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 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987 (京津画派 溥佐 3 )

2018-04-21 12:18:1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清代皇帝都对艺术品情有独钟,他们除了雅爱收藏,精于鉴赏,有的还在书画上颇有造诣。而宫廷中收藏的大量历代名家名作,又让众多皇室子弟在很小时候便对传统经典耳濡目染,开始消遣式写写画画。溥仪逊位后,消遣练就的本事成了他们的一种谋生的手段,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书画家。天津书画界八大家之一、人称“八王爷”的溥佐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爱新觉罗·溥佐,字庸斋,号松堪,1918年5月7日出生于北京淳王府旧宅。是道光皇帝曾孙、载瀛贝勒之子、宣统皇帝溥仪的堂弟。他7岁开始入私塾,17岁被溥仪召进长春伪皇宫内府读书,饱览宫内大量藏画。因其勤奋,颇受溥仪青睐,决定选送他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深造。可就在临行前的一天,他与一位毓字辈小青年大打出手,惹得溥仪大怒,将他赶出伪皇宫,送回北京交给其长兄溥雪斋严加管束。晚年的溥佐先生常常笑谈:“一场架改变了我的一生命运。”

 

溥佐先生的父亲载瀛是画马名家,在溥佐6岁时开始授其画马技法。回到北京后,溥佐得到了溥雪斋的言传身教,并与五兄溥毅斋、六兄溥松窗、堂兄溥心畲、族亲启功等名家一起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在这样一个有深厚艺术底蕴、家学渊源的王府世家之中,耳濡目染于丹青诗文,兄长善教,兄弟用功,每日画至夜深也不知晓。溥佐先生曾回忆道:“夜深人静时,十分困乏,兄长就令人端来牛肉熬的汤汁滋补精神体力后继续作画。”在兄长们指导监督下,少年溥佐不仅打下坚实的传统功底,而且广采博取,汇百家之长融于一身,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与自家面貌。他擅画花鸟走兽,尤擅鞍马,兼作山水,其风格立足于工整精细的宋代绘画传统,并吸纳元明清以来优秀的花鸟画家之所长,画风典雅富丽,形成了工写结合的小写意面目。1937年,溥佐加入“松风画会”;1944年,与堂兄溥儒(字心畲,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在天津举办扇面画联展而名噪画坛,当时溥佐的作品比齐白石的作品价格高很多。

 

溥佐先生以画马著称于世。古往今来,中国画马作品可谓异彩纷呈,如晋马奔放,唐马肥壮,宋马雅致,元马昂扬,明马静穆,清马精细。而溥佐笔下的马,远追元明画马诸家的风采,骏马总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他所绘之马注重写实,以工笔为多,其画形神俱佳,传达神情,富有生气。他笔下的骏马,无论单马、群马或静或动,皆神形兼备、生动异常:以遒劲的线条,准确地勾勒出马的体势与动态,乃至骨骼筋肉。鬃尾用线细而健、挺而畅,且随风就势,故能神采奕奕而不僵化。溥佐善于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溥佐先生亦精于兰竹花卉,追求俊逸挺秀、丰蕴潇洒的艺术风格。他始学胞兄溥雪斋,再师法宋元,兼采各代名家,以书法用笔写兰,出神入化。他又极讲用墨,浓淡相宜、幽雅和谐。再以焦墨减笔,皴点出奇石野坡或山溪流泉,顿使得满室飘异香,令观者扼腕叹!晚年作画,更求简约,而尚神韵,笔简而意足、墨少而神完,臻至人画俱老之境。

溥佐先生的书法,初宗宋元,后法晋唐,尤得赵松雪神韵。就书法而言,如无晋唐作底只是一味写赵则极易落俗,溥佐先生深知此道。他的字清秀雅洁,中正平和,貌似中和,内含筋骨。这样的书法题在他的画作上,如盐入水,无痕有味,是地道的中国传统面貌。晚年多以条幅、楹联赠送友人,津门街头闹市抬头可见先生墨迹。

溥佐先生1959年应聘任教于天津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前身),一直从事花鸟画教学工作。画家霍春阳曾回忆说:“那时候溥佐先生给我们上花鸟课,他是我的第一任老师。”而以溥佐先生为代表的宫廷画派,也为天津的绘画融入了一种雍容娴雅的贵族之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津派书画的发展和变革。

 

晚年的溥佐先生喜欢钓鱼,喜欢看电视剧,尤其欣赏林青霞和刘德华演的戏,几乎每一步都没错过。一次他接受某剧作家采访时,透露了一段小时候听额娘说过的一件历史学家们全然不知的宫廷秘闻:

1909年溥仪继位时,当时的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都主张杀掉那个清末政治格局中仅居于皇室之下,集军事、行政权力于一身的第一重臣袁世凯。因为皇室一位成员查出袁世凯竟是京城的头号大烟贩,并掌握了其贩毒的事实,可证据却被袁世凯的死党舍命毁掉了。后来是因为朝中另一重臣张之洞竭力向摄政王劝谏“新朝不宜诛大臣”,也怕袁世凯众多的北洋新军死党趁机暴动等原因,终未杀袁。此事也一直未向外披露。

后来,溥佐先生交给该剧作家一幅书法和一幅工笔画,郑重交代:“许多人想求购老朽的字画,我懒得动手,今天我倒要主动送两幅作品给两个人。书法作品送给你,画作等你写成剧本后与香港的刘德华先生联系,他若愿意接受我这老头之请,出演禁毒英雄的话,望你代我裱好送给他。”

 

溥佐先生不喜欢应酬,对自己作品极其珍爱。据他的一位孙辈回忆,溥佐先生的大儿媳,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为了收藏一张溥佐先生的工笔双骏,还是攒了几个月的工资,给了公公300元钱。但他也经常选出一幅作品挂起来,召来亲朋好友,或测字或猜谜,猜中者奖书画。有时数人同时猜到,他就以抓阄裁决。赢者欢天喜地,输者也乐在其中。而每逢此时,溥佐先生兴高采烈,任凭欢笑之声飞出窗外……

 

春节前,我偶得一幅溥佐先生的兰花精品,画于1982年。瓷青纸,泥金画就,横68cm,纵45cm。款曰:“如玉复如金。壬戌立冬,爱新觉罗·溥佐写”,钤“溥佐印信长寿”、“庸斋书画”、“春常在”、“长白爱新觉罗溥佐字庸斋长寿印”等四方常用印,整幅作品既雍容又澹泊,既华贵又优雅,散发着一种雍容闲雅的贵族风范。

 

从末代王朝的“旧王孙”到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溥佐先生生前始终保持着贵族风范。据家人回忆,即使在老人晚年生重病住院的时候,每天也要“先去钓鱼,钓累了然后输液”。所以溥佐先生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富贵气与闲适风度,皆为天成,那是一种常人难以触及的境界,后人无法模仿。

2001年9月11日,溥佐先生在天津病逝。10年来,先生走后的津门画坛热闹非凡,他的一些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在热闹的书画市场上成为宠儿,尽管满纸甜俗的市井气,却赚足了钞票。一位著名的弟子更是在河南创造了一夜画出200平尺写意花鸟画的记录。溥佐先生逝世十年了,优雅也随他渐渐远去……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