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 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902 ( 京津画派 萧谦中 4)
2018-01-18 17:15:44
萧谦中(1883-1944)原名萧逊,字谦中,号大龙山樵。安徽安庆市杨桥镇龙山村人。早年师从姜筠学习山水画,成绩显著。后出游西南、东北名胜,行万里路,开阔艺术视野。1921年重返北京,广泛涉猎历代名家作品,深得传统艺术精华,尤醉心石涛、龚贤、梅清。1920年与周肇祥、金城、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曾任教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及中国画学研究会。
曾几何时,萧谦中是一个可以与齐白石、张大千、陈师曾、金城等人齐名的人,但时至今日,知道他的人,除了专业人士,恐怕十无一二了。但这并不能足以证明萧谦中的艺术水平不高,我们应该认识到,这里面固然有他们人世沧桑的因素,个人才情的问题,但更多还是因为一个大的社会趋势所导致的。
在上个世纪初,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极度的不平衡状态,外国的月亮在那个时候当然是又圆又大的,就算有人提出疑问,也会被要求拿出证据来,其实这只是一个说辞,跟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口号差不多,你有证据甚至还不如没有证据,举国都沉溺于西方科技文化的时候,你站出来反对,不是被唾沫淹死就是被行政扼杀,这其实是一种大势,不是个人力量可以反抗的。所以,齐白石的成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不具有典型性。而萧谦中,作为那个时代文人画家的一个代表,他的经历,却具有典型性特征,真正能说明为什么传统绘画会在那个时候衰落如风中之烛,随时可灭的样子。
萧谦中生于安庆,1883年,年轻的时候来到北京,被地方名家姜筠看中,又因两人算是亲戚,故收做入室弟子。但据说因为姜先生流连于打麻将,常常令萧代笔,可惜两个人没有清朝画家罗聘和金农的融洽合作精神,不能“师借门生得画钱,门生画亦赖师传,”大概姜筠打麻将的技术比较烂,所以经常克扣萧的分成,于是萧出走京城十数年,在32岁左右回京。之后一直在北京作为职业画家生存,一段时间之内,他的润格甚至高出齐白石很多,说明还是比较有名的。1944年卒于北京,原因不详。
对于萧谦中作品的推崇,这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我想大概跟近现代书画市场热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琉璃厂的一些画商,手中萧谦中的画应该有不少,如果不能高价推出,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于是开始资助也好,参与也好,对萧谦中进行了有意的普及。笔者在琉璃厂混饭吃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萧谦中的原画,感觉其画作中规中矩,功夫不错,气韵尚可,但非要说是“天马一出,远非凡骨可比”的大师,我觉得还是值得考量的。
曾几何时,萧谦中是一个可以与齐白石、张大千、陈师曾、金城等人齐名的人,但时至今日,知道他的人,除了专业人士,恐怕十无一二了。但这并不能足以证明萧谦中的艺术水平不高,我们应该认识到,这里面固然有他们人世沧桑的因素,个人才情的问题,但更多还是因为一个大的社会趋势所导致的。
在上个世纪初,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极度的不平衡状态,外国的月亮在那个时候当然是又圆又大的,就算有人提出疑问,也会被要求拿出证据来,其实这只是一个说辞,跟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口号差不多,你有证据甚至还不如没有证据,举国都沉溺于西方科技文化的时候,你站出来反对,不是被唾沫淹死就是被行政扼杀,这其实是一种大势,不是个人力量可以反抗的。所以,齐白石的成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不具有典型性。而萧谦中,作为那个时代文人画家的一个代表,他的经历,却具有典型性特征,真正能说明为什么传统绘画会在那个时候衰落如风中之烛,随时可灭的样子。
萧谦中生于安庆,1883年,年轻的时候来到北京,被地方名家姜筠看中,又因两人算是亲戚,故收做入室弟子。但据说因为姜先生流连于打麻将,常常令萧代笔,可惜两个人没有清朝画家罗聘和金农的融洽合作精神,不能“师借门生得画钱,门生画亦赖师传,”大概姜筠打麻将的技术比较烂,所以经常克扣萧的分成,于是萧出走京城十数年,在32岁左右回京。之后一直在北京作为职业画家生存,一段时间之内,他的润格甚至高出齐白石很多,说明还是比较有名的。1944年卒于北京,原因不详。
对于萧谦中作品的推崇,这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我想大概跟近现代书画市场热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琉璃厂的一些画商,手中萧谦中的画应该有不少,如果不能高价推出,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于是开始资助也好,参与也好,对萧谦中进行了有意的普及。笔者在琉璃厂混饭吃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萧谦中的原画,感觉其画作中规中矩,功夫不错,气韵尚可,但非要说是“天马一出,远非凡骨可比”的大师,我觉得还是值得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