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108 汉金石 《袁安碑》
2015-05-24 12:35:52
《袁安碑》中国东汉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立。原石出土地点不详,1929年在河南偃师县城南辛家村发现,现藏河南博物院。碑高1.53米,宽约0.74米。篆书,共10行,满行16字,下截残损,每行各缺 1字,故现存15行字。除第8、10两行为不满行外,其他行下一字均缺(现已考出),仅存139字。字体结构宽博流畅,笔画较瘦。碑侧有明万历二十六年题字。碑中间有穿,位置较低。袁安碑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用篆书写就的汉代墓碑。
内容主要记载袁安的生平,与《后汉书·袁安传》基本相同,但较简约无赞颂铭辞。碑上有圆形碑穿在第五、六行之间,正当碑中,为汉碑之所仅见。由于该碑发现较晚,字口锋颖如新,书法浑厚古茂,雄朴多姿,线条纤细婉转,体态遒劲流畅,飘逸圆融中尽显端庄方正,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现代书家费声骞评《袁安碑》:"此碑笔画瘦劲,纤而能厚,结体宽博,运笔圆匀,碑字清晰,可供学篆取法善本。"
碑文录文
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授《易》孟氏(学)。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给事谒者。五年四月乙(亥)迁东海阴平长。十年二月辛巳迁东平(任)城令。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守。十七年八月庚申徵拜河南尹。(建)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仆。元和三年五(月)丙子拜司空。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永元四年(三)月癸丑薨。闰月庚午葬
发现经过
袁安碑的出土年代不详,也未见前人著录,从碑侧刻有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三月题记可知,此碑至少在明代时就已被人发现。后来,袁安碑被人移置到河南偃师县西南三十里辛家村牛王庙中作了供案,但由于刻字的一面向下,因此很久人们不知是碑刻。1928年初,牛王庙改作辛村小学,供案仍在原地放置未动。次年夏,一小孩仰卧石案下乘凉,发现石上刻有字迹,村人任继斌遂以拓本行世,并在碑石穿孔的空白处盖上辛村小学的印章。稍后,袁安碑渐渐被金石界所重视,并很快闻名全国。1938年,当地人士曾组织文物保管委员会将此碑收存,后又不知所在。1961年此碑再现于世,后被河南省博物馆收藏。
内容主要记载袁安的生平,与《后汉书·袁安传》基本相同,但较简约无赞颂铭辞。碑上有圆形碑穿在第五、六行之间,正当碑中,为汉碑之所仅见。由于该碑发现较晚,字口锋颖如新,书法浑厚古茂,雄朴多姿,线条纤细婉转,体态遒劲流畅,飘逸圆融中尽显端庄方正,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现代书家费声骞评《袁安碑》:"此碑笔画瘦劲,纤而能厚,结体宽博,运笔圆匀,碑字清晰,可供学篆取法善本。"
碑文录文
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授《易》孟氏(学)。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给事谒者。五年四月乙(亥)迁东海阴平长。十年二月辛巳迁东平(任)城令。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守。十七年八月庚申徵拜河南尹。(建)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仆。元和三年五(月)丙子拜司空。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永元四年(三)月癸丑薨。闰月庚午葬
发现经过
袁安碑的出土年代不详,也未见前人著录,从碑侧刻有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三月题记可知,此碑至少在明代时就已被人发现。后来,袁安碑被人移置到河南偃师县西南三十里辛家村牛王庙中作了供案,但由于刻字的一面向下,因此很久人们不知是碑刻。1928年初,牛王庙改作辛村小学,供案仍在原地放置未动。次年夏,一小孩仰卧石案下乘凉,发现石上刻有字迹,村人任继斌遂以拓本行世,并在碑石穿孔的空白处盖上辛村小学的印章。稍后,袁安碑渐渐被金石界所重视,并很快闻名全国。1938年,当地人士曾组织文物保管委员会将此碑收存,后又不知所在。1961年此碑再现于世,后被河南省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