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426 (海上画派 刘海粟 10)

2016-04-17 13:56:39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号海粟,祖籍安徽凤阳,生于江苏常州。擅长油画、中国画美术教育。1910年在乡里办图画传习所,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上海国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6年任校长,开始人体“模特儿”教学,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1919年赴日本东京参加帝国美术馆第一次展览会,并对图画美术教育事业进行考察。1922年在北京举行首次个展。1923年被教育部聘为新学制艺术科课程纲要审核员兼起草员。1926年,孙传芳支持上海市政当局严禁美专裸体画命令,毅然复函与之论辩,美专遂遭密令封闭,又以“学阀”罪名遭通辑。1927年走避日本,与日本画界人士交游。1929年赴法国、瑞士,1930年油画《森林》、《夜月》等应邀展出于巴黎蒂拉里沙龙。国画《九溪十余涧》获比利时国际展览会荣誉奖状。1931年在法国巴黎克莱蒙画堂举行个展,同年回国在上海、南京举办个展,编译《世界名画集》1933年赴德国筹备展出“中国现代绘画展览”。1940年主持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并在雅加达、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展出.1947年在上海“中国艺苑”举行个展。1952年任华东艺专校长。1979年、1983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历任南京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并颁赠金质奖章。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美国传略研究所授予“伟大成功大使”称号。美国世界议会颁给金焰奖。他艺术上兼通中外,卓著成就并造就艺术人才众多。上海、南京、常州建有“刘海粟美术馆”。出版有《刘海粟画集》、《刘海粟油画选集》、《刘海粟国画》、《学画真诠》等。

 

2 清到叶俱香 立轴 1982年作

  创作于1982年的《清到叶俱香》是创作于刘海粟泼墨泼彩绘画创作的旺盛期,经过二十余年的摸索和实验,开始进入泼墨泼彩绘画的勃勃挥发期。此画运用了刘海粟先生晚年偏爱的泼彩法,用色厚重浓烈,与张大千“清透”风格的泼彩法比较,尤显浑厚凝重,具有油画的意味但不失中国画的气派与精神。此图可谓彩与墨的精妙结合,在色彩的运用上大胆而别出一格,荷叶先以墨色泼洒,继用粉绿渗透,质感十足,莲花则用色淡雅,以粉黄晕染并与之点洒朱红花蕊,喜气中不失高雅之风,实为代表性的佳作。刘海粟晚年的泼彩画可以说代表了他一生艺术探索的成果,以国学为基,以西画为媒,以生活为源,以书法为骨,创造出了具有“大气、逸气”风貌卓异、不同凡响的中国画的时代新作。

 

3 艳斗汉宫春 镜片 设色纸本 1987年作

  款识:艳斗汉宫春。一枝画笔舞东风,点染梅花彻底红。更有新得纪今日,神州都在彩霞中。岭上红梅得古馨,高寒出乎气无伦。万花散向雪中出,一枝独先天下春。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着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临抚琅玡石鼓笔,戏为古梅一写真。万花散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刘海粟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画家,他的艺术融合中西,去粗留菁,古为今用,成为最早的推陈出新的艺术探索者。这股充满在刘海粟生命中的不羁和叛逆,使得他笔下的梅花浑不似别的画梅者诠释的那般清冷、脱俗,只可远观。与关山月勾点的朝气蓬勃、欣欣如笼罩在朝霞之中的梅花相比,刘海粟的梅花是更加热情奔放的,顺着生命力的发端向上、向四周恣意伸展着每一根枝条,如同他曲折却始终不屈的人生,另有一番别样的潇洒姿态。从笔意上来说,刘海粟的梅花与吴昌硕、齐白石的一样,均是“罗家梅派”的变异,用笔较之“罗家梅派”更凝重,风格更豪放、粗犷而已。“罗家梅派”是梅花为主的花卉派别,并不限于梅花。“罗家梅派”的梅花行笔坚实肯定,绝无脂粉气,一片冰清玉洁,神韵飘逸,属大手笔。徐世昌评曰:“方氏白莲,画亦逸品,烟墨相庄,洵高士也。罗氏梅花是金农画梅的延伸,其艺术特色正如洪亮吉云“两峰画石如屈铁,两峰画梅如植戟”。罗家梅花有所不同,其出枝如卧龙伸腰,先迂回蟠旋,然后舒缓地向远处伸展,这就是“两峰画梅如植戟”的底蕴。这种出枝虽不像“铁干削玉”那样爽快淋漓,却圆浑多变幻,潜气内藏,暗含万钧之力,颇具有外荏内刚、洁身自好的儒生学士之风。“罗家梅派”的软枝梅花对后世影响是很大的。

 

4 彤云素羽 立轴 丙寅(1926年)作

  本幅高剑父(1879-1951)题:是图意在石涛八大之间,而能匠心独运,超越自然,创艺术新生命,此所以为海粟之画。

  刘海粟1919年从日本回国后,就对后期印象派情有独钟,并很快以有些“野蛮”味道的、有着后期印象派倾向的油画驰名于中国画坛。1920年代初,在结识康有为前后,他开始学习中国画,并很快将石涛与后期印象派融合在一起,创立了自己清新泼辣、别开蹊径的画风。这件作品即是他风格初创时期的作品,笔法虽还有些稚嫩,但笔性却老辣浑厚。

