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34 (吴门画派 文徵明 中)

2014-07-22 15:58:16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文征明《雨余春树图》

款署丁卯十一月七日,文征明年三十八岁,署名文璧。时为濑石所写并补诗。

 近处有山路,坡陀叠起,古松三四,错落箫疏。茅亭前两高士策杖闲话,另一人则倚坐桥上,桥下流水淙淙,正在“耳中流水眼中山”赏心悦目的景色之中。中景平岸参差,坡脚间以巨石。岩际谷间,木桥相连,松林深处,水榭草屋六七间,游人点缀其间。远处一山崇起,顶平壁峭,皴笔不多,略见矾头,以苔点簇成小树,与山腰密林相连,山脚远处的松林淡淡化去,尽在烟中,是雨后的写景手法。全图师沈周青绿山水法,以赭石染平台山坡,以赭墨分面,再以青绿分染,使层次分明。人物林木用笔尚稚拙,为初期作品面貌。诗为:雨余春树绿阴成,最爱西山向晚明,应有人家在山足,隔溪遥见白烟生。

 

      明 文徵明《绿荫清话图》

     是明代书画大师文征明的代表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为文氏细笔山水的代表作。此图秀丽柔密,画兼深远、高远两境,起首处,有两位隐士于树荫下盘坐清谈,画面中段岩壑幽深,再远处林荫遮掩露出亭阁一角。整幅构图繁密,气息闲雅恬静。左上角有文氏自题:“碧树鸣风涧草香,绿荫满地话偏长。长安车马尘吹面,谁识空山五月凉。徵明。”此图用笔稍尖,不似沈周用笔揿实,所以十分松秀,显得满纸清气,是一幅佳作。作为继沈周之后的吴派画坛领袖达五十年之久的文徵明,远师郭熙、李唐,近追元四家,师心自诣,自成一家。其早年用笔工细,画风文细恬静;中年用笔渐粗放,奔放中寓文雅劲秀之气;晚年则粗细兼具,笔墨更加苍秀。故其作品有“细文”、“粗文”之分。 
作为继沈周之后的吴派画坛领袖达五十年之久的文徵明,远师郭熙、李唐,近追元四家,师心自诣,自成一家。其早年用笔工细,画风文细恬静;中年用笔渐粗放,奔放中寓文雅劲秀之气;晚年则粗细兼具,笔墨更加苍秀。故其作品有"细文"、"粗文"之分。

此幅图为文氏细笔山水的代表作。此图秀丽柔密,画兼深远、高远两境,起首处,有两位隐士于树荫下盘坐清谈,画面中段岩壑幽深,再远处林荫遮掩露出亭阁一角。整幅构图繁密,气息闲雅恬静。左上角有文氏自题:"碧树鸣风涧草香,绿荫满地话偏长。长安车马尘吹面,谁识空山五月凉。徵明。"此图用笔稍尖,不似沈周用笔揿实,所以十分松秀,显得满纸清气,是一幅佳作。


     明 文征明 《绿荫草堂图》
     立轴,纸本设色,80.5x2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山中村落之景,于崇山环抱中见开阔。一瀑飞泻,汇成清清池塘。村居数间皆掩映于绿荫之下。山中闲居,有客拄杖来访。其意态优容,尽显隐士风流。画上除作者自书两题外,尚有蔡羽、王宠、陆师道诸家题记。

       其画特点粗暴,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书法亦丰富多彩,造诣很高,他的字宽宽展舒和,具有温和雅尊遒的丰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书画、印章均为名手。


     【名称】明 文徵明 横塘图

【年代】明代 

【简介】册页,纸本,设色,尺寸不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文徵明所作小幅画之一,萧疏简练,格调高雅,淡逸文静。


【名称】明 文徵明 玉川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3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以远山横亘,平滩杂树作远景;中景则画悬崖巨峰,江帆碧水;近景中布置繁密,山石树木间屋舍俨然,板桥溪水,静中有动。全画布局精巧,用笔细谨,有工秀清苍之美。


【名称】明 文徵明 山水图

【年代】明代

【简介】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6.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远山隐约,连绵起伏;悬崖巨壁,苍松古树,洲渚汀际,杂树成林,茂密葱郁。房屋掩于树间,一老者凝神窗外,涧泉蜿蜒,下泻入溪。格调高雅,稳重而文静,虽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却自具风貌。


【名称】明 文徵明 霜柯竹石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76.9厘米,横30.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太湖叠石,旁植杂树、枯枝、修篁。画面力求自然,不作巧饰矫作之态,反映画家宁静平和的心绪。正如自题诗中所云:“书几薰炉静养神,林深竹暗不通尘。齐居见说无车马,时有敲门问药人。”柯木多用枯笔,遒劲秀拔,足见书法功力。笔墨洒脱清逸,为画家成熟之作,写于六十二岁。


 

【名称】明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21.9cm,横6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未署款,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

 

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都雷同,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茶会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此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頫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