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蔡襄致杜君長官尺牘(離都帖)
致杜君長官尺牘(離都帖)
宋 蔡襄
紙本 冊 29.2x46.8 cm
此札書於蔡襄痛失愛子之際(1055),大體維持其遒麗之姿,然有少數筆畫可見情緒之波動,傳達出書寫時內心的哀痛。
作者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以直言敢諫聞名。書法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為「宋四家」。歐陽修稱「君謨書獨步當世」,東坡推崇「近時稱第一」。著有《端明集》、《莆陽居士集》、《蔡忠惠集》、《茶錄》、《荔枝譜》。
釋文
襄啟。自離都至南京。長子勻感傷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歸殊為榮幸。不意災禍如此。動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書。并永平信。益用悽惻。旦夕度江。不及相見。依詠之極。謹奉手啟。為謝不一不一。襄頓首。杜君長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貴眷各佳安。老兒已下無恙。永平已曾於遞中。馳信報之。
特徵說明
寬博的結體與顏真卿的鉤法,杖绺鹆⒎剿?疲骸妇?兪紝W周越書,其變體出於顏平原(真卿)。」
米芾評蔡襄書法:「如少年女子,體態嬌嬈,行步緩慢,多飾繁華。」此數字吖P的流美,結體姿媚,確有少女顧盼之態。
黃庭堅以「君謨似古人筆圓」語,道出蔡襄對古代名家書法的涉獵。用筆的圓厚與流轉,都顯出蔡襄傳統書學的功底。
至和二年(1055)六月二十二日,蔡襄十八歲長子勻因病去世,故此作書於此年。
至和二年(1055)三月二十日,蔡襄從兄葛宮之夫人孫氏卒於江陰。接著,其長子勻也於六月病逝,可以想見蔡襄內心之哀痛。
印鑑說明
孫琦之印 孫琦 不明。
心賞、安儀周家珍藏、朝鮮人、安岐之印 安岐 安岐(1683-約1745or1746),清天津人,一作朝鮮人,字儀周,號麓堂,又號松泉老人。代明珠在楊州為鹽商。博雅好古,收藏極富,尤精鑒賞。並好養士。有《墨緣匯觀》。
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石渠定鑑等數枚。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嘉慶御覽之寶 清仁宗 顒琰(1706-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