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411 (海上画派 吴湖帆 10)

2016-03-27 14:08:4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34 松泉云霭 立轴 1950年作

35 秋山萧寺 立轴 1950年作

 36 幽香涤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37 江上云林阁图 立轴 1950年作

 38 水绘盦填词卷 手卷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39 山 水 镜心 设色纸本

  这幅堪称“云表奇峰”的山水画作于吴湖帆精力充沛的艺术高峰时期,构图用笔取法唐寅。在春光明媚、湖山相映高松挺拔,新絟环绕之中,朱楼画阁中的文人雅士凭栏眺望,饱览春色。他书写唐寅《题画诗二十四首》中第十九首补白,真可谓笔姿秀雅,古意盎然,诗书画三绝。此画是他将水墨烘染、与青绿山水熔铸一体的精品佳作、还是吴湖帆1960年《群玉斋校碑图》的母本。

 40 群峰雪霁图 立轴 设色纸本 辛卯(1951年)作

41 范华原万峰积雪图

 42 仿北苑山水 立轴 辛卯(1951年)作

 43 秋山图 立轴 1952年作

44 邵弥观瀑图 立轴

45 仿唐子畏笔

46 西溪晚霞图 立轴 1953年作

  题识:一抹斜阳凝望里,遥迷平楚恣狂朋,酒阑笑语共西溪,佳丽访晚霞秋树,如在画屏放舟钓浦。癸巳秋日,吴湖帆用范石湖三登乐韵。钤印:倩盦画记(白)、湖山如画(朱)

  此幅吴湖帆先生所绘山水,勾皴浑厚华滋,画面云气蓊蒙,似出岫延绵,不可方物。时在癸巳(1953年),吴湖帆先生年近花甲,其时笔墨由明秀而沉厚,设色由鲜润而苍厚,所绘松树茂密青劲。此图以南宋马夏“边角之景”入画,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深山中古刹掩隐,湖面上孤舟独钓,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出空蒙的空间和浓郁的诗意,正所谓“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孤舟泛月而一人独钓”,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题款中范石湖即范成大(1126-1193)晚年在石湖筑有别墅,自号“石湖居士”,人称范石湖。

 47 吴湖帆山水画欣赏

 48 春浦沧舟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49 洞壑奔泉 立轴 甲午(1954年)作

50 山 水 立轴 甲午(1954年)作

 51 渔村小景 立轴 甲午(1954)年作

 52 溪山远眺 立轴 水墨纸本 1954年作

  款识:溪山远眺。甲午春暮日为清之研弟写,倩庵。印鉴:吴湖帆印、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此卷气象森然浑穆,林木茂密,中景房舍点缀错落,清溪出山涧,水气云气缭绕,一派空旷清润的山居景象。构图与浓墨点染深得宋人意境,烟云供养,恬淡中见廖远气象。

 53 稼轩词意图 立轴 1954年作

  款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稼轩词句。甲午七月,吴湖帆作图题之。

  这幅《稼轩词意图》是吴湖帆超清迈明、以元融宋,欲合南北宗于一手的巨幅代表作。此图作于1954年(甲午),吴氏已年过六旬,四十余年的陶熔今古,令其笔墨已入庖丁解牛、无往不利的化境。需要说明的是,全画虽尽显吴湖帆圆厚滋润、温文典雅,于平淡中见痛快淋漓的笔墨风格,实则却是借鉴北宋王晋卿名作《渔村小雪》的融古开今的杰作。试比较此画与《渔村小雪》卷中最为精彩的雪山飞瀑一段,即可窥出此《稼轩词意》的渊源所自。除了主峰山体、近景坡石林木系出王诜所宗的李郭派法门,近景坡石还借鉴了唐寅、马远的长斧劈皴笔调。然而尽管借鉴了《渔村小雪》的构图与山体造型,但如前所述,《稼轩词意》毕竟体现了其时已达于巅峰期的吴氏个人的笔墨风尚。由于此画是纯用水墨画于陈年生宣上,不耐层层相积,故吴氏笔墨滋润温厚、平淡天真的特色也因之被发挥到了极致。

54 双松平远图 镜心 乙未(1955年)作

 55 渔父图 手卷 水墨纸本 乙未(1955年)作

  此件《渔父图》乃吴湖帆临古山水之精品,作于乙未(1955年)秋日,是年,湖帆六十有二,对临梅花之本,笔意精练而神明涣然。湖帆习画,即以临古入手。后癸丑(1913年)起潜心山水,初涉“四王”,遍习家藏。又三年,学恽寿平、吴历、戴熙、“明四家”,进而涉足元人,作《仿大痴秋山图》,是为湖帆仿元之始。后庚午(1930年)37岁起,专攻宋元。习元日多,体悟日丰,至仿此卷,则已笔精意老,深得画中三昧,堪称仿古之佳绝者。

