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 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972 (京津画派 叶仰曦 3)
2018-04-04 19:12:24
叶仰曦 (1901—1983)名昀,号松荫。满族叶赫那拉氏。昆曲艺术家、书画家,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满族画家。20岁时正式拜溥侗为师,学人物画。29岁时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人物画以线描见长,山水师法刘松年、蓝瑛,笔墨酣畅洒脱。
1929年叶先生襄助乃师重组音乐会,设昆曲和民族器乐演奏两部分,有合有分,穿插活动,昆曲除拍曲、清唱和彩串外,还在北平广播电台播音,叶先生皆是骨干。1929年至1933年间随乃师溥侗先生往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平艺专等高校教授昆曲和绘画,任助手。1930年12月31日在清华大礼堂迎新年联欢会上,叶先生彩串演出《单刀会·训子》饰关羽。1932年与师兄陈辑五在和平门内顺城共组陶和社,唱曲之余在北平电台播音,还在金鱼胡同东口米市大街青年会彩串演出,开创了北平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活动且连续不断,成立青年会昆曲组,叶先生曾任副主委,在纪念洪昇逝世二百周年青年会昆曲组《长生殿》专场演出中,叶先生大轴演《弹词》饰李龟年,曲家项远村配演李謩。1945年被聘为故都文物研究会乐曲组组长。1948年秋参加北平昆曲学会,曾先后排演《邯郸记·仙圆》(饰卢生)、《满床笏·卸甲封王》(饰唐王)和《霄光剑·功宴》等戏,并邀约国画家吴镜汀、李苦禅等参加昆曲活动。1952年参加载涛、张伯驹组织的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任昆曲组副组长兼教师,曾演出《长生殿·弹词》、《风云会·访普》等剧,并参加该社音乐组的演奏,为全国政协、总政治部等晚会演出合奏京十番音乐[喜遇元宵]、[万民歌],合奏丝竹音乐[春日景和]、[高山流水]等。1956年被北京市文化局聘为戏曲编导委员,同年11月参加北方昆曲代表团乐队工作,随团赴上海参加北方昆剧观摩演出。1957的6月22日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任艺术委员会委员兼研究组组长,曾整理《胖姑学舌》等传统剧目谱本,出版《戏曲龙套艺术》一书,撰《场面的组织和变迁》,刊于北昆建院特刊。会同研究组吴南青和傅雪漪等曲家顷数年时间将《九宫大成》和《纳书楹四梦谱》圈点头、末眼,译成简谱,叶先生还将“四梦”中无谱传世的曲子,接原注宫调风格谱曲,使成完璧,可惜这套珍贵的音乐资料毁于文化大革命浩劫中。叶先生在北方昆曲剧院曾授曲的学生有李淑君、洪雪飞、白士林、宋铁铮、祝孝纯、李梅等。晚年传授业余学生朱復、崇光起等。
叶先生擅于昆腔谱曲,曾为毛泽东诗词诸道谱写昆腔谱,又曾为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谱曲,还为青年剧作家钱世明所撰昆剧《东行传》(叙鉴真和尚事)谱曲。1978年叶先生参加梅宅缀玉轩欢迎美籍曲家项馨吾先生曲叙,项为撅笛唱《弹词》[一枝花],又参加清华曲家汪健君款春簃欢迎美籍曲友陈安娜女士曲叙,与周铨庵曲家合唱《寄子》。1979年北京昆曲研习社恢复活动,张允和主委聘请叶先生为艺术顾问兼指导教师,同年10月21日在恭王府嘉乐堂纪念《长生殿》发表300周年合作《寄子》,在1980年5月11日庆贺俞振飞先生艺术生活60周年曲会上,与俞门业余弟子樊书培先生合唱《牧羊记·望乡》;1981年2月8日辛酉正月初四,在全国政协文化组迎春古琴昆曲音乐欣赏茶会上,叶先生以80高龄清唱《弹词》[货郎儿二转],仍高响入云,是先生最后一次现身舞台;同年2月15日我社主委张允和、副主委周铨庵亲赴曲家李体扬寓所,与众曲家曲友共同曲叙庆贺叶仰曦先生八十诞辰,曲叙中,叶先生主唱全出《天宫赐福》,众曲家曲友合作全出《弹词》:郑传鉴念开场白,许承甫唱[一枝花]、李体扬唱[九转货郎儿]、许姬传唱[二转]、朱家溍唱[三转]、叶仰曦先生唱[四转]、吴鸿迈唱[五转]、朱復唱[六转]、周铨庵唱[七转]、傅雪漪唱[九转]、郑传鉴先生唱[尾声],风云聚会可谓空前绝后。当时虽已拨乱反正,但百废待兴,对叶先生继承的京朝派昆曲艺术的抢救工作并未列入文化部门的计划日程,曲家朱家溍有感于斯,乃请叶仰曦先生将生平代表剧目数齣带白清唱,录音存留,遂使遗响不绝。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对曲友和蔼可亲又循循善诱但终生坚持昆曲传统规范的前辈昆曲艺术家。
