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620 (岭南画派 赵少昂 2 )

2017-03-25 11:44:4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赵少昂,字叔仪,男,汉族,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3月6日生于广东广州。1998年逝世于香港,终年93岁。年幼家贫,以做工谋生。业余自学绘画。1921年入高奇峰办的美学馆学画,1925年在广州创办岭南制版所,从事广告设计、印刷制版。1930年设岭南艺苑,教授绘画。193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1948年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并移居香港。

 其作品继承和发扬“岭南画派”革新中国画的主张和“融汇古今,折衷中外”的艺术宗旨,早期画风着重于写生的真实感,勾线、着色甚为洒脱工致;晚年则“老而愈妙”,由博返约,强调神韵而能于奔放、粗狂之中见其精细之处;题材以岭南风物与风俗人情为多,注重对物象的仔细观察和对大自然生机活力的把握,在概括而又准确地刻划对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书法用笔的表现力,笔墨奇肆,布局通灵,寄妙理于豪放,寓新奇于平淡,雄秀双至,意趣动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海内外,成为当代“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

 

1 鸳鸯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款识:池塘水绕鸳鸯梦,落尽闲花又一春。乙巳(1965年)冬寒十二月题,赵少昂于香岛岭南艺苑。钤印:赵、少昂

  花鸟意象的文化与人格意义在传统文人画笔下发展得非常充分,已经被固定下来了,且审美格调多孤拔傲然或者平淡冲和,而赵少昂不是这样。他着力表现本就润泽热烈的岭南自然意象,而笔墨与赋色更是让画面光彩夺目。传统花鸟画中,艺术家多注重笔墨,对物象的传神写照并不是特别在意。而到了赵少昂这里,他也重视笔墨的价值,但这是其次。他首先考虑的是写形与写神、写实与写意关系的处理,注重花鸟生命力的表现。越到晚年,他越强调对“形”的简化,但“神”依然呼之欲出。这就与其老师高奇峰的“形神兼备”形成了对比,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 柳荫白鹭 设色纸本 1969年作

3 月梅图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4 柳鹭图 镜片 设色纸本

5 芭蕉小鸟 设色纸本 1971年作

  款识: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辛亥(1971年)春二月为家昶先生雅教。少昂画就以杜牧句补白。钤印:赵、少昂、足迹英法意瑞德日印菲诸国

6 白猿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款识:伯侯先生属画,建国卅年新春,少昂画于香港。钤印:赵、少昂印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此幅《白猿图》,约5平尺,创作于1979年,是赵少昂于是年在香港举办个人展后所画的作品。画面中的白猿笔法精到,面部轮廓、毛发和双眼都是极精巧之能事;而在处理松枝和松树干的纹理时,已经略显出赵氏晚年简约而生动的创作技法的雏形。在赵少昂的作品中花卉小品占据了绝大多数,其善画小品,尽人皆知。此幅赵氏精品,在画面结构的处理上,不以松树的竖向枝干入画,只以一条横枝拦阻于中,将画面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猿坐于树上,月盘于树下,相较之下,意味无穷,不知是月出东斗,还是高木参天。

7 九鱼图 1971年作

8 金鱼 挂轴

9 九鱼图 1972年作

10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11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12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13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14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15 春草池塘处处蛙 立轴 设色纸本 1981年作

  题识:春草池塘处处蛙。辛酉冬寒,少昂。钤印:赵

  画作的视角处理十分精绝,整幅画面就是池塘一角,自下而上,由近及远。右上方的落茵涟漪为视觉中心点,逐渐向四周散开,游来弄茵的青蛙,春风吹落水面的叶片,微澜之下的水草……春风似乎从画中吹在观画人的脸颊。赵少昂曾说,“余常于池塘畔,写生竟日。”唯有如此的写生工夫,才能从形象和感觉上非确把握住“春草池塘处处蛙”的画意。

 

16 雨余零落不禁秋 设色纸本 1983年作 题识: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人生不得老少年,荚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癸亥(1983年)夏五月,赵少昂于岭南艺苑。钤印:赵、少昂、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签条:雨余零落不禁秋。赵少昂笔。

17 葵花立鸟 设色纸本 1974年作

18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19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20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21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22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23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24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25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26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27 梅兰竹菊 水墨纸本乙丑(1985年)作

28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29 喜见英雄 镜心 设色纸本 1987年作

  题识:木棉世说是英雄,多少风云烟雨中。待得春回光万丈,鸟声送夕阳红。丁卯(1987年)新秋,鸿先生清赏并正,赵少昂于香岛,时年八十三。钤印:赵、少昂、生于乙已中和节、造化入笔端笔端夺造化

  木棉树生长在南方,在香港,只要看见红棉盛开,就知道寒冬已过,温暖的春风和着繁花似锦。木棉又称英雄树,雄健的树干寓意英雄傲骨,粗壮的花卉寓意英姿勃发。赵少昂以八十三之龄作此巨幅英雄树,笔力苍劲豪迈,构图精炼,厚实的树干和滋润的木棉花,从右至左伸展,然后以两只鸟平衡画面,喜鹊形态生活泼,令整幅画生气盎然。此乃赵氏罕有之六尺整纸巨作也。