  湖帆所临之本,出自梅花道人手笔,原属吴湖帆旧藏。梅花道人乃吴镇(1280-1354)之号,为“元四家”之一,性高洁,喜作渔父图,除此卷之外,尚有多幅《渔父图轴》传世。湖帆所临渔父图,卷首有吴镇自录柳宗元《渔父词》,画题十六阙《渔父词》,卷后有元吴瓘题跋及七绝诗二首,钤有“吴瓘私印”白文印记、“吴莹之”朱文印记;另有元陆子临、黄耑甫、辛敬、释如璬,明文徵明(二跋)、周天球、彭年、陈鎏、袁尊尼、王谷祥(二跋)、黄姬水,近代吴湖帆、吴徽、张大千、叶恭倬、俞子才等题跋。湖帆临此卷,乃精仿堪真者,笔墨意趣甚至题跋之文,皆力求统一,可见其识古之深、得古之精。

  渔父之意对吴镇而言,意指一种理想中超然的生活姿态。渔父之“父”又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归心淡泊,古称人老之后不归禅则归道,清龚自珍云:“烈士暮年宜学道,才人老去例逃禅”,可见“渔父”意象中所隐含的超脱之情。据卷中题跋,吴镇所创此幅《渔父图》,也以荆浩之拓本为源,可见其渊源之久。

  吴镇作《渔父图》,聊发避世幽居之情,考吴湖帆临此卷,亦有同类之情。着力此卷《渔父图》之临摹,当为湖帆自勉自励的某种寄托与写照。故而,此卷不仅笔意精到,且情真意切,当为后世弥足珍贵之物。

 56 拟唐子畏山水 立轴 1956年作

57 灵岩山色 立轴 1956年作

58 庐山五老峰 纸本 水墨设色 1958年

59 山村秋意图 立轴 戊戌(1958年)作

 60 溪山秋晓 1958年

  款识:溪山秋晓。伯清徐同志清赏。戊戌二月,吴湖帆作。 印鉴:吴倩画印、湖山如画

  强大到遭人妒忌的色彩;精密到无以复加的笔墨;集尽前人之精华;抒尽胸中之逸气……;这便是眼前这幅《溪山秋晓》。同时期细墨五色作品除册页、扇面之外,仅见《大龙湫》一件,与此作同为两尺上下,存世量极少。《溪山秋晓图》是吴湖帆专为得意弟子徐伯清所绘。吴湖帆与徐伯清亦师亦友,虽无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1958年,在嵩山区政府任干部的徐伯清得知老师并未被错划为右派,赶紧登门报喜。吴湖帆高兴地留下他,花了4个小时为他精心创作了这幅青绿山水。此图以胭脂与西洋红绘山花,虚处用白粉晕染云气,并以飞白笔法作巨石,显得气势磅礴。

 61 山抹微云 镜框 设色纸本 庚子(1960年)作

62 春风待听 立轴 纸本 1960年作

 63 秋山晴霭 镜心 设色纸本 庚子(1960年)作

 64 群玉斋校碑图卷 手卷 设色纸本 庚子(1960年)作

  《群玉斋校碑图》为吴湖帆1960年(庚子)为海内资深碑帖收藏家李启严所作。此卷是吴湖帆将水墨烘染、与青绿山水熔铸一体的精品。构图用笔都取法唐寅,尤其是由唐寅变化而来的灵秀洒脱的画风,那种高远空蒙的布局,淡色山石上的细笔带水长皴,都明显地带有唐寅的遗风,只是吴湖帆比唐寅少了些雄健劲拔,多了些疏朗秀美,为当时的沪上画坛吹进了一股清新自然之风。打开画卷,只见在春光明媚、湖光山色相映,湖山间新松挺拔,翠竹环绕,山中楼阁中的文人雅士一边饱览湖山春色,一边校读名帖古碑,人生之乐,无过逾此!是卷因为吴湖帆酬知己之作,所以画得既用心又轻松,既无草率应酬之弊,也无刻意做作之匠气,画面浓淡兼施,粗细有致,笔墨秀逸绝尘,洋溢着一种淡雅温润的韵致,为吴公晚年之杰作!

  65 原子弹放射图 1965年作

  一九六四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吴湖帆连续看了几场原子弹记录影片,又在《人民画报》上看了彩色照片。经过数月的酝酿和实验,终于在一九六五年夏创作了《原子弹爆炸》一图。画面上,吴湖帆用娴熟的没骨烘染法描绘了原子弹爆炸时不断翻滚、徐徐上升的烟云巨柱。以传统手法表现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这不仅对吴湖帆是第一次,而且这幅作品在近现代绘画史上也是极其成功的佳作。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