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52 (京津画派 胡佩衡 6 )
2017-08-13 10:22:05
约1927年前后,胡佩衡的画风渐趋成熟,在继续钻研传统的同时,独立创作增多,艺术个性也呈现出来。此后的作品大抵有两种面貌,一种结构繁复,勾皴细密,大体是从王蒙、石溪、吴历一路画风综合变化而来;一种多湿笔,结构有繁有简,多用泼墨,笔线粗壮,以泼辣奔放为宗,可以看到沈周特别是石涛的影响。秦仲文在谈到1962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胡佩衡遗作展览会"时,用两句话概括胡佩衡前期作品:一是"精细可爱",二曰"不断致力于继承古人和吸收先进笔精墨妙的技法";前一句是讲画法风格,后一句是指出它们与传统的密切关联。不过,秦氏所言前期"精细"作品,是就画展而言的,笔者所见二百余件前期作品,"精细"之作不很多,即使这些精细之作,也带有纵放和随意的特质,可以说,能粗能细,而无论粗细,都流溢着纵逸奔放的气质。
柱宇《中国画名家胡佩衡访问记》说,胡佩衡"在中国画界,以课徒见长,此一般所公认。"钱葆昂《胡佩衡课徒画稿序》曰:"先生之为人也如春风,冬日即之也温。其教人也勤勤不倦,探骊得珠。其言尤能深入浅出,古人千百言所不能说明者,先生不十余言,即能使深奥之精义昭然若揭。前人立言,惟恐其不玄,先生则一以科学之方法治之,所以受教育者莫不事半功倍。"胡佩衡将自己的教育方法归纳为"先难后易法""分析法"等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还有待我们去发掘和研究。
胡佩衡又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先后主编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绘学杂志》、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所的《造型美术》和湖社的《湖社月刊》。特别是《湖社月刊》,从1927年创刊到1937年10年共100期,是20世纪前半叶坚持时间最长的美术刊物之一,始终由胡佩衡主编。该刊介绍了许多古今画家,发表了大量古今绘画作品和画论著作,还旁及书法、篆刻、古董收藏、诗词、青铜研究等,充分显示了胡佩衡宽阔的眼界和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刊物已经成了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