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49 (江西画派 八大山人 1)

2015-03-26 20:23:26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在清初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以罗牧、八大山人为中心,形成了江西画坛的画家群,他们交游、雅集,切磋画艺,探求艺术的意趣,丰富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追求。朱耷绘画艺术的特点大致说来是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旷;精力充沛,气势雄壮。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最好的一种表现。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朱耷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名称】清 八大山人 枯木来禽图
【年代】清代 
【简介】《枯木来禽图》,97X41CM。款识:八九子。驴。印鉴:驴、八大山人、拾得。
鉴藏印:王季迁氏审定真迹、王已千玺。附属作品:冯康侯题签条,王季迁边跋。
香港著名书画篆刻家、收藏冯康侯旧藏;著名书画家、鉴藏家王季迁收藏。
此画冯康侯旧题“八大山人鸲鸪来桐图”,将二禽误认为八哥,枯木误以为桐树,目不见八大自题之名,前人所知亦有限矣。 
“八九子”,乌鸦也。典出南朝梁 刘孝威所作乐府《乌生八九子》。诗云:“城上乌,一年生九雏。枝轻巢本狭,风多叶早枯……”朱耷自况者也。署款“驴”,五十余岁之作也,存青藤白阳笔意,明快爽健。朱耷之“耷”,大耳也,大耳者,驴也。故“耷”俗呼为“驴”,致有此号焉。八大所遗早期作品无多。此画经收藏巨擘冯康侯、王季迁等递藏,足以珍贵,得者宝之。
 
【名称】清 八大山人 《荷凫图》,48.5×115.0cm。弗利尔美术馆藏。
 
【名称】清 八大山人 花鸟  30×25cm
款识:八大山人,钤印:八大山人(朱文)何园
 
【名称】清 八大山人 花鸟  74×30cm
款识:八大山人画,钤印:八大山人(朱文)
 
【名称】清 八大山人 1702年作 游鱼图 立轴  99.5×28cm
 
【名称】清 八大山人 烟江钓艇 立轴  27×33cm
此作为桥本独山(1874-1928)旧藏,桥本为日本高僧,曾任鹿王院住持,后又主管相国寺,对中国文化深有研究,富有收藏。
 
 【名称】清 八大山人 (款) 山水 立轴  79×35cm
 
【名称】清 八大山人 《芦雁图》 立轴
八大山人。十得。真赏。 (三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68页·朱耷40、18、35印吻合)
鉴藏印:周氏怀民鉴藏。微云。曾归竹里馆。王季迁氏审定真迹。
 
 【名称】清 八大山人 松石草堂 立轴  166×60cm
 
 
 【名称】清 八大山人 山水 册页片  26.5×35.5cm
钤印:八大山人
款识:米家画法,以此品为第一。八大山人。
鉴藏印:孔氏尚园藏古
 
【名称】清 八大山人 (款) 花鸟 立轴  175×46cm
 
【名称】清 八大山人 (款) 石鸟图 立轴  83×37cm
 
【名称】清 八大山人 闲适图 对屏  30×30cm×2 ( 1 ,2
 
 【名称】 清 八大山人 1692年作 透网何如此只鱼 立轴  88×47.5cm
钤印:八大山人、可得神仙、何园、遥属
款识:[一]郑公珍重一行书,透网何如此只鱼。箸下只今邗水上,垂涎得共老僧无。小作兼正。
           [二]西上江流自在极,去年今日一尊浮。同人只说兴之事,何处重游是道州。辛未夏五题画南畛,作鳊鱼丈尺五,轮流一尺,终叶傅公传王相国,早朝供展晚登堂。壬申夏四月题画附正。八大山人。
 
今天我们能够见到八大山人的画作关于鱼的题材,却是不少,尤其是这种单画一条鱼的。此幅画作中的游鱼,画法细致、从容,神态除了照例白眼向上之外,总的来看是比较安详、平静的。此作作于1691年,此时康熙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南巡,由王翚主持绘制的《康熙南巡图》也在这年完成。清朝统治已经稳定,复明的行动也较少了,清政府也不像开始时对待朱明残余势力搜捕、追杀的那么厉害了,人们暂时得到了一些喘息的时间。八大山人心虽不甘,但于现实,只是百般无奈而已。同时,也为自己在残酷的诛杀中幸存,虽为“哭之”,亦应“笑之”了。所以才在给 “郑公”的这幅画的题诗里,将所画之物,称作“透网之鱼”,并且调侃道:“垂涎得共老僧无?”
       八大有一首题画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朱耷的一生,命运坎坷,复杂的身世背景对他的人生思想影响深重,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古拙奇特、劲拔荒率的艺术风格。朱耷将强烈的主观意识融入绘画中,尤其是花鸟画,以人格化的表现手法画鱼、虫、禽等,表达隐晦的寓意。此图画枯枝顽石,两只小鸟分别伫立树石之上,眼光上翻,一副白眼向天的倔强神气。画用中锋运笔,线条转折顿挫,干湿浓淡尽在变化之中,墨气凝重沉着,于极简的景物中展示出画家力透纸背的功力。
  
