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829 (京津画派 吴镜汀 3 )
2017-11-07 13:59:05
吴镜汀(1904-1972.11),男,原名熙曾,字镜汀,号镜湖,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早年学画从清初王石谷入手,并得到近代画家金拱北的指导,吸取了丰富的传统技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吴镜汀1918年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国画研究所学习,曾任国立艺专讲师,北大临时第八班任中国画教授,17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从金城研习临摹古画,随金城及陈师曾赴日参加中日绘画联展。先后任美协北京分会书记处书记、《美术》编委、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理事、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等。
吴镜汀天资聪明而且十分刻苦,他的作品功力深厚,风格飘逸俊秀。他前半生的作品多以细笔设色,综合运用古人画法,根据自己的体悟,形成了清劲有力的画风。解放后他遍游名山大川,力图以写生求变化,他后期的作品更注重场景气氛的刻画,笔墨着色上绚丽悦目,有时用没骨法,有时用泥金勾勒、金碧罩染,别有一种韵致。
吴镜汀在名师金城、贺履之、俞涤凡、萧谦中的指导下,沿着一条由"四王"特别是王石谷入手,间接上溯宋元名家的轨迹,反复临摹历代名作,不断研习,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在金城弟子中,其造诣属深湛者。从王翚入手,涉猎宋、元、明、清各家,同时注重写生,将传统与造化熔为一炉,山水清新雅致,意境幽远。
当代资深山水画家、国画理论家关瑞之先生指出:吴镜汀 先生研习国画的用功程度在近代国画宗师中属于罕见,吴先生认为:画国画就要下"笨功夫"夯实基本功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吴先生通过写生锤炼、升华了他的山水画功力,形成了在复杂、巧妙的章法中刻画树石自然形态的骨法,笔墨浑厚而富于纹理表达,成为近代国画家对传统笔墨的重要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