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565 唐代 李邕 《少林寺戒坛铭》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后,便自北向南广泛蔓延,三国时期流传至古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再向长江下游传播,在不到五百年的时间内, 佛教在六朝古都建业就形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局面。而嵩山少林寺,作为我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和武术圣地,历来受到僧俗的崇敬和向往。鄂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唐义净法师撰文、李邕等人书写的《唐少林寺戒坛铭序》、《跋》的存世,则充分地说明了历史上佛教的繁荣。
湖北鄂州市博物馆所藏《唐少林寺戒坛铭序》为碑之拓片,保存完整 。拓本长80厘米,宽32厘米,25行,行14字,行书,字径1厘米见方。右边起手标题为:“唐少林寺戒坛铭有序”,文首有“三藏法师义净制,括州刺史李邕书”, 文末落款为“开元三年正月十五日建,沙门如通立石,伏灵芝刻字”。其后附有许灵长题跋及“許靈長”印文。
铭文:
粤以长安四年,岁次甲辰,四月七日,此寺纲维寺主义奖、上座智宝,都维那大举法济禅师及徒众,是以少林山寺,重结戒坛,欲令受戒忏仪,共遵其处。乃遂之都下,屈诸大德,殷勤致礼,延就山门。是时我老苾刍义净,及护律师、搓禅师、思禅师、恂禅师、晖律、恪律师、威律师等,既至寺所。解旧结新,佥议此边,名为小戒,摽相永定,冀无疑惑。于是获鹅珍之嘉士,无召自来;得草结之英贤,不期而会,数逾一百,行道三旬,共系颈珠,俱修趺足。诚五浊之希有,慕四依之住持,虚往实归,绍隆无替。庶乎桑田屡改,长存立石之基;砂界时迁,无爽布金之地。恐地成碧海,领岌青川,迷此结辰,乃为铭曰:羯磨法在,圣教不沦,式传金石,是敬是遵,目观西域,仗锡东埵,睹盛事而隋喜,(?)刊纪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