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 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894 ( 京津画派 萧俊贤 4 )
2018-01-08 10:53:46
萧俊贤( 1865 -1949 )字厔泉,号铁夫,别署天和逸人,斋名净念楼。湖南衡阳人。
北京时期,先后任国立北京艺专中国画系主任、代理校长。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画教授。北京艺专1946年前的教学,相对看重中国画教育。而与私立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以西画教育为主的方略,有所不同。杭州艺专所聘之骨干教员如林文铮、蔡威廉、吴大羽、方干民、李金发、李超士、刘既漂、刘开渠等,都留学欧洲,习西洋美术,指导研究生的克罗多则是法国人,教国画的,最初只有一个专任教师潘天寿,后来又聘有李苦禅,吴茀之、郑午昌、诸乐三、潘韵等,其中国画教学的课时和地位远逊于西洋绘画雕塑教学。北京美术学校首任校长郑锦留学日本,画工笔人物,学校初建第一年,只设中国画和图案两个专业,第二年才设西画专业,1946年前,中国画及书法篆刻教员先后有萧俊贤、陈师曾、姚华、凌文渊、萧谦中、齐白石、寿石工、汤定之、王梦白、汪采白、陈半丁、周养庵、溥心畬、于非厂、邵逸轩、黄宾虹、李苦禅、吴镜汀、王雪涛、吴光宇、黄均、颜伯龙、周怀民、刘凌沧、秦仲文、蒋兆和、田世光、赵梦朱、邱石冥、陈缘督、李智超等。西洋美术教师先后有吴法鼎、彭沛民、常书鸿、庞熏琴、王静远等。由这个名单可知,北京(及北平时期)艺专中国画教学的力量更强。直到徐悲鸿主持北平艺专,才改以西洋美术教学为主。杭州艺专直到解放后潘天寿主持学校,才真正改变了林风眠以西画为主的传统。1926-1927年夏,林风眠但任过一年多北京艺专校长,1928年10月至12月,徐悲鸿曾担任由艺专改制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三个月,林、徐两位融会中西的教学主张,都受到了中国画教师的抵制,任职时间都很短。他们的辞职有多方面原因,但教学主张与校内中国画教员间的矛盾,是很重要的一环。他们都说在北京受到了“保守派”或“顽固分子”的“剧烈攻击”。所谓“保守派”“顽固分子”,即指主张中国画和中国画教学要坚持自身特性和传统路线的国画教师,他们在20年代的领军人物就是萧俊贤。对这段历史,我们还缺乏必要的清理和详细的认知。
上海20余年,萧俊贤的艺术高度成熟,一生代表性作品,多出自这一时期。他静心作画,很少参加非艺术的社会活动;他坚持自己的画法风格,不迎合流行趣味与市场潮流,坚持曲高和寡,拒绝大众化路线。上海年轻画人,多有想拜门者,但“先生门墙高峻,不肯轻易授徒,其得拜门亲炙者为数不多”
北京时期,先后任国立北京艺专中国画系主任、代理校长。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画教授。北京艺专1946年前的教学,相对看重中国画教育。而与私立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以西画教育为主的方略,有所不同。杭州艺专所聘之骨干教员如林文铮、蔡威廉、吴大羽、方干民、李金发、李超士、刘既漂、刘开渠等,都留学欧洲,习西洋美术,指导研究生的克罗多则是法国人,教国画的,最初只有一个专任教师潘天寿,后来又聘有李苦禅,吴茀之、郑午昌、诸乐三、潘韵等,其中国画教学的课时和地位远逊于西洋绘画雕塑教学。北京美术学校首任校长郑锦留学日本,画工笔人物,学校初建第一年,只设中国画和图案两个专业,第二年才设西画专业,1946年前,中国画及书法篆刻教员先后有萧俊贤、陈师曾、姚华、凌文渊、萧谦中、齐白石、寿石工、汤定之、王梦白、汪采白、陈半丁、周养庵、溥心畬、于非厂、邵逸轩、黄宾虹、李苦禅、吴镜汀、王雪涛、吴光宇、黄均、颜伯龙、周怀民、刘凌沧、秦仲文、蒋兆和、田世光、赵梦朱、邱石冥、陈缘督、李智超等。西洋美术教师先后有吴法鼎、彭沛民、常书鸿、庞熏琴、王静远等。由这个名单可知,北京(及北平时期)艺专中国画教学的力量更强。直到徐悲鸿主持北平艺专,才改以西洋美术教学为主。杭州艺专直到解放后潘天寿主持学校,才真正改变了林风眠以西画为主的传统。1926-1927年夏,林风眠但任过一年多北京艺专校长,1928年10月至12月,徐悲鸿曾担任由艺专改制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三个月,林、徐两位融会中西的教学主张,都受到了中国画教师的抵制,任职时间都很短。他们的辞职有多方面原因,但教学主张与校内中国画教员间的矛盾,是很重要的一环。他们都说在北京受到了“保守派”或“顽固分子”的“剧烈攻击”。所谓“保守派”“顽固分子”,即指主张中国画和中国画教学要坚持自身特性和传统路线的国画教师,他们在20年代的领军人物就是萧俊贤。对这段历史,我们还缺乏必要的清理和详细的认知。
上海20余年,萧俊贤的艺术高度成熟,一生代表性作品,多出自这一时期。他静心作画,很少参加非艺术的社会活动;他坚持自己的画法风格,不迎合流行趣味与市场潮流,坚持曲高和寡,拒绝大众化路线。上海年轻画人,多有想拜门者,但“先生门墙高峻,不肯轻易授徒,其得拜门亲炙者为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