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498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5)

2016-09-16 12:25:07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仕女画是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其成就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艺术特点和成功之处就是画出了人物瞬间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他笔下的仕女既有古代仕女画的遗风,又有着时代气息,姿态风韵、颇有个性。张大千的仕女画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三十年代以前,张大千仕女画的风格主要是继承了清末任伯年、费丹旭等人物画的传统,人物造型纤柔细弱,形象略带病态的清秀。

  三十年代,张大千开始转而向明代的唐寅、吴伟、张风等人的仕女画作品学习。张大千学习唐伯虎的侍女画主要是吸收唐伯虎的“三白法”。这个时期他的仕女画人物造型温婉娴静,清雅小巧,风格灵秀;衣纹则是以淡墨写意法勾勒,用笔轻快简洁。

  四十年代,张大千带领弟子到敦煌石窟,用了两年六个月的时间,精心临摹了大量的壁画,这些临摹作品汲取了六朝至隋唐人物画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法,此时张大千创作的仕女画,风格主要吸收北齐壁画的那种非常挺健的线描;造型上汲取盛唐侍女的雍容华贵,娇媚高傲,健康秀美;设色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并参考了藏传佛教施用矿物质颜料的技艺。整个画风有了非常大的转变,而且逐渐定型,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是张大千仕女画创作的黄金时期,对于他最终形成自己工笔重彩的人物画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1 纨扇仕女图 水墨纸本 1940年作

 202减笔仕女图册 册页 水墨纸本 1940年作

  题识:(1)梅花香满石榴裙,底用频频艾纳熏,仙馆已于尘世隔,此心犹不负东君。仿仇十洲写之。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千豪发 (2)庚辰三月朔,写于青城,上清借居,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千豪发 (3)海棠妙处有谁知,全在胭脂半染时。试问玉环堪比否,玉环揂自觉离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千居士 (4)南国清歌入破时,银灯如水照花枝。雪肤云鬓最参差,翠云明当阿母使,玉纤团扇大苏词,误他举举与师师。浣溪沙。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203 仿唐寅仕女 立轴 水墨纸本 1940年作

204 白描仕女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205 抱猫仕女 水墨纸本 庚辰(1940年)作 (728万元,2010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1)庚辰三月朔,写于青城上清借居。大千张爰。(2)古人善作减笔仕女者,惟吴小仙、郭清狂偶然寄兴。然尚病其粗犷也。予此作兼用唐子畏、张大风笔法,略得幽娴之致。昭容女士清鉴,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大千

  大约在三十年代的中期,大千往上追溯人物画史,发现了明人唐寅、仇英,同时也接触到了浙派的吴伟、郭诩、以及两派间的杜堇,于是改走“减笔仕女”的路线,从此大千的人物线条,从清代的柔媚型式渐渐趋向劲爽有力。到三十年代末期,元代的赵孟頫和钱选都成为大千学习的对象,衣纹取向接近铁线和春蚕吐丝,服装上的纹饰也益工细讲究。

  大千认为古代能作减笔人物画的人很少,仅有明代吴伟和郭诩,但他们又太过清狂粗犷。他比较欣赏唐寅和明末清初的张大风,尤其是对张大风那种具有文人气息的减笔人物画推崇备至,常呼 “吾家大风”。此幅《抱猫仕女》便以唐寅和张大风的减笔人物法为之,描绘一位怀抱小猫的仕女,低头沉吟,尽现优雅娴熟的气质。全画以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的线条绘制仕女随风飘动的裙裾,仅在部分衣饰上染以淡墨;面部刻画尤工,细眉杏目,樱桃小口,楚楚动人,重墨层层积染出的云髻,衬托出秀丽的脸庞。

 206 持花仕女 立轴 1940年作

207 玉面婵娟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208 仕女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题识:学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只有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六一居士句。庚辰秋九月重九,青城山中,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209 仕女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210 罗浮旧梦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款识:荒江之滨,沙砾之地,丛莜生焉,多而不删,孤而不益,偃仰歆直,各任其天,此廐马万匹,作曹将军粉本,自有超然领会处故也。庚辰十一月,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张爰

  边跋:开尽残花草漫坡,青青零落奈愁何;诗人自惜铅华冷,翻出天寒翠袖秋。丁卯春三月少昂题于蝉嫣室。钤印:赵、少昂

 211 拈花仕女 立轴 1940年作

  款识:学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双黄鹄,两鸳鸯,迢迢云水恨难忘。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六一居士鹧鸪天。庚辰秋八月,写于青城山中。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

  对敦煌唐代壁画临摹是大千人物画艺术变革的关键。此前大千的人物画主要受到明清名家如唐寅、陈洪绶、华新罗和费晓楼影响。此轴写宋代欧阳修鹧鸪天词意,正作于敦煌之行以前。画中人物体态娉婷婀娜,衣纹行笔自由流畅,明显取材于唐寅的仕女画法。作品清新淡雅,雍容沉静,在造型和笔墨上均代表了大千前期人物画的高水平,显示出画家在继承传统艺术方面的深湛功力。

