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234 (海上画派 黄山寿 7)

2015-07-16 16:04:19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黄山寿为求能够自出新意,达到更淳静厚实、淡雅清丽的境界,他特别舍绢素而用生宣,通过恰当的用矾用胶,把墨色的浓淡对比,在吸水性极强的生纸上,尽情地发挥了一番,笔笔中锋,扎实送到,毫无乱柴斧劈飞扬轻浮之病。在构图上,他继承了董其昌“因笔生笔”的原则,深悟董氏所言:“以笔墨言,山水绝不如画”之真谛,使树木的动势与山云的动势,此呼彼应,互相配合,并让人物房舍,穿插于山树云雾之间,一气喝成,浑然整体。尤其是画中的楼台界画,展现了他对传统建筑的知识与西洋透视的掌握,算得上是有清一代界画最后一代的模范。此外,他在设色上,也是极尽变化之能事,从清丽到浓艳,诸色皆备,晚清画家在设色上有如此丰富的表现者,实在是不多。这是他习古知道变通,学古又不泥古的地方。

  黄山寿做于三十七岁的《四季山水条屏》与《青绿山水六屏》可谓他这方面绘画的代表。《四季山水》分别为《水殿赏春柳》、《高阁观夏潮》、《云山秋场忙》、《雾台玲珑月》。此四条屏的最后一屏,有作者的年款云:“光绪辛卯(1891)长夏鹤溪外史黄山寿”,下钤白文印:“迟日江山丽”、“家逗三吴第一楼”、朱文印:“黄勖初书画印”。用印全为徐三庚所刻。
《水殿赏春柳》一画,描写皇宫内院的初春景象,全画被一层淡淡的花青石绿所笼罩,花木于欣欣向荣之间,透露出一股料峭的寒意。全画构图作“之字型”,有人物屋宇穿插其间,紧凑、洁净而完整;用笔则以中锋为主,无侧锋野霸之气;设色虽用青绿,但以清淡为主,使全画拢罩在一股清新的空气之中,为青绿山水,开创出一种新的境界。《高阁观夏潮》一画,则写夏末(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潮之盛况,以复杂的亭台楼阁,对风起云涌的波涛,真是横直与曲折相对,玲珑与澎湃相映,气象万千,动心骇目。《云山秋场忙》一画,写秋收之后,农忙告一段落,举头但逢秋叶红树映山峰,侧眼又见山岚轻雾带水流,把秋林如束之景,农忙将闲之情,刻画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此画之特色,是在用多种颜色,把秋林、秋山之美,清净地烘托了出来,多色而又能淡雅,实在不易。《雾台玲珑月》一画,写宫殿长松,富丽之中,有几许凄清,画月下楼台,迷雾之中,有千重色彩,微妙动人。此画特色,除了楼阁灯火之精妙之外,月夜天空之灿烂,有七彩融合之趣。由此可见,黄氏图中之“彩霞明月天”,设色之丰富、复杂、精细,为历来绘制天空者所无,实为一大创新,值得后人借鉴。
 
 
121佳丽惜春
 
122红情绿意屏  十六屏

123百合鸣鸠图  立轴 1903年作

124 花 鸟  立轴 1875年作

125群芳图

126霜菊共秋

127 荷塘清趣  立轴
 
128秋光不似春

129菊石图

130中秋赋菊

131韶华烂漫

132元旦花疏
 
133 芝寿图

134何处飞来石
 
  135灵石图  立轴 1911年作  
                   
136 金英玉蕾

137博古图  镜心
 
 138岁寒三友  立轴 1914年作

139冰骨玉肌

140萱草石榴图立轴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