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96 晋代 王羲之《七月都下帖》
2015-09-07 10:57:34
书 名 七月都下帖
作 者 王羲之
类 别 书法
年 代 东晋
字 体 行草书
特 点 行笔流畅散逸,却乏遒力
馆 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七月都下帖,是《秋月帖》和《都下帖》二帖合装裱为一卷,为东晋王羲之行草书。《七月帖》经南宋高宗(1127-1162)内府收藏后,曾归金章宗(1189-1208),此帖行笔流畅散逸,却乏遒力。《都下帖》末行有几字仅存其半,“仁”字以下二十七字裁割。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温,蔡公为蔡谟,此帖作成于356年(穆帝永和十二年),此时王羲之已辞官年余,但仍不能忘怀朝廷戎机。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七月都下帖, 唐代临本。此贴因王羲之的《秋月帖》和《都下帖》(又名《桓公当阳帖》)合为一卷,故名。此帖为东晋王羲之书的行草书,6行,共50字,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经南宋高宗内府收藏后,曾归金章宗。明时此帖在民间,清时又收入内府。
特点
此帖当为王氏赢弱乏力之时所书,行笔略显不畅,缺乏遒劲感。
释文
《秋月帖》释文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而)(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都下帖》释文 得都下九日书。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危(当为委)笃,又加(zhi )下,日数十行,深可忧虑。得仁(祖廿六日问,疾更危笃,深可忧! 当今人物眇然,而艰疾若此,令人短气。)(此帖‘仁’字下裁去27 字。
说明
《七月帖》上有“绍兴”朱文联玺,及“明昌宝玩”,可知此帖经南宋高宗(1127-1162)内府收藏后,曾归金章宗(1189-1208)。行笔流畅散逸,却乏遒力。由帖文可知,羲之与来信问候者皆身体、心绪欠佳。《都下帖》末行有几字仅存其半,参考《淳化阁帖》所刻,显然是裁割“仁”字以下二十七字。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温,蔡公为蔡谟,此帖作成于356年(穆帝永和十二年),此时王羲之已辞官年余,但仍不能忘怀朝廷戎机。
作 者 王羲之
类 别 书法
年 代 东晋
字 体 行草书
特 点 行笔流畅散逸,却乏遒力
馆 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七月都下帖,是《秋月帖》和《都下帖》二帖合装裱为一卷,为东晋王羲之行草书。《七月帖》经南宋高宗(1127-1162)内府收藏后,曾归金章宗(1189-1208),此帖行笔流畅散逸,却乏遒力。《都下帖》末行有几字仅存其半,“仁”字以下二十七字裁割。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温,蔡公为蔡谟,此帖作成于356年(穆帝永和十二年),此时王羲之已辞官年余,但仍不能忘怀朝廷戎机。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七月都下帖, 唐代临本。此贴因王羲之的《秋月帖》和《都下帖》(又名《桓公当阳帖》)合为一卷,故名。此帖为东晋王羲之书的行草书,6行,共50字,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经南宋高宗内府收藏后,曾归金章宗。明时此帖在民间,清时又收入内府。
特点
此帖当为王氏赢弱乏力之时所书,行笔略显不畅,缺乏遒劲感。
释文
《秋月帖》释文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而)(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都下帖》释文 得都下九日书。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危(当为委)笃,又加(zhi )下,日数十行,深可忧虑。得仁(祖廿六日问,疾更危笃,深可忧! 当今人物眇然,而艰疾若此,令人短气。)(此帖‘仁’字下裁去27 字。
说明
《七月帖》上有“绍兴”朱文联玺,及“明昌宝玩”,可知此帖经南宋高宗(1127-1162)内府收藏后,曾归金章宗(1189-1208)。行笔流畅散逸,却乏遒力。由帖文可知,羲之与来信问候者皆身体、心绪欠佳。《都下帖》末行有几字仅存其半,参考《淳化阁帖》所刻,显然是裁割“仁”字以下二十七字。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温,蔡公为蔡谟,此帖作成于356年(穆帝永和十二年),此时王羲之已辞官年余,但仍不能忘怀朝廷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