形成明顯的對比,這也是劉道醇形容李成畫:「近視如千里之遠」的根據。
韓拙曾經描述畫「寒林圖」的要訣為:「務森聳重深,分布而不雜,宜作枯梢老槎,背後當用溎?韵囝愔?景闉楹椭??实糜捻嵵畾馇逡病梗?浅_m合來形容〈小寒林〉。此圖表現木葉脫盡、蕭瑟寒林之意趣,可謂得自「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的李成一派真傳。
本幅畫石,如米芾對李成的形容:「淡墨如雲霧中,石如雲動」。進一步比較郭熙的〈早春圖〉(1072),以淡墨臥筆、層層皴染坡石,筆法自由靈動,〈小寒林〉的墨色晦暗、沉重,顯得較為古拙,成畫時間應不晚於十一世紀末。
此幅右上角畫有一群鴻雁,筆墨平板、單薄,與全幅不類,疑似出於後人補綴,不過也有學者根據鴻雁母題,認為此畫可能是宋迪畫〈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因而改定這幅畫的作者和標題。
畫面左下角畫兩策杖老翁且行且談,一童挑擔相隨,與現存郭熙〈樹色平遠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上所見相似。此類畫題,在士大夫眼中別有寓意,其與平遠山水結合,可以成為一幅感傷的詩意圖,如蘇軾題詩云:「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疎林寄秋晚,恰似江南送客時,中流回頭望雲巘,伊川佚老鬢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陽」。
印鑑說明
宣文閣圖書印 元內府印
(典禮紀察)司印 明官印
嘉慶御覽之寶 清仁宗 顒琰(1706-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鑑璽、宣統御覽之寶 清宣統帝 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養心殿鑑藏寶等數枚。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