30 孔雀牡丹图 立轴 1981年作

31 五彩锦翎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寅(1938)年作

32 白凤栖枝 设色纸本 甲戌(1994年)作

  款识:甲戌秋八月,少昂写于岭南艺苑。钤印:少昂、赵

  赵少昂尤得“岭南画派”真谛。写意简略,所谓“外工而内意,外精而内粗”。这件作品可以看出赵氏的独特之处,花卉以小写意形象生动的写出,细腻而传神描写孔雀,雪白的羽毛,高贵玉洁。尤其是眼睛处,将个性巧妙的藴藉于生动传神的形象之中,高明、独到的深入到小生灵一瞬间恣意的动态中。章法独特,不落俗套,气格高雅、艳丽脱俗,不愧被誉为高奇峰之后岭南画派的最佳传人,徐悲鸿作诗以赠:“画派南天有继人,赵君花鸟实传神,秋风塞上老骑客,烂漫春光艳羡深。”足见赵少昂花鸟画艺术的成就。上承居廉、居巢,下承二高,在中国画中融入对形体的塑造和对光色、气候、气氛的渲染法;然而对表现气氛和质感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中国画笔线的骨力,填塞了传统中国画空白的余韵。

 

33 荒城烟柳 立轴 1938年作

  题识:为避风霜赋,去此危巢檐下正飞花。皇孙殿啄光涎吐,帝后坟开土壤加。添草衰桥寒水岸,含泥丰蓼乱云霞。嗟渠错金堂暖,不入寻常姓家。西风错认旧斜阳,零落阙山故国伤,红喙蒺藜空见杀,乌衣芦荻渐知凉。忆辞粉垒中宵变,尚带芹泥隔峨香。长夜漫漫江水阔,几曾随雁过潇湘。差池薄暮逐疏林,回首家山到死寻。星火吴官伤一炬。烟云宋室慨长吟,羽撄南断飞花怒。钗掷恩仇落叶深,最是徘徊身料峭。受降城外听清砧,做客天涯别思迢。经营峨峨自萧条,话残雨片红楼冷。剪尽霜枝绿梦遥,巧脱寺钟班妤匣。于飞当伴子胥潮,呢喃难学寒蝉噤。危卵心伤去国侨,新巢江上莫凄凄。千里云程未肯低,门苍崇朝焚旧社。屋梁春日记双栖,石飞有志空山乱,柳系无人野色迷。露白王孙归也未,自由终愿到金围。幕堂空自语更残,急火飞灰不忍看。矶冷月明谁买醉,楼高尘锁忍寻欢。贴谋有录西风急,饯别无诗易水寒。嗟尔中途伤折翼,婉求春日悔偷安。

34 断桥残雪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题识:断桥残雪,不复旧观,回溯游踪,颇有今昔之感也。戊寅夏五月,友梅先生属画,少昂于蝉嫣室。钤印:少昂好鈢、寒山一带伤心碧

  赵少昂于1933年参加杭州西湖举行之〈中日联展〉,画上题曰「回溯游踪」或指其事。一九三七年,他居香港,本幅写于翌年夏,即抗战烽火正酣时,再访西子恐怕祗能寄迹于画境矣!画中写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焦点置于断桥,袛见桥身披白,前有枯枝挂雪,湖面波平如镜,仅得一双飞鸟滑翔其上,远处孤蓬独游,一片寡然清冷,万籁俱寂,萧索之气溢于纸上。画家写来布局用心,渲染敷粉,尤见功力,情景交融,既摄此名景之精髓,复寓风景不殊之意,堪称其盛年力作。

  画家在1952年写有另幅相类者,尺幅稍小,题曰「雪满西冷」,构图与本幅如出一辙,惟在背景改以淡花青敷染湖面,而树下一双飞鸟,则隐去了。

35 秋江独钓 1934年作

36 花溪细雨 设色纸本

  款识:少昂。钤印:赵、少昂

  边跋:此帧《花溪细雨图》疑为予四十年前之作,沧桑历劫,幸获保全,烽火余生,重睹斯图,不禁感慨系之矣,因为补志。丁卯(1987)年春三月,少昂时年八十三。钤印:少昂、赵

  题签:赵少昂写《花溪细雨图》。(赵少昂题)

  赵少昂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辗转于广西、贵州、四川等地举办展览,西南的秀丽河山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其山水画之灵感泉源。此作中描绘的花溪位于贵州省贵阳市郊。1942年,贵州省政府在贵阳为赵少昂举办画展,画家即应于此时畅游花溪,当地春日的梨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此后数次以之为蓝本创作,并赋诗《小住贵州过花溪》。

