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 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877 ( 京津画派 余绍宋 4 )
在余绍宋出任美专校长一事上,我们关心的是,余到底是否出任过校长?后来为什么又要“力辞”校长之职?此举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他与后来成立的北京艺专再有无联系?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常被以往的学术研究和现中央美院校史所忽略。随着余氏日记近年来的重新利用,这段尘封的历史又浮出水面。
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的前身北京美术学校是1918年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建议下,教育部成立的一所国立艺术学校,郑锦为首任校长。1922年正式定名为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刘哲、陈延龄相继出任校长。在军阀混战局面下,学校里派系林立,风潮不断,学生打架斗殴,甚至殴辱教员之事时有发生。
余绍宋先生是以国民政府要员的角色迅速崛起于北方画坛的。民国之初,他以前朝留日政法科举人身分供职于司法部,先后任司法部佥事、参事、司法次长等职。1924年,余第一次辞去司法次长之职后任教于国立北京政法大学。时教育总长章士钊即想借用余绍宋在北京的政望和艺名,来改组美校。
说起美校,宣南画社成员如陈师曾、肖俊贤等早先任教于此,在陈被校方辞退后,余氏对美校内部的矛盾已有耳闻。所以,在早些时候当美校校长来请他赴校任教时他就没有答应。余氏本人当时的日记清楚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情况。
美术学校校长陈延龄来拜会,请任教习,辞之,彼请之益坚,只得以再商却之。当教育部任用他出任美术专门学校的校长之职时,为免卷入学校内部新旧派系纠扰,余绍宋同样表现出反对态度。时值马夷初(叙伦)任教育次长,他是余年青时期朋友,二人曾一起赴日留学,后又同在政府共事。于是马利用他们这层关系,加紧了部方的攻势。
马夷初来谈,请余任美术学校校长,余辞,以未详该校前后肇事情形,恐难以收拾,夷初则谓惟君不知故,以借重以解纷耳。此时,美校方面也表现出请余出任他们校长的诚意。梁平甫、汤文聪来,文聪者美术专门学校教务长,教务长特来劝余任该校校长,谓校职员一致推戴,余仍力辞。最后,教育部明令余到校的最后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