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664 (岭南画派 黎雄才 23 )
黎雄才,中国现代中国画家。1910年5月15日生于广东省肇庆市。父亲黎廷俊擅长绘画,使黎雄才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黎雄才是当代画坛的重要画家,也是岭南画派最有影响的传人之一。擅长巨幅山水,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他的山水画青绿山水特点鲜明,评论界将它命名为“黎家山水”。其中三十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1954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被美术界赞为“抗洪史诗”,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举办的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
1926年,黎雄才拜高剑父为师,六年后,黎雄才和他的老师一样,赴东瀛留学。这种画学上的血缘关系,决定了黎雄才的未来发展方向。二高一陈和岭南的一些其他画家在20世纪上半叶塑造岭南风格方面的成就,使得岭南派和海派成了传统中国画发展的两翼,有了这两翼,传统中国画开始了现代化的旅程。岭南的地缘文化是岭南派发展的基础,东洋的或西洋的画法在这一基础上的结合,则是伴随着新文化的发展而得到了一个历史的机缘。黎雄才在早期所受到的教育,尽管也像同时代的许多拜师学艺的画家那样去临仿前人的画稿或古代的画谱,可是他更多的是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所以,在范本和写生方面兼而有之的努力,为他日后脱离范本进入生活状态形成了一种自然的态势。因此,他从40年代初期开始,由川渝到西北的旅行写生,为他夯实了艺术大厦的基础。
松树、岩石与瀑布流水,是黎雄才山水画中惯用的三种元素,尤其是他对松树驾轻就熟的表现最享有盛名,他的山水画创作以写生为主,深入山川,师法自然,笔下的景色具有一种亲临其境之感。这幅作品中,画面前景以近乎特写的方式表现了几棵参天古松,临潭水而立,有的新枝蕴藏无限生机,有的枯木横陈显出坚韧顽强,枝干嶙峋、姿态各异;中景处,瀑布流水从山顶倾泻而下,一队骑马的护林队员正跋山涉水,向丛林深处的着火点奔去,湍流的激水与行动的人马打破了森林的宁静,静中添动,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远景处,烟雾笼罩下隐现的森林,茂盛而神秘。整件作品以写生的方式进入创作,打破了传统中国山水画开合式的构图模式,从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图式。笔墨渲染上,作者运用了写实性的笔墨,采用大笔揉擦、色墨渲染的方式,真实而精谨,令作品在浑厚间具有了空气朦胧的飘渺氛围。通过这件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黎雄才始终秉持岭南画派融合中西的变革手段,在中西绘画中寻求契合点,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适应了新中国的文艺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