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349 (海上画派 王震 14)

2015-12-27 11:04:2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王一亭的一生,最鲜明的形象是"上海大亨"和"大慈善家"。而作为画家的角色,王一亭自幼就和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王一亭开始学画的启蒙者是他外婆,他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出身书香门第,除教他读书写字外,亦以外公的遗墨指点之,又以《二十四孝图》向他讲解《孝经》的故事。一亭对《二十四孝图》爱不释手,更加以临摹。故此幼年的王一亭在绘画上已有相当基础。他一生绘了大量的画,也写了不少书法。五十岁以前,作品受任伯年的影响,而五十岁以后则偏向于吴昌硕,并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王一亭曾说:"余自十二三龄,即喜作图,惧迕塾师意,辄匿虚室中为之。见物象有生趣者,取纸涂抹,或画地构形以为乐。自客沪上,借临名人真迹甚勤。既识山阴任先生,益自淬励,而于傅色用笔,研讨尤深。四十后与安吉吴先生论画敲诗无虚日。观摩既博,领略稍宏。"王一亭的自述,充分表达了他对绘画的热爱,也交代了对他艺术风格的发展极具影响的两位重要人物:任伯年和吴昌硕。当然成就王一亭书画艺术的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1904年,西泠印社成立,他出资积极支持。1909年,与钱慧安、倪墨耕、高邕发起组织豫园书画善会。他一生之中是超过二十个书画团体的主要成员或发起人,对当时上海艺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九二五年,最早的王一亭画册《白龙山人妙墨》,作品共二十四件,由西泠印社出版,并先后有一百二十多种书籍问世。一九二九年,其作品被法国政府收购。一九三二年任全国艺术家协会理事。

王一亭称得上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花鸟、山水俱佳,尤长于佛像。就这一点讲,他比吴昌硕的路子更宽更广。他勤研梁楷、老莲、八大,将任伯年的清新飘逸和吴昌硕的沉雄凝重,融入自己的画作中,千锤百炼,融会贯通,终成自家面目。他的作品外表粗疏而内蕴浑厚,构思布局新颖别致,奔放处见工整,精微处有气魄。既具太岳之雄,又不失匡庐美秀;有河出潼关之势,又不乏江流曲折之姿。气能震惊四筵,韵以闲适独座。他的画风影响后人,开启来者。潘天寿津津乐道于他的结构布局;张大千得益于他的泼墨画法;丰子恺则在他简练、准确的线条勾勒,浓淡有致的水墨渲染中找到了灵感;王个簃更是耳濡目染,获益匪浅。无可否认,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王一亭确实是海上艺坛一位巨擘。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