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22 (湖州竹派 石涛)

2014-05-09 14:46:0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石涛画竹,笔意纵恣,脱尽窠臼,开墨竹写意画风气之先。石涛画竹多用生宣纸,用笔奔放,水墨淋漓,浓淡干湿,千枝万叶,一气呵成,纵笔直写,略无滞塞,历代沿袭之宫苑庭园气象,都被他的如椽大笔扫荡殆尽,而骤雨狂风之势,滴露笼烟之态,则一一奔来笔底,人称“野战”。石涛天资极高,所画墨竹,不拘泥于形似,以势取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清 石涛 《梅竹图卷》
【简介】纸本墨笔,纵34.2cm,横194.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五言律诗,款署:“丙戌春得宋罗文纸一卷,闲书《梅花吟》六首,复写梅于后。又得五言《写梅》十首。清湘遗人若极大滌子。”钤“痴绝”朱文印、“若极”白文印、“零丁老人”朱文印。
“丙戌”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石涛时年约66岁。
据作者款题而知,此图使用的是宋代罗文纸,作者先在纸上题诗,而后再补绘梅竹与诗文相映衬。诗文与画作的有机结合不仅增添了文人画的书卷气息,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于画艺之外的诗文功底和精湛的书法造诣。图中所绘梅竹或细笔勾勒,或阔笔勾斫,线条于方圆结合中秀拙相生。其多样的笔法与酣畅淋漓的施墨在半生半熟的纸质上达到了湿润而不漫漶的笔墨效果,堪称石涛晚年的写意画佳作。
 
 
清 石涛《蕉菊竹石图》
【说明】 纸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纵217厘米 横88.8厘米
此图绘芭蕉、山石、翠竹和小草,画家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梅竹的身姿神韵。画竹以流畅的笔调伸出竹竿,然后在两旁画出小枝条,用墨浓重。淡墨画梅枝干,显出梅枝苍劲而浑圆;墨笔勾花瓣,用焦墨点花萼,显得梅花茁壮圆劲,生气勃勃。画上有画家自题:"幽寻何必远,高卧绿阴长。客到清吟起,襟披过雨凉。坐令尘梦断,饮助碧瓷香,怪底王摩诘,生绡写不忘。丙寅长夏清湘石道人长开一枝下。"
 
清 石涛《竹石梅兰图》
【说明】 纸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纵205.9厘米 横94.8厘米
这是一幅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竹叶梅花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石头画法也简率放逸,形象洗练,造型夸张。整幅作品,意境空灵,余味无穷。"一叶一清静,一花一妙香。只些消息子,料得此中藏。……"画面诚如石涛自题,清香四溢的花卉隐逸于树叶竹叶间。
 
清 石涛《竹菊图》
【说明】 纸本墨笔 安徽省博物馆藏 纵71厘米 横69厘米
此图画墨竹、幽菊、文石,盛开的花朵和含苞的花蕾,在青竹的映衬下,更加显示出生机活泼,傲岸挺拔。在竹子的画法上,竹干笔法略如"竖为努",画竹节"点为侧",竹枝参以"勒"、"啄"、"策"、"趋",灵活运用。竹叶多用"永"字左下的"掠"和右下的"磔",一笔一笔撇捺,既有力而又含蓄。
 
 
清 石涛《临风长啸图》
【说明】 纸本墨笔
  石涛是创新派的杰出代表,以苍荡豪拓、淋漓洒脱的"气胜"而著称。此图画修竹四竿,水草丰盛。画上自题:临风长啸。画中的丛篁用干笔枯墨,空灵碧透,墨气淋漓。整幅作品意境清逸冷峻,笔墨简练,虽寥寥数笔,随手挥写,但却点化成一片令人回味不已的幽美诗境。
 
清 石涛《灵台探梅图》
【说明】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馆藏 纵97.5厘米 横50.3厘米
  画上自题:或言竹叶有定法,否则不类于是个"上",枝上加以刻画而生意尽矣。……夫画竹不作节,尚有何法可拘……,点明了石涛画竹的与众不同和自有"法"可依而不必拘于陈法。
 
 清 石涛、王原祁《兰竹图》
【说明】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134.2厘米 横57.7厘米
  此图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兰竹的身姿神韵。画竹以流畅的笔调伸出竹竿,然后在两旁画出小枝条,用墨浓重。疏朗但厚实圆劲是此幅作品中画兰竹的特色。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