  据画家1987年重题,此幅《花溪细雨》约作于1940年代,彼时遗留大陆,后历经战争、运动浩劫,幸获保全,四十载光阴倏忽,画家于耄耋之龄重见旧作,感慨不已。画作长近六尺,前景中几株梨树临溪生长,树干修长,屈曲盘绕,探伸至画面中央,梨花密密层层,随风起舞,洒落在溪涧、岸石中,江心小舟上两名蓑衣渔翁,一正撑篙行船,另一人蜷身倚坐,溪面的水光和远方的山峦均施以湿笔淡染,在氤氲的雾气中若隐若现。画中梨树、山峦皆不求形似,并融入光影的变幻,营造出一片烟雨蒙蒙的诗境。

 

37 独秀峰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38 山外青山峰外峰 设色纸本 1962年作

39 峨嵋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三十七年夏五月,偶捡速写册,少昂云游一过。钤印: 峨眉客、少昂

  1937年赵少昂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居香港。在绘画上他继承了岭南画派革新中国画的主张和融汇古今、折衷中外的艺术宗旨。创作中注重对物象的细致观察和对大自然生机活力的把握,强调在概括而又准确地刻画对象形神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书法用笔的表现力。此作绘峨眉山景,以意境取胜,且笔墨劲饰,挥洒自如,渲染润泽,淋漓尽致。

40 阳朔暮霭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桂林阳朔道上一段荒凉境界也。三十七年夏五月,少昂于蔓萱堂。络展公司惠存。钤印:少昂、一生好入名山游

  题签:阳朔尼姑峰暮霭。赵少昂笔。

  赵少昂的艺术师承高奇峰,兼取诸家之长,擅花鸟、草虫、走兽。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融会古今,折衷中外”的艺术宗旨。此《阳朔暮霭》,为作者四十年代后期作品,画作注重对物象的仔细观察和大自然生机活力的把握,作品语言既概括又准确地描绘出现实事物。画面中运用冷暖色彩反差,形成了强烈的光线明暗对比效果,充分发挥书法用笔的表现力,笔墨奇妙,布局通灵,寄妙理于豪放,寓新奇于平淡,雄秀双致,意趣动人。《阳朔暮霭》以山水画题材形式,汲取西方绘画表现、同时发挥岭南画派传统的奥妙,集于此图中,是一幅不可多得的逸品。

41 峡江图 镜心 纸本 1975年作

42 四季山水 设色纸本 壬辰(1952年)作

  款识:(一)武陵依旧花如锦,犹见当年避世人。归棹心随流水急,一篙撑破陇头春。壬辰十一月,少昂。(二)壬辰冬月,少昂于怡保。(三)恍如仙境在人寰,山在烟云缥渺间,草色连空天际远,数声啼鸟倦知还。壬辰十一月,少昂写于怡保。(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壬辰十一月,少昂写唐人诗意。钤印:少昂(四次)

  此四帧分别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象。春景中,湖岸桃花盛开,落英缤纷,渔人棹舟湖上,寻觅避世胜景;夏景,柳丝滴翠,随风飘拂,浓阴中放舟湖中,暑气顿消;秋景,崇岭高峻,烟云缥缈,大雁旋飞,归帆徐徐;冬景,雪铺江面,孤舟独钓,诸声俱寂。四幅整体上色调冷暖相济,意境空旷清谧,使人有“恍如仙境在人寰”的迁想。作此四屏时,赵少昂正是避居香港潜心艺术的初期,作画用心尽力,所绘春景,继承岭南画派心传的撞水撞粉法,写出花满树梢、粉江茂盛之胜景;夏景着意于柳丝间隙所透出之光感和湖面的空濛烟影;秋景中山峦的肌理,先以大笔皴擦写成,再以浓墨作勾勒,笔法雄浑;雪景则以墨之浓淡分出树的远近,再在树间寥寥点白突出雪落枝桠的寒意。

43 索桥暮霭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44 寒江独钓 立轴 1952年作

45 烟雨雁归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8年作

  款识:戊戌春三月,少昂于香岛。钤印:赵、少昂信玺、足迹英法意瑞德日印菲诸国

  《烟雨雁归图》深得“岭南画派”精髓,以平远兼带深远构图形式,准确描述自然界的景象,画面中表现了深远崇山,群雁在带有寒意的蒙蒙烟雨中徐徐而归,期待春天来临意境。用笔线条,设色极为洒脱工致,笔墨奇肆,意境动人。

46 阳朔山水 1959年作

47 溪山胜景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48 晚来烟雨入空濛 立轴 设色纸本 1989年作

49 湖山烟岚 镜心 设色纸本 1969年作

  作为第二代“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赵少昂最擅花鸟画,同时兼擅山水。他的山水画注重师法造化,然后把造化中的生气表达出来。而山水的生气,除了雄奇峭拔的景象外,还有寓于其中的气候时序的变化。是幅《湖山烟岚》便描绘了一幅秋景,近山水墨皴染山体,浓墨染就山树,以墨的浓淡分出疏密,墨韵淋漓;淡墨绘出远山峰峦,墨色柔润;远近山之间留白,云雾缥缈。山下湖面平滑如镜,岸边停靠三两小船,一派静谧清幽的气息。最妙在两山草树间点染些橙黄色,以分辨叶的颜色,点出秋意。观之,如身临其境,浑然忘我。

50 赵少昂国画作品欣赏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