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101 汉金石 《孔宙碑》
2015-05-16 17:44:18
《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碑主孔宙,是孔子的第 十九世孙,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北海太守孔融的父亲。碑文称颂孔宙,价值不是很大,但其书法精美,是汉隶中的精品。
汉隶风格多样,许多人都对它们进行过分类。如朱彝尊分为方整、流丽、奇古三类;王澍分为古雅、方整、清瘦三类;康有为分为骏爽、疏宕、高浑、丰茂、华艳、虚和、凝整、秀韵等类。 《孔宙碑》属流丽疏宕一类。
此碑文字结体端庄而飘逸,风度翩翩。清杨守敬跋此碑说:“波撆并出,八分正宗,无一字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清朱彝尊说:“《孔宙碑》属流丽一派,书法纵逸飞动,神趣高妙。”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说:“《孔宙》《曹全》本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孔庙》用笔旁出逶迤,极其势而去,如不欲还。”评价都极高。
《孔庙碑》通高3.02米,宽1.07米,厚0.24碑圆首有穿。碑额题篆书两行十字,布于穿两侧,阴刻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九字。碑阳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八字。今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东。
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篆额。孔君名宙,即融之父也。历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威宗延熹六年正月卒,碑以次年七月立。碑书体为隶书。其书风属方整秀润一路,结字中宫绵密,左右开张,横画甚长,波磔分明,用笔圆转遒丽,有备无患篆书意味。
中国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原石的明初拓本。未经剪裁,碑阳、碑阴各装成一轴。碑阳纵183.4厘米,横78厘米,碑阴纵 178.4厘米,横78厘米。此碑书法取横势,结体宽博,字形扁平,字距疏朗,行间紧密,用笔圆润,波磔适展,横划修长,潇洒秀逸,是汉隶书的代表作之一。
此本碑文第 2行“训”字第 2横不连石花,第 9行“高”字不损,并距石花有一定距离,第10行“辞”字上部存大半。字口爽利,字神充沛,且碑阳、碑阴同时所拓,保存完整,可见原碑面貌。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孔宙碑》为延熹七年(164)7月立,原石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东侧,1978年移入大成殿东庑,碑刻篆书“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碑文隶书15行,行28字,首行另刻大字标题“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铭”。这在汉碑中是少见的。
汉隶风格多样,许多人都对它们进行过分类。如朱彝尊分为方整、流丽、奇古三类;王澍分为古雅、方整、清瘦三类;康有为分为骏爽、疏宕、高浑、丰茂、华艳、虚和、凝整、秀韵等类。 《孔宙碑》属流丽疏宕一类。
此碑文字结体端庄而飘逸,风度翩翩。清杨守敬跋此碑说:“波撆并出,八分正宗,无一字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清朱彝尊说:“《孔宙碑》属流丽一派,书法纵逸飞动,神趣高妙。”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说:“《孔宙》《曹全》本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孔庙》用笔旁出逶迤,极其势而去,如不欲还。”评价都极高。
《孔庙碑》通高3.02米,宽1.07米,厚0.24碑圆首有穿。碑额题篆书两行十字,布于穿两侧,阴刻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九字。碑阳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八字。今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东。
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篆额。孔君名宙,即融之父也。历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威宗延熹六年正月卒,碑以次年七月立。碑书体为隶书。其书风属方整秀润一路,结字中宫绵密,左右开张,横画甚长,波磔分明,用笔圆转遒丽,有备无患篆书意味。
中国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原石的明初拓本。未经剪裁,碑阳、碑阴各装成一轴。碑阳纵183.4厘米,横78厘米,碑阴纵 178.4厘米,横78厘米。此碑书法取横势,结体宽博,字形扁平,字距疏朗,行间紧密,用笔圆润,波磔适展,横划修长,潇洒秀逸,是汉隶书的代表作之一。
此本碑文第 2行“训”字第 2横不连石花,第 9行“高”字不损,并距石花有一定距离,第10行“辞”字上部存大半。字口爽利,字神充沛,且碑阳、碑阴同时所拓,保存完整,可见原碑面貌。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孔宙碑》为延熹七年(164)7月立,原石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东侧,1978年移入大成殿东庑,碑刻篆书“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碑文隶书15行,行28字,首行另刻大字标题“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铭”。这在汉碑中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