212 柳荫仕女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题识:社散寻常燕子飞,流萤都上野人衣。轻罗小扇依稀是,银汉星辰近日非。辛巳春日,青城山中张爰。钤印:三千大千、张爰、爰

  《柳荫仕女》作于1941年春日,应为大千去敦煌之前,也正是其工笔写意俱臻妙境之时。此幅用笔用墨秀润灵活,人物采用传统的三白开脸,细目小口,体态轻盈婀娜,发髻勾染细致,颇有质感。画面雄奇瑰丽而富于精到的写真精神,衣纹行笔娴熟流畅,线条质量极高。衬景修竹、浓施石绿,以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格调古艳精丽;墨竹画法吸收篆书的笔法,下笔劲利,神韵俱足。

 213 鲁敬贤姪十七岁写影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214 仕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款识:辛巳春,写似毓贞小姐清玩。大千居士爰。 钤印:大千(朱)

  跋文:(1)窈窕含芳意,霏激动远思,凉风倦帏幙,常值月圆时。尹默题。钤印:尹默(白) (2)帘外轻寒如水,早晚落花,风起翠袖不嫌单镇日,玉窗孤倚,知未知未,应有远人千里,如梦令。辛巳二月寄庵汪东题。钤印:汪东(白)2次 (3)修袖垂璀璨,凭高无所思,年年春起早,不负赏花时。次尹默韵。林景。钤印:林(朱) (4)栀子多芳思,含情凭绿窗,倦来横玉手,花月望春江。禺生题句,属东书之。

 215 执扇仕女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款识:偶逢佳士亦写真,豪端欲恐有纤尘。世间恨少奇男子,腕下翻多美妇人。着短短装饶别致,作飞飞想见全神。画眉莫笑趋时样,此是摩登七戒身。去年春写此未成,希成道兄拾得之,顷始为设色,适时梳褁不复摩登矣。辛巳正月,爰。钤印:张爰、大千、大风堂、摩登戒体

  上世纪四十年代,二十年代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已经惊醒了一些城市女性的自我意识,试图打破封建的贞操观念、冲出男权禁锢的尝试层出不穷。短袖、烫发、招摇过市、读书识字、自由恋爱,成为新女性追求的目标。至四十年代,西方的文化思潮在中国更加普及,欧美电影、杂志的涌现,更为觉悟初生的中国女性提供了直接的榜样。加之二战动荡之下民心涣散,暂且未被战火的城市有闲阶级多以醉生梦死自娱,年轻女性标新立异追求自我的步伐急速加快。此画上的女子,即为这个时代的模范形象:形容未变、衣着更新,东方的容颜之上,覆盖了西方的言止与装饰。旗袍依然,但下摆高衩;持扇欲掩,而眉目流盼。

 216 白描仕女 镜心 壬午(1942年)作

  题识:灵簧鼓罢步姗姗,金母筵前已尽欢。容与苍旻一低首,人间风露不胜寒。仲远道兄两正。壬午上元前三日,大千弟张爰。钤印:张季、大千居士

217 芭蕉仕女图 水墨纸本 1942年作

218 蕉荫促颦

  题识:欢行流水心,妾守幽闺性。蛾眉颦不展,蕉心比侬命。少作子夜歌之一,写博友老长兄一笑。壬午春孟,大千弟张爰,时同客湟中。钤印:爰鉥、大千

  此幅作于1942年,时大千已远赴敦煌,潜心临摹壁画。受画的这位“友老长兄”不知何人,曾见大千同年所赠大幅绢本《深壑寻幽》轴,一年之间屡屡赠画,想必定是曾与大千同客湟中的知己。蕉荫仕女是大千笔下常见的题材,此幅芭蕉戏笔拈成,流畅自然;仕女线条利落爽快,一气呵成。仕女画自明清以降多有纤弱之弊,大千一改流习,益显丰腴健美。

 219 神女采芝图 轴 壬午(1942年)作

  款识:童女楼船去不归,三山何处觅灵芝,神僊只在秦室里,底事君王却未知。壬午五月,写于莫高窟,蜀郡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220 纨扇仕女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221 纨扇仕女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题识:己凉天气未寒时(借句),默数归期尚自迟。几度徘徊白团扇,此中情味那人知。大千戏笔,即用禹文韵。子云先生博笑。壬午四月,仿元人张叔厚笔。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爰、大千大利

