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兜底动态 > 正文

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记著名东夷文化学者丁再献

2012-05-07 14:42:00   

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
记著名东夷文化学者丁再献

兜底儿网  王本杰 

      神奇深厚的人类历史有着永远解读不完的谜,人类文明的根源在哪里,是一代代学者呕心沥血殚精毕力的追寻。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地,有一支勇敢、坚韧而睿智的东方部落,他们被称作“东夷人”。在跨越数千年悠久漫长的历史中,东夷人依靠他们聪颖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东夷文明和最古老的文字——东夷骨刻文字。

      东夷骨刻文字为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学家刘凤君教授于2005年春在济南发现 (昌乐、寿光等地最为集中,赤峰、关中等地也相继发现) ,最后被命名为“骨刻文”。2008年7月30日,来自北京和山东的考古专家对这些符号进行专门研讨,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的“骨刻文”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文字的认定。骨刻文的年代距今4600~3300年,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确立了陶器符号与骨刻文、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

     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中国孔子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丁再献自幼受诗书家第熏陶,酷爱诗词、文学、书法、写作,几十年工作之余潜心创作、勤耕不辍、著作等身、硕果累累。当丁再献了解到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发现了骨刻文后,认为骨刻文是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骨刻文内容写进自己创作的《东夷文化与山东》一书中。2010年年底,丁再献登门造访了刘凤君教授。当他接触到刘凤君教授的骨刻文研究时,对骨刻文中一组组的形象图案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心为中华始祖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做一份贡献,丁再献对文字资料研究情有独钟,凭其多年来对书法和书法理论的研究知识,不仅从130件骨刻上一口气破译了200多个象形字和会意字,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山东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东夷人首先创造的骨刻文字很可能是汉文字的源头!东夷文化很可能就是中国华夏文明真正源头!

     丁再献90多万字的《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专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源头的的力作,对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追溯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东夷文化的重要遗存——骨刻文的系统破译和解读方面更是独具创新、史无前例,因而被专家称为“划时代的文化巨著”、“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研究不可缺少的引领者和导航仪”。

    人类的文明史,应该始于文字的发明。通过丁再献骨刻文的破译研究和东夷始祖图文的发现证明:东夷自伏羲时代起就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汉字起源于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的记载有了可靠依据。正如《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说明长期跟随黄帝生活在东夷的仓颉在始创骨刻文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骨刻文是东夷民族所创造,骨刻文是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高润祥教授所说的:“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是随着人类智慧启蒙产生和发展的。”

      骨刻文的发现和破译不仅证明比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改写了中国文字史,也为甲骨文已释字和未释字的进一步解释和修正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为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的新依据;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史提供了有力的新佐证;为陶刻图像(文)、岩画图像(文)研究和远古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研究考定古代史、语言史和文字史提供了新的珍贵文献,也为古文字书法艺术和书法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真迹资料。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是中国文字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重大贡献。


      丁再献系统破译了骨刻文字,并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五种字体书写成文,为使读者更加直观,每字均附有骨刻原图。一些甲骨文中未破译、一些解释有误或欠准确的文字也被一一解读。在丁再献《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书中对每个字的解读,采用了每字下方附有“汉字演变过程”书写五体方式,其后是该字出于何处、何种意境、与同一件骨刻其他字的联系,甲骨文、金文等与骨刻文的传承关系。丁再献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研究的论文以及所破译的骨刻文字,广受世人关注,并被诸多学者肯定和社会认可。众多媒体也相继报道,正因为丁再献的这一重大成果。而被誉为著名东夷文化学者。

     丁再献凭其几十年孜孜不倦修炼书法艺术的功力,依据骨刻文拙朴苍劲的形体,独创的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自成一派,高古、典雅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东夷民族创造文字的智慧和文化领先地位,为此被称为“中国骨刻文破译及书法艺术第一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画家张清智的四川情结
下一篇:璀璨的民族艺术 绚丽的“国宝”画卷——综述子柔李刚《唐人马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