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蠟梅山禽
蠟梅山禽
宋 徽宗
絹本 設色畫 軸 83.3x53.3 cm
宋徽宗〈蠟梅山禽〉不僅具備北宋初以來,對自然觀察入微、精密描繪物象的花鳥寫生傳統,同時也呈現出一種典雅,充滿詩意的新繪畫風格,這是徽宗實踐他所提倡的繪畫美學的成果。此幅畫也是現存一件最早結合詩、書、畫「三藝」的例子,通過建立三種藝術之間的連繫,徽宗展現了個人精煉的文學素養和貴族的藝術氣質。
作者
趙佶(1082-1135),即徽宗,宋代第八任皇帝。擅長花鳥畫,繼承崔白寫生風格,以精工逼真著稱,並能詩、善書,並稱三絕。任內改革畫院、廣收歷代文物、書畫,宣和(1119-1126)間,曾奉敕撰寫《書譜》、《畫譜》、《博古圖》。
特徵說明
此幅的構圖,由梅樹主幹向左彎曲呈現優雅的圓弧形,切割畫面的空間,其餘枝條向上垂直伸展,形成一股上揚的力量。畫面中央,兩隻白頭翁棲止的梅枝末稍指向左下,引導觀者視線回到畫幅左下的題詩,取得巧妙的平衡。此種利用S形曲線構圖,製造畫面動態及平衡的方式,與崔白〈雙喜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文獻記載中,徽宗畫學崔白的說法,在此得到印證。
畫家的用筆,依被描繪物象的形狀與質感的差異,而有不同的變化。筆法勁利、斷續帶有頓挫的線條,是用來表現梅枝屈曲粗糙的表面;筆法簡潔、粗細均勻的線條,則適用於描寫光滑、柔軟的花瓣和葉片。筆法應物而生,對造型和特性掌握精確,這正是徽宗強調繪畫必須得物象之理的一貫主張。
本幅畫的重點,在於表現「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的詩意。象徵人間堅貞愛情的白頭翁棲息於梅枝上,設色極為淡雅,在空白背景的襯托下,顯得優雅靜逸;枝頭的梅花有半開、全開,或是含苞待放,表現白梅在寒冬綻開的不同階段,黃蜂飛繞其間,則是靜中取動,在安逸的氣氛中增添了幾分生氣。
徽宗的題詩在畫面左下角,以他著名的「瘦金書」書寫。在行筆間可見游絲牽連,捺筆長鋒飄逸如蘭葉,豎畫或橫畫末端有提筆重按的迴鋒,挑筆則為勁利的出鋒,整體塑造一種雄健而敏銳的個性。「瘦金書」與秀雅的繪畫和精煉的詩文「三藝」的結合,展現徽宗作為一位藝術家皇帝的神采與高貴氣質。
印鑑說明
天曆之寶、奎章閣寶 元文宗 圖帖睦爾(1304-1332),於泰定帝死後,由燕鐵木兒等迎立於大都,改元天曆。曾命翰林國史院與奎章閣學士纂修《經世大典》,雅好收藏書畫。尊信帝師,免僧寺田租。至順三年病卒。
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御書 宋徽宗 趙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封端王,在位建元六: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遜位後,尊為道君太上皇帝。工繪山水,人物,花鳥。又工書法,自創體格,號瘦金書。
嘉慶御覽之寶 清仁宗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宣統御覽之寶 清宣統帝 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梁清標印、蕉林 梁清標 梁清標(1620-1691),河北正定人,字棠村,號玉立,別號蒼巖子、蕉林居士。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工書,精鑑賞,富收藏。順治初降清,授編修,累擢戶部尚書。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著有《棠村隨筆》等。
題跋
宣和殿御製。并書。天下一人。 宋徽宗 趙佶(1082-1135),即徽宗,宋代第八任皇帝。
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
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宋徽宗 趙佶(1082-1135),即徽宗,宋代第八任皇帝。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