  题跋:新凉团扇未捐时,逸趣闲情举步迟。掩袖问渠何所忆,寸哀唯有大千知。子云将军属题。禹勤范振绪。钤印:范振绪、禹勤

 222 课子图 立轴 1943年作

  此图绘一年青女子正在教授一小童,形象刻画生动,人物开相既有古意又具现代感,线条用笔沉稳雄健,灵动潇洒,敷色清丽脱俗,整个画面散发出古雅宁静的文人气息,极具大师风范。

 223 倚竹摩登仕女 1943年作

224 摩登仕女 立轴 1944年作

  款识:癸未春日,写似翼之仁兄清教,蜀郡张爰。大千张爰莫高窟写。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千居士

  自敦煌起十多年间可谓是张大千仕女画创作的黄金时期,在造型上取的是盛唐壁画雍容丰腴的特征,设色明显地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并参考了藏传佛教施用矿物质颜料的技艺,作品华彩富丽,最终形成自己工笔重彩的人物画风格。

  画中一执扇仕女侧靠坡石,倚竹而立,面如鹅卵,额头饱满,脸颊圆润,媚眼高鼻,嘴唇小巧;衣裳素雅,白衣灰领,无太多修饰,只在衣袖边缘设些许青色。线条清雅秀丽,勾折有力,运笔流畅,将美人步态轻盈,身形窈窕的面貌刻画的精准到位,两手轻抚衣襟,毫无娇柔造作之感。全画以冷色调为主,凸显美人高贵清冷的姿态,只在发饰和腰间配饰涂几抹红色,冷暖搭配,相得益彰,几簇幽若的新簧更将这美人衬托的超凡脱俗。

 225 仕女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杨柳青青乳燕飞,楼头思为试春衣。剧怜不作凝妆态,知有天涯人未归。癸未十二月,似焕文法家正之,大千张爰并题于大风堂。 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朱文)、春愁作心画(朱文)

 226 仿宋人欲坐图笔 立轴 1943年作

  款识:仿宋人欲坐图笔。芝涛仁兄法家正之,癸未十一日,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信(朱文)、大千居士(朱文)

  该作品以宋人笔法绘制,工整极致。画中人物以勾线为主,部分衣饰着淡彩,有唐人张萱、周昉仕女画韵味。张大千着力刻画一位才情与美艳双绝的女子,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微妙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在心理。补景的芭蕉、文竹、坡石均映衬彰显才女高雅、脱俗、清高的个性。该作品为张大千送给挚友芝涛仁兄的精品之作。画工精细,侍女高贵典雅,气息高古。

 227 修竹仕女 1943年作

  款识:明月王郎曲,竹枝湘女讴。西风零落下,襟袖自生愁。癸未十一月,似芝涛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摩登戒体

  1943年11月,历时两年有余的敦煌之行终告圆满结束,此幅《修竹仕女》即创作于是时。尽管仍然是张大千精擅的传统仕女题材,但无论从线条、设色以至衣饰及开脸处理等方面,已与敦煌之行前的风格有了明显区别,足见石窟艺术对其的深刻影响。

  此幅中,仕女的刻画可见敦煌石窟艺术笔墨痕迹,但在整体的布局、意象的叠加、画境的营造等方面却又打上了鲜明的大千艺术烙印。尤其是仕女背后所依的修竹,不仅是统一整幅画面必不可少的意象,其半写意之法亦与仕女的工写法形成极强烈的对比,而其意象所表示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中,以竹为君子之代称),更与仕女这一意象组成一个丰满完备的意象系统。这一意象组合,其实成为张大千此后相当长时期内仕女题材的固定图式,只是幅中仕女的姿势与所倚的物事略有变化而已。

 228 相思曲 镜心 1938年作

229 浣纱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1)每叹飞英委暗生,天风飘堕世无因。画中非幻亦非真,浪蕊浮花终易尽。倡涤冶叶霎时新,为谁怨损作残春。《浣溪纱》。大千居士写此并识。钤印:春愁作画、张季、大千(2)癸未中秋,享堂德车写似礼齐仁兄法家正之,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此《浣纱女》作于1943年,构图采平正、简约之法,辅以大面积的留白,增加了古雅的气氛。画中仕女身着粉砑色宽袖连身裙、腰系直裾,头披白纱,左手揿角,肩若削成,眉目如波,衣袂飘飘。端庄肃穆,却含有微妙的动态。画中人物的服饰与动态感都比钱选还要接近南北朝仕女画之余韵。在侍女的面部处理上,张大千承袭唐代的三白画法,并以红润的脸颊陪衬,使得脸孔的轮廓线条分明。大千有些古装仕女画,面部、举止、身段和手势都受到传统戏剧的影响。他认为戏里的美人最美,除了古装的服装美之外,他也爱戏中女子脸部的化妆。戏里的每一动作都是经过艺人代代相传的精华,是一种精练以后呈现的美感极致效果。尤其是名角,其眼神、嘴型、指法、举手投足间,身段姿态无一不美,他看戏往往在欣赏和捕捉这种神韵之美。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