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276 (海上画派 吴石仙 2)
2015-09-02 10:52:17
吴石仙(1845-1916)名庆云,字石仙,后以字行,晚号泼墨道人。上元(今南京)人。近代海派画家。
流寓上海。擅山水,山水气势雄厚,丘壑幽奇,初不为人重,既赴日本归,乃长烟雨法,墨晕淋漓,烟云生动,峰峦林壑,阴阳向背处,皆能渲染入微。故其晦明之机、风雨之状,无不一一幻现而出,此盖参用西法,别出机杼,故在当时有耳目一新之感,尤为沪上粤商所喜。又擅米芾、高克恭两家墨戏。惟气格较俗,无虚灵之气。
黄宾虹则认为:“吴石仙作画,在楼上置水缸,将纸湿至潮晕,而后用笔涂出云烟,虽非不工,识者所不取,以其无笔也。”又擅米芾、高克恭两家墨戏,惟气格较俗,无虚灵之气。吴石仙居沪时,早年参加了沪上著名画会“萍花书画社”,与吴大徽、顾若波、胡公寿、钱慧安、倪墨耕、吴秋农、金心兰、陆恢等名家并称近代国画中的“萍花九友”。
传世作品有光绪十八年(1892)作《海州全图》通景屏四条,现藏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九年(1903)作《远寺夕照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三十年作《秋山夕照图》轴藏上海博物馆;同年作《烟溪渔艇图》著录于《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溪山烟雨图》轴藏山东省文物总店;《远浦归帆图》图录于《中国画》创刊号;《秋景山水》轴图录于《中国近百年画展选集》;1914年作《剑阁云深图》横幅图录于1996年版《中国古玩行情博览》。
【名称】清 吴石仙 秋山夕照图
【年代】清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104.2厘米,横51.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夕阳斜曛,老汉骑驴过桥而归,童子挑担相随;桥下溪旁,渔翁戴笠侧身于船上,作扭首闲眺状。柴篱村舍错落于远近山坳,无处寺廊塔影隐隐可见。山顶梵宫屋宇巍峨。秋山夕照,归鸦点点,诗意尽在画图国。气势雄厚,丘壑幽奇,水墨晕染,烟云生动。画家擅长米芾、高克薛两家的画法。人物线条细腻,落笔潇洒,具有晚清上海画派的风格。自题云:“看山人坐夕阳船,董两家笔法,甲寅小阳月,白下吴石仙。”是他晚年所作。
【名称】清吴石仙四季山水图
【文物现状】私人收藏
【简介】
设色,纸本,四条屏,尺幅:108×22厘米×4
款识
1、春溪新绿。丙申(1896年)秋日。钤印:石仙
2、仿米襄阳笔法。丙申(1896年)秋日,泼墨道人石仙。钤印:吴庆云印
3、秋溪垂钓。拟石田老人笔法。丙申(1896年)秋七月,紫金山人石仙。钤印:石仙
4、仿李营邱笔法。丙申(1896年)秋日,兰亭五兄大人雅正,白下吴石仙。钤印:石仙
《四季山水》四条屏是吴石仙传世佳作。作品构图明快简练,笔触豪放率意,水墨交融,淋漓滋润,充分展现了吴石仙独特的个人画风。《春溪新绿》一轴,描绘了春日水边,文人坐于亭中品茗赏绿,春风和穆的景致。《溪山欲雨》轴,则写农人立于桥头,山中岚气郁郁,凝云欲雨的情景。《秋溪垂钓》一幅,则是秋高气爽,鸥鹭群飞,雅士乘扁舟临溪垂钓的淡远风光。《溪亭赏雪》轴,所绘寒松傲雪,群峰积素,高士开轩赏雪的景色。四幅作品分写四季,景致各不相同。而均暗嵌“溪山”二字,具有典型的江南风光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吴石仙的画法,往往落笔迅疾,以干笔勾皴,笔触浑厚不单薄,而后以将纸打潮后趁湿渲染,因此取得了烟雾迷蒙,淋漓润泽的艺术效果。
作品上款为闻兰亭,是旧上海“海上三老”之一,曾发起组织上海第一家华商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并历任上海纱业公所董事、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亦能书画,善写兰花,作隶书。
