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107 汉金石 《张景碑》
2015-05-23 16:01:00
张景碑,此碑又名《张景造土牛碑》。东汉延熹二年(159年)立,隶书。
此碑身四周皆残,顶部碑穿隐约可见,穿内有晕弦痕迹。碑文为隶书。现存通高1.25、宽0.54、厚0.12米。残存12行,满行23字,计229字,可识者225字。无撰书人姓名。碑文的文体属于汉代公文体裁。存河南南阳市卧龙岗汉碑亭内。1959年在河南南阳市南城门里路东出土。
碑文记述地方官同意乡民张景包修土牛、瓦屋等设施,以免其本家世代徭役之事。碑文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段为南阳郡太守丞“告宛”人的公文,即同意张景“愿以家钱”包作举行立春仪式时所需的土牛、瓦屋、栏楯等设施及梨、耒、廾(草)、席(竹席)等一切用具,并为此请求免除他家的世代劳役。对此,郡府表示同意。第二段为宛令右丞指使追皷贼曹掾写移文书,遣张景作治“五驾瓦屋二间,周栏楯拾尺”等的公文。第三段文字残缺过多,大概是掾赵述“告宛”人的文告。
此贴字法端严工细,体势开张,波磔分明,用笔峻利,方圆兼备,秀丽多姿。虽出自民间无名书手,但可直与著名汉碑《史晨》、《乙瑛》、《曹全》等相伯仲。碑中有一“府”字曳脚特长,呈刀币形,为他碑所罕见。1982年文物出版社有初拓影印本。
此碑属于汉碑中隽永秀劲一派,笔势波磔分明,体势横扁平整,端庄自然,是上承古篆,下开楷则的汉代隶书碑群代表。
风格特征;《张景碑》究竟以何风神气度独立于汉碑之中呢?观此碑,端庄遒逸,“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史晨碑》端庄有余逸态不足,《曹全碑》逸态有余端庄不足,《张景碑》兼两者之美,中和二碑。正是此种风度,致使其精者,在《史晨碑》、《曹全碑》之上。这种风端庄而遒逸神气度渗透于此碑的笔法、字法、章法三要素之中,而统摄于其抒情性与实用性的协调互推之内。
徐无闻先生在1988年1月临《张景碑》时指出:“《张景碑》之精者,在《史晨》《曹全》诸碑之上。”在此,徐先生之意暗含《张景碑》风格当与《史晨》、《曹全》等婉劲一路放归一类。就知名度而言,显然《史晨》、《曹全》已受到其自出土以来诸名家的高度称赞,或云《史晨》乃“八分正宗”或云其为“隶中馆阁”者,或云《曹全》“字法遒秀逸致”、“娟秀特甚,隶之有《曹全》如楷之有赵董。”或以为《曹全》为汉隶高度成熟时代表作,已显出程式化特征。总之,《史晨》、《曹全》为典型的隶书:法度完备。《张景碑》正以其法度完备,蚕头雁尾,结字严谨,背分取势的典型隶书特征而足与《曹全》、《史晨》等碑媲美。 “隶书的独特笔法表现得最充分的,即是世所习见的《华山碑》、《史晨碑》、《乙瑛碑》、《熹平后经》、《孔宙碑》、《曹全碑》等,学隶书从这类汉碑入手,才是正路。”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以为《张景碑》法度严谨,循规蹈矩,端庄而失之于刻板,艺术个性并不突出的观念是没有道理的。当然,此碑也绝非个性太强烈而具有排他性,正如徐无闻讲:“个性太强的作品学了变化不了,它的局限性很大,因其所含的普遍规律少,可供发挥的使用的就更少”。那种以个性著称的是不利于作为学习范本的。《张景碑》的艺术个性寓于中和,而非夸饰,这是更有味道的艺术个性。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来讲,张景碑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汉隶入手的法书。
再者,《张景碑》出土较晚,较前代名碑更清晰,所以是学习隶书基本特征的较好的范本。
总之,《汉张景造土牛碑》是汉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气度典雅,端庄而遒逸,兼《史晨碑》、《曹全碑》之美。法度严谨,隶书的独特笔法表现的非常充分,字法于规矩中见各各自足之逸态,字口清晰,易于初学,可以成为隶书入门法帖。