 
【名称】清 八大山人 拳石双鸟图 立轴  171×43cm
钤印: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
款识:八大山人。
鉴藏印:王季迁家珍藏、王季迁氏审定真迹
说明:王季迁题鉴
展览:《宝五堂—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2009年11月,首都博物馆
出版:《宝五堂—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P115,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名称】清 八大山人 水墨荷花 手卷  23×258cm
题识:八大山人写。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
题跋:高聋公旧藏壬戌之十一月得于扈,大千题记。钤印:张、大千
画匣:八大山人无上之宝,高聋公旧藏,壬戌之十一月得于扈,季爰题。
鉴藏印:萧山陈壁奉藏、季氏、高邕、大千好梦、古歙曹氏霁原鉴藏
八大山人总是那么偏爱荷花,爱它怒放的生命,爱它柔媚后的风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华气质。这卷《荷花卷》更是八大山人晚年之佳构。此时的八大,早已看尽了世事变迁,内敛和沉郁之外,又多了几分豁达。整幅图卷的荷叶以阔笔写就,经营位置,似若漫不经心,实是煞费苦心,笔墨之间,浓淡变化,挥洒自如。而最妙之处,莫过于隐现于墨叶间的荷瓣,只寥寥数笔,却含苞待放,空灵清幽。八大笔下的荷花,不再只是现实世界中简单的荷花,它已从现实中抽绎,升华为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生命的无限赞美。那叶、那花凝聚的是中国文人千年的神髓,涵蕴着一位老人饱经沧桑之后依然抱朴求真的魂魄。
此卷迭经歙县曹氏家族、高邕、张大千、毛浩甄、陈璧承等名家收藏,又收录于《泰山残石楼藏画》、《八大山人书画集》等画册。
《荷花卷》最早的主人是安徽歙县曹氏家族,曹氏家族是清代著名望族。曹文植(霁原),乾隆庚辰(1760年)科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谥“文敏”。曹文植之子曹振镛,乾隆辛丑(1781年)科进士,干、嘉、道三朝重臣,历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又以功晋太子太傅,谥“文正”。清代的曹氏家族极人爵之荣,至今仍有乾隆年“四世一品”牌坊伫立在歙县雄村。曹家在清末逐渐衰落,《荷花卷》亦流入了高邕手中。
高邕(1850-1921)字邕之,号李盦、赤岸山民,仁和(杭州)人。官江苏县丞。高邕一生所藏所览极丰,于八大画作收藏颇富。清末正值珂罗版印刷术流入我国,他便将所藏之精品影印出版,即《泰山残石楼藏画》,此卷就影印于该画集中。高邕去世后,《荷花卷》在民国11年(1922年)遇到了另外一位重要的藏家——张大千。
张大千生对此卷爱不释手,特制一木匣,上题“八大山人无上之宝”,珍爱之情由此可见。“大千好梦”是他不常用的鉴藏章,但能被加盖此印的皆非凡品。目前可见的,除八大山人
作品外,其馀只元代倪瓒《墨竹》、明代吴伟《武陵春》等寥寥数件。1929年,大千在上海的生活一度拮据,不得不将《荷花卷》忍痛卖给当时的金融家毛浩甄。
毛浩甄(1880-1962),浙江萧山人。民国初年曾为浙江银行总经理,与老上海的书画圈交往甚密,富收藏。解放后由于公私合营,毛氏晚年境况渐窘。1955年,他将《荷花卷》售给了萧山同乡陈璧承。
陈璧承(1904-1998),字序西,晚号舍知老人。师从光绪进士、户部侍郎唐文治,擅书法,精释典。自1955年《荷花卷》就此沉寂于陈家秘奁,再未露面。
纵观《荷花卷》颇具传奇色彩,历代拥有者或为位极人臣的首辅宰相,或有“五百年来第一人”的书画巨匠,或为叱咤金融界的银行家。四百年中风云变幻,或风光旖旎,或汹涌澎湃,个人、家族藏品的命运也随之沉浮。《荷花卷》画里画外所承载的已不仅是艺术本身,中华民族的文脉也借此薪火相传。
 
 
 【名称】清 八大山人  松鹿图 立轴 91×31cm
八大山人晚年好作松鹿图,取长寿多禄之意。本幅绘有姿态虬曲的老松一棵,苍松之下三只鹿或立或卧,皆鹿耳挺直,双目圆睁,直视观者,目光与姿态中充满了警觉、惊恐、敌视,让人为之揪心,用象征手法将物象人格化,表达出了作者骚动不安的内心感受。画面纵向取势,巧妙的把松树主干与鹿的顾盼姿态串联在一个自然生动的S型构图之上,行气去而复返,彼此离合呼应,妙趣横生。作者在描绘鹿的外貌特征上没有过分雕琢,仅是在鹿的脖子、腿、尾、背等处象征性的勾画出皮毛,在鹿身上用墨笔圈出斑点,并用淡赭稍加渲染。山石、灵芝、野草的勾画点染皆随心而出,颇具匠心,表现出其一贯笔精墨简的绘画风格。整幅画面构图奇险,笔墨清逸,圆厚苍润,简约而又经意,非率尔酬应之作。南京博物院藏有八大《古椿双鹿图》一幅,图中所画双鹿与本幅之中后面两只鹿的姿态颇相近,只是用笔墨更湿润一些。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鹿石图》在笔墨技法上与本图更趋一致,应是一个时期的作品。
 
 
【名称】清 八大山人 群鹿图 立轴  75×122cm
款识:八大山人写。
钤印:可得神仙、八大山人、何园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3月。
该图绘岩壑壁立,古松横生,岩下群鹿或聚或散,姿态各异。鹿在中国有着非常吉祥的寓意,它不仅代表长寿,还与“禄”字谐音,故国画中常借画鹿传达贺寿或加官进爵之意。
该作清末时传入日本,极受日本艺坛青睐。曾多次见于日人之出版物,如1926年,大冢巧艺社出版的《座右宝·绘画卷》(见该书第261页,日本大正十五年),并有珂罗版行世。1975年,由米泽嘉圃与鹤田武良合着的《八大山人·扬州八怪》(《水墨美术大系·第十一卷》,图版第21、22页,日本讲谈社出版)。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