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566 唐代 李邕 《云麾将军李秀碑》

2017-03-27 18:26:1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全称《云麾将军李秀碑》,亦称《云麾将军碑》。唐天宝元年正月立。李邕撰并书。原碑被裂作柱础,明万历六年李荫、邵正魁、董凤元于具署中掘地得之,仅六石。县令王惟俭携四石至大梁,后遂佚,仅存二石今在北京文天祥祠。行书。二石皆十二行,行五至十三字不等。

李邕《云麾将军李秀碑》宋拓本,剪裱成册,共54页,每页纵27.5cm,横14.5cm。有王存善、顾观题跋,钤“严肃堂”、“宗瀚之印”等印34方。故宫博物馆藏。

此碑为郭卓然横勒并题额,侯慈敏等镌,刻于唐天宝元年(742年)正月。此碑书法雄遒,具二王之妙。明董其昌云:“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所谓如象,即指笔力雄强厚重,而此《李秀碑》足以当之。

李邕是唐代学王羲之而能自立门户的大书家,他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六年。字泰和,江都一今江苏扬州一人。开元中为官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其书初学王羲之,后摆脱其形迹独创一格,以行书书碑,时称一书中仙手』《官一和书谱》称:一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军行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北海书法的新意恐怕就是在王羲之之外、又融入了碑意,使王字变得浑厚敦朴,自成一家,故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之称。然而,北海书厚而灵动,肥而更捷,并无肥滞之病。
  《李秀碑》就是李邕书风的代表作。此碑书法笔画虽肥而骨力内含,字态虽丰腴却雄秀之气溢于字外,可以看得出其书法虽得力于『二王』但在用笔上增以放以添豪迈,丰其肢以纵柔媚,表现出李邕精熟的用笔技巧和渊博敦厚的学识。清梁谳《评书帖》:『北海《李秀碑》比《云麾》更紧,有大令笔意。清翁方纲在《复初斋文集》中云.『是碑北海书之最遒美者,远在陕北《云麾》之上』。
  以行书书碑,这在李邕之先几乎是前无古人,《李秀碑》的出现,可以说是拓宽了我国碑铭书体的新途,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李邕的艺术创作,在书法发展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