此碑身四周皆残,顶部碑穿隐约可见,穿内有晕弦痕迹。碑文为隶书。现存通高1.25、宽0.54、厚0.12米。残存12行,满行23字,计229字,可识者225字。无撰书人姓名。碑文的文体属于汉代公文体裁。存河南南阳市卧龙岗汉碑亭内。1959年在河南南阳市南城门里路东出土。
碑文记述地方官同意乡民张景包修土牛、瓦屋等设施,以免其本家世代徭役之事。碑文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段为南阳郡太守丞“告宛”人的公文,即同意张景“愿以家钱”包作举行立春仪式时所需的土牛、瓦屋、栏楯等设施及梨、耒、廾(草)、席(竹席)等一切用具,并为此请求免除他家的世代劳役。对此,郡府表示同意。第二段为宛令右丞指使追皷贼曹掾写移文书,遣张景作治“五驾瓦屋二间,周栏楯拾尺”等的公文。第三段文字残缺过多,大概是掾赵述“告宛”人的文告。
此贴字法端严工细,体势开张,波磔分明,用笔峻利,方圆兼备,秀丽多姿。虽出自民间无名书手,但可直与著名汉碑《史晨》、《乙瑛》、《曹全》等相伯仲。碑中有一“府”字曳脚特长,呈刀币形,为他碑所罕见。1982年文物出版社有初拓影印本。
此碑属于汉碑中隽永秀劲一派,笔势波磔分明,体势横扁平整,端庄自然,是上承古篆,下开楷则的汉代隶书碑群代表。
风格特征;《张景碑》究竟以何风神气度独立于汉碑之中呢?观此碑,端庄遒逸,“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史晨碑》端庄有余逸态不足,《曹全碑》逸态有余端庄不足,《张景碑》兼两者之美,中和二碑。正是此种风度,致使其精者,在《史晨碑》、《曹全碑》之上。这种风端庄而遒逸神气度渗透于此碑的笔法、字法、章法三要素之中,而统摄于其抒情性与实用性的协调互推之内。
徐无闻先生在1988年1月临《张景碑》时指出:“《张景碑》之精者,在《史晨》《曹全》诸碑之上。”在此,徐先生之意暗含《张景碑》风格当与《史晨》、《曹全》等婉劲一路放归一类。就知名度而言,显然《史晨》、《曹全》已受到其自出土以来诸名家的高度称赞,或云《史晨》乃“八分正宗”或云其为“隶中馆阁”者,或云《曹全》“字法遒秀逸致”、“娟秀特甚,隶之有《曹全》如楷之有赵董。”或以为《曹全》为汉隶高度成熟时代表作,已显出程式化特征。总之,《史晨》、《曹全》为典型的隶书:法度完备。《张景碑》正以其法度完备,蚕头雁尾,结字严谨,背分取势的典型隶书特征而足与《曹全》、《史晨》等碑媲美。 “隶书的独特笔法表现得最充分的,即是世所习见的《华山碑》、《史晨碑》、《乙瑛碑》、《熹平后经》、《孔宙碑》、《曹全碑》等,学隶书从这类汉碑入手,才是正路。”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以为《张景碑》法度严谨,循规蹈矩,端庄而失之于刻板,艺术个性并不突出的观念是没有道理的。当然,此碑也绝非个性太强烈而具有排他性,正如徐无闻讲:“个性太强的作品学了变化不了,它的局限性很大,因其所含的普遍规律少,可供发挥的使用的就更少”。那种以个性著称的是不利于作为学习范本的。《张景碑》的艺术个性寓于中和,而非夸饰,这是更有味道的艺术个性。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来讲,张景碑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汉隶入手的法书。
再者,《张景碑》出土较晚,较前代名碑更清晰,所以是学习隶书基本特征的较好的范本。
总之,《汉张景造土牛碑》是汉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气度典雅,端庄而遒逸,兼《史晨碑》、《曹全碑》之美。法度严谨,隶书的独特笔法表现的非常充分,字法于规矩中见各各自足之逸态,字口清晰,易于初学,可以成为隶书入门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