 5 仙鹤 立轴纸本 1920年作

6 牡 丹 立轴纸本 1932年作

 7 竹 立轴 水墨纸本 1932年作

8 墨 梅 立轴

 9 睡 狮 镜心 纸本 1930年作

 10 虎 啸 镜心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11 六马图 镜片连框 1928年作

12 天马行空图 中堂 水墨纸本 1932年作

  释文:1.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恭绰。2.渥洼天马慎飞腾,终见云霄最上层。不知何人诗句,余酷爱诵之,奉题海粟道兄法迹亚子。

  款识:1.龙种无凡性,龙行无暂舍。朝辞扶桑底,暮宿昆仑下。鼻息吼春雷,蹄声裂寒瓦。尾掉沧波里,汗染白云赭。虽有万骏来,谁是敢骑者。用唐元微之诗写之,刘海粟。2.有千里马而无康庄大道将奈何,霆锐先生有同感否耶,二十一年十一月海翁又记。

 13 树荫小憩 立轴 水墨纸本 1933年作

  释文:秦始皇有七马名曰:追风、白兔、蹑影、追电、飞翮、铜雀、晨凫。癸酉夏五月。海粟写马,阿寿补景。

  印鉴:海粟之印、武进刘氏、曾经沧海

  作于1933年,刘海粟写马,潘天寿补景,是两位画家早期创作,观之有孟子所言:“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以纯一无伪之心写画,而练笔已臻成熟。作品中的马儿,结构强调骨骼的内在力,面容落寞而有所期昐地凝望水面,似有进退失据之难。潘氏写景,微风静水,树叶寥落,充满孤独冷清之情景。此早年合作画,意境合一,甚为难得。

 14 花港观鱼 布面 油画 1935年作

  刘海粟是我国早期西画启蒙运动的奠基人之一,早在二三十年代,他就赴欧进行考察,并对其时欧洲正兴的印象派画风心向往之。他的油画是无师自通的,靠的是坚持不懈的临摹学习。也正因此,那些大师的气息出没于他的画布之上。后期印象派、乃至野兽派那种纯粹表现性的艺术风格则正与他灵魂契合,自学成才的经历使他作画毫无顾忌,不受门派、师承的限制,风格豪放大胆,粗犷而有力,在当时正如横空出世,开阔了国人的眼界,也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此幅《花港观鱼》作于1935年,正是海粟老人早期油画风格的成熟时期,他大胆地采用了红绿的冷暖色调对比拉出作品的张力,有力的黑色勾线则控制着这种色彩的激情,从而使画面更具结构性。相较那些更早期的作品,《花港观鱼》无疑更成熟,也更具有整体的美感。

 15 珠 光 立轴 水墨纸本 1936年作

16 双 清 立轴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17 红梅 立轴 1941年作

18 松鹰图 镜心

 19 行马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20 牧 野 镜心 纸本 1943年作

21 滚马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款识:须叟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癸巳春,为未风先生写。刘海粟。印鉴:海粟之印、武进刘氏、曾经沧海

  赏味刘海粟的《滚马图》,画面设色清雅,天马烂漫奇肆,仿佛随时都可跃出飞奔,隐喻一种向上的力量与精神寄托。《滚马图》轴作于1953年,正是作者艺术生涯的“陶铸期”,为仿仇英《秋原猎骑图》之局部(此画为刘海粟生前藏品,现捐藏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但海老并不囿于一味泥古,也对此图加入了个人的再创造:如以没骨法画上缓坡、草地、杂树等景致,使全图更生动,自然,海粟老人个性豪放率真,风不拘一格,如此作精心描摹并不多见,但并非不能写实也,此作可证一斑!

 22 春江水暖 立轴

23 红梅 立轴 1944年作

24 松鹤延龄 立轴 设色纸本

25 牡 丹 镜片 水墨纸本

 26 墨荷图 镜心 纸本 1962年作

27 墨 荷 立轴 水墨纸本

 28 盛夏荷风 立轴 设色纸本 1961年作

  大师刘海粟也爱画荷,而且水墨、写意、泼彩皆有尝试。《盛夏荷风》即是其中一件佳制。画幅节取了盛夏荷塘一角,但见:层层叠叠密密实实的荷叶间,冰洁的莲花或俯或仰,含羞带笑地掩映其中。莲梗下方几枝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正小心翼翼地探身窥察。画面构图呈上密下疏,真是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海粟大师不愧为笔墨高手,他充分运用了皮纸的渗墨特性,把深浅不一的墨块横涂竖抹,真是变幻莫测,气象万千。而花瓣先用凝涩的淡墨线条小心勾勒,再用浓墨在瓣尖略加勾点,而花瓣根部则施以浅绿晕染,使莲花的质感显得分外娇嫩。荷梗是以深浅不一,遒劲有力的线条写出,为避免繁琐,海粟大师甚至连荷梗上的毛刺都省略了,但综览全图更显整体统一,神完气足。八大之荷“冷峻清幽”;大千之荷“洒脱不羁”;苦禅之荷“法度严谨”;白石之荷“老辣醇厚”;海粟之荷也用四字概括的话,则是“激情四溢”矣!画幅右下方有朱文印“清白传家”。左上有朱、白印各一方,分别为“海粟欢喜”及“刘海粟印”。

 29 芍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66年作

 30 刘海粟花鸟画欣赏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