流寓上海。擅山水,山水气势雄厚,丘壑幽奇,初不为人重,既赴日本归,乃长烟雨法,墨晕淋漓,烟云生动,峰峦林壑,阴阳向背处,皆能渲染入微。故其晦明之机、风雨之状,无不一一幻现而出,此盖参用西法,别出机杼,故在当时有耳目一新之感,尤为沪上粤商所喜。又擅米芾、高克恭两家墨戏。惟气格较俗,无虚灵之气。
黄宾虹则认为:“吴石仙作画,在楼上置水缸,将纸湿至潮晕,而后用笔涂出云烟,虽非不工,识者所不取,以其无笔也。”又擅米芾、高克恭两家墨戏,惟气格较俗,无虚灵之气。吴石仙居沪时,早年参加了沪上著名画会“萍花书画社”,与吴大徽、顾若波、胡公寿、钱慧安、倪墨耕、吴秋农、金心兰、陆恢等名家并称近代国画中的“萍花九友”。
传世作品有光绪十八年(1892)作《海州全图》通景屏四条,现藏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九年(1903)作《远寺夕照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三十年作《秋山夕照图》轴藏上海博物馆;同年作《烟溪渔艇图》著录于《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溪山烟雨图》轴藏山东省文物总店;《远浦归帆图》图录于《中国画》创刊号;《秋景山水》轴图录于《中国近百年画展选集》;1914年作《剑阁云深图》横幅图录于1996年版《中国古玩行情博览》。
【名称】清 吴石仙 秋山夕照图
【年代】清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104.2厘米,横51.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夕阳斜曛,老汉骑驴过桥而归,童子挑担相随;桥下溪旁,渔翁戴笠侧身于船上,作扭首闲眺状。柴篱村舍错落于远近山坳,无处寺廊塔影隐隐可见。山顶梵宫屋宇巍峨。秋山夕照,归鸦点点,诗意尽在画图国。气势雄厚,丘壑幽奇,水墨晕染,烟云生动。画家擅长米芾、高克薛两家的画法。人物线条细腻,落笔潇洒,具有晚清上海画派的风格。自题云:“看山人坐夕阳船,董两家笔法,甲寅小阳月,白下吴石仙。”是他晚年所作。
【名称】清吴石仙四季山水图
【文物现状】私人收藏
【简介】
设色,纸本,四条屏,尺幅:108×22厘米×4
款识
1、春溪新绿。丙申(1896年)秋日。钤印:石仙
2、仿米襄阳笔法。丙申(1896年)秋日,泼墨道人石仙。钤印:吴庆云印
3、秋溪垂钓。拟石田老人笔法。丙申(1896年)秋七月,紫金山人石仙。钤印:石仙
4、仿李营邱笔法。丙申(1896年)秋日,兰亭五兄大人雅正,白下吴石仙。钤印:石仙
《四季山水》四条屏是吴石仙传世佳作。作品构图明快简练,笔触豪放率意,水墨交融,淋漓滋润,充分展现了吴石仙独特的个人画风。《春溪新绿》一轴,描绘了春日水边,文人坐于亭中品茗赏绿,春风和穆的景致。《溪山欲雨》轴,则写农人立于桥头,山中岚气郁郁,凝云欲雨的情景。《秋溪垂钓》一幅,则是秋高气爽,鸥鹭群飞,雅士乘扁舟临溪垂钓的淡远风光。《溪亭赏雪》轴,所绘寒松傲雪,群峰积素,高士开轩赏雪的景色。四幅作品分写四季,景致各不相同。而均暗嵌“溪山”二字,具有典型的江南风光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吴石仙的画法,往往落笔迅疾,以干笔勾皴,笔触浑厚不单薄,而后以将纸打潮后趁湿渲染,因此取得了烟雾迷蒙,淋漓润泽的艺术效果。
作品上款为闻兰亭,是旧上海“海上三老”之一,曾发起组织上海第一家华商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并历任上海纱业公所董事、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亦能书画,善写兰花,作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