1929年叶先生襄助乃师重组音乐会,设昆曲和民族器乐演奏两部分,有合有分,穿插活动,昆曲除拍曲、清唱和彩串外,还在北平广播电台播音,叶先生皆是骨干。1929年至1933年间随乃师溥侗先生往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平艺专等高校教授昆曲和绘画,任助手。1930年12月31日在清华大礼堂迎新年联欢会上,叶先生彩串演出《单刀会·训子》饰关羽。1932年与师兄陈辑五在和平门内顺城共组陶和社,唱曲之余在北平电台播音,还在金鱼胡同东口米市大街青年会彩串演出,开创了北平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活动且连续不断,成立青年会昆曲组,叶先生曾任副主委,在纪念洪昇逝世二百周年青年会昆曲组《长生殿》专场演出中,叶先生大轴演《弹词》饰李龟年,曲家项远村配演李謩。1945年被聘为故都文物研究会乐曲组组长。1948年秋参加北平昆曲学会,曾先后排演《邯郸记·仙圆》(饰卢生)、《满床笏·卸甲封王》(饰唐王)和《霄光剑·功宴》等戏,并邀约国画家吴镜汀、李苦禅等参加昆曲活动。1952年参加载涛、张伯驹组织的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任昆曲组副组长兼教师,曾演出《长生殿·弹词》、《风云会·访普》等剧,并参加该社音乐组的演奏,为全国政协、总政治部等晚会演出合奏京十番音乐[喜遇元宵]、[万民歌],合奏丝竹音乐[春日景和]、[高山流水]等。1956年被北京市文化局聘为戏曲编导委员,同年11月参加北方昆曲代表团乐队工作,随团赴上海参加北方昆剧观摩演出。1957的6月22日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任艺术委员会委员兼研究组组长,曾整理《胖姑学舌》等传统剧目谱本,出版《戏曲龙套艺术》一书,撰《场面的组织和变迁》,刊于北昆建院特刊。会同研究组吴南青和傅雪漪等曲家顷数年时间将《九宫大成》和《纳书楹四梦谱》圈点头、末眼,译成简谱,叶先生还将“四梦”中无谱传世的曲子,接原注宫调风格谱曲,使成完璧,可惜这套珍贵的音乐资料毁于文化大革命浩劫中。叶先生在北方昆曲剧院曾授曲的学生有李淑君、洪雪飞、白士林、宋铁铮、祝孝纯、李梅等。晚年传授业余学生朱復、崇光起等。
叶先生擅于昆腔谱曲,曾为毛泽东诗词诸道谱写昆腔谱,又曾为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谱曲,还为青年剧作家钱世明所撰昆剧《东行传》(叙鉴真和尚事)谱曲。1978年叶先生参加梅宅缀玉轩欢迎美籍曲家项馨吾先生曲叙,项为撅笛唱《弹词》[一枝花],又参加清华曲家汪健君款春簃欢迎美籍曲友陈安娜女士曲叙,与周铨庵曲家合唱《寄子》。1979年北京昆曲研习社恢复活动,张允和主委聘请叶先生为艺术顾问兼指导教师,同年10月21日在恭王府嘉乐堂纪念《长生殿》发表300周年合作《寄子》,在1980年5月11日庆贺俞振飞先生艺术生活60周年曲会上,与俞门业余弟子樊书培先生合唱《牧羊记·望乡》;1981年2月8日辛酉正月初四,在全国政协文化组迎春古琴昆曲音乐欣赏茶会上,叶先生以80高龄清唱《弹词》[货郎儿二转],仍高响入云,是先生最后一次现身舞台;同年2月15日我社主委张允和、副主委周铨庵亲赴曲家李体扬寓所,与众曲家曲友共同曲叙庆贺叶仰曦先生八十诞辰,曲叙中,叶先生主唱全出《天宫赐福》,众曲家曲友合作全出《弹词》:郑传鉴念开场白,许承甫唱[一枝花]、李体扬唱[九转货郎儿]、许姬传唱[二转]、朱家溍唱[三转]、叶仰曦先生唱[四转]、吴鸿迈唱[五转]、朱復唱[六转]、周铨庵唱[七转]、傅雪漪唱[九转]、郑传鉴先生唱[尾声],风云聚会可谓空前绝后。当时虽已拨乱反正,但百废待兴,对叶先生继承的京朝派昆曲艺术的抢救工作并未列入文化部门的计划日程,曲家朱家溍有感于斯,乃请叶仰曦先生将生平代表剧目数齣带白清唱,录音存留,遂使遗响不绝。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对曲友和蔼可亲又循循善诱但终生坚持昆曲传统规范的前辈昆曲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