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崔白雙喜圖
雙喜圖
宋 崔白
絹本 設色畫 軸 193.7x103.4 cm
崔白是宋神宗時的畫院待詔,擅長花鳥畫,但已脫離宋初承襲五代黃筌、黃居寀父子工筆設色的作法,而以工謹與粗放筆法交相搭配,發展出更為自然而富野趣的新風格。
作者
崔白(活動於十一世紀),字子西,濠梁人。畫藝精湛,深受神宗眷顧,補入圖畫院。他的花鳥畫在繼承徐熙、黃筌二體的基礎上,別創一種清淡疏秀的風格,改變宋初以來畫院中流行的黃筌父子的濃豔畫風。
特徵說明
為風曲折的衰草枯荷,是崔白的特色之一,北宋文人對他的詩詠中,常可見「風蒲半折」、「風折枯荷」等語。似乎這並不是一般畫家經常描繪的主題。
與山喜鵲眼神交流的野兔,皮毛的描繪也十分精彩。崔白透過各種的筆法,經營出逼真的質感與量感,可以感受到「寫實」是北宋中期畫家追求的目標。
與其他北宋畫家一樣,崔白將名款隱藏於樹幹中,而不是堂而皇之地寫在明顯位置。
山喜鵲雖與黃氏父子工細的畫法相似,但牠激動地朝闖入自己領域的野兔鳴叫,與黃居寀〈山鷓棘雀〉中鳥類溫馴寧謐地擺出優美姿勢的情調相異。《圖畫見聞志》對崔白花鳥「動多新巧」的評論,或許就重在情景的設計上。
《圖畫見聞志》中記載神宗朝初年,曾命崔白等畫家繪製御扆鶴竹各一扇,後來裁定崔白之作為最佳。〈雙喜圖〉中的竹子配景讓人想見當時為神宗稱賞的竹畫的樣貌。
逸筆草草而成的土坡,表現出異於精工繪製的喜鵲與野兔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與質感。
印鑑說明
延畯珍藏 不明
性命同珍依子孫永寶玩 不明
晉國奎章、晉府書畫之印、敬德堂圖書印、清和珍玩、乾坤清玩 朱棡 朱棡(1358-1398),晋王,明太祖第三子,學文於宋濂,學書於杜環,三傳至曾孫鐘鉉,博雅好書,收藏甚富,書畫中晋府收藏印,倘非朱棡所鈐也。
緝熙殿寶 宋理宗 趙昀(1203-1264) ,初名與莒,太祖十世孫,在位三十九年,建元八: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
(典禮紀察)司印 明官印
三河孫東瀛珍藏 孫隆 孫隆,字東瀛,萬曆時司禮太監,嘗以數十萬金整建西湖。
嘉慶御覽之寶 清仁宗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宣統御覽之寶 清宣統帝 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石渠寶笈、養心殿鑑藏寶、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題跋
嘉祐辛丑年(1061)。崔白筆 崔白 崔白(活動於十一世紀),字子西,濠梁人。畫藝精湛,深受神宗眷顧,補入圖畫院。他的花鳥畫在繼承徐熙、黃筌二體的基礎上,別創一種清淡疏秀的風格,改變宋初以來畫院中流行的黃筌父子的濃豔畫風。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