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861 (京津画派 李可染 6 )

2017-12-07 13:57:3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1929年,对于22岁的李可染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个年份。那年,他超越了七年学历,报考西湖国立艺术院首届油画研究生。由于他现场所作的巨幅人体油画,画风雄厚大胆,被慧眼识才的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其实,那次是他第一次拿油笔,还是同时前来报考的山东青年张眺临阵教给他的。

  李可染的患难兄弟,就是那个临阵教他油画的青年张眺。张眺长可染五岁,与可染同时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因为他俩都是高个头、穿长衫、留头发;因为都是穷学生,同住在月租最廉的破旧危楼里;也因为同出同进,形影不离,亲如手足;还因为他们同是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的最早成员,人们称呼他俩是"西湖边上两兄弟"。

  两兄弟不但用功画画,还勤奋读书。他们住的危楼就在尼姑庙"善福庵"的上方,庙里住着70多岁的老尼姑,天不亮就起来诵经,每当木鱼声声、香火袅袅之际,两兄弟也就起床掌灯晨读了。自定早课两小时,吃完早饭,然后到校上课。

  张眺爱读西方哲学、文论,可染爱读中国古籍、画史。在张眺影响下,可染又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那时,可染和张眺都学油画,西湖国立艺术院的主导思潮是后期印象派,他们在画风上了一度接受了塞尚、高更的影响,但总觉得还有不足。张眺思想敏锐,评古论今,可染以他少时拜师习国画为底蕴,从原来不会画素描、油画,到后来名震全校,这样,两兄弟又有了各自的绰号:一个叫"张理论",一个叫"李艺术"。

  “两兄弟”作为林风眠校长亲自主考的学生,李可染考前,得张眺之助,辅导他油画,竟一发而中,破格录取。张眺落榜,经一再申诉得以入学。他俩相互激励,学业进步得快。

  三十年代初,两人都参加了"一八艺社"的进步美术活动,引起了当局注意和防范。一天,可染从图书馆回到住室,房门洞开,书刊、画页散乱满地,床被、垫褥全都大翻个。李可染一看,连自己的笔记本也给抄走了。张眺已被关押进了陆军监狱。

  可染多次探监。第一次送了牙刷、毛巾、肥皂等日用品,后来又送了衣物。可染最后一次探监时,见张眺人瘦下去了。但张眺很乐观,隔着铁窗栏杆低声说:"你放心,我天天和狱友挤肩、撞膀子,锻炼身体,我还跟一个狱友学俄文……"

  可染求救于林风眠先生,林先生出面作保,张眺终于获释出狱,但没有在学校露面,而是去了上海。后来他和田汉,同为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又到了苏区,曾任苏维埃教育部长,但不幸在左倾路线下蒙冤罹难。当可染得知此情,已是半个世纪前发生的悲剧性往事了。

  八十年代,可染依然深深地怀念当年"西湖边上的兄弟"张眺,他说:"在张眺同志教育影响下,我初步认识了中国社会和它的前途,初步认识了文艺上的正确道路。这对我一生都起了很大作用,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 1938年,抗战初期,持调色板的李可染在武汉 1932年秋,杭州"一八艺社"进步美术活动遭禁,可染在林风眠校长关爱下,悄悄离开西湖返回家乡。九一八事变,激荡着爱国青年的热血,此时可染所在的徐州民众教育馆,以及他在那里兼课任教的徐州私立艺专,成了抗战宣传活动的中心。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