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068 元 陈及之
传世画作有《便桥会盟图》卷,纸本,白描,纵36厘米,横774厘米,清宫旧藏。图中表现初唐历史故事“便桥会盟”。图中绘草原民族的生活,有骑兵演练,马术表演,马球戏。突厥可汗颉利原计划进犯长安,正遇见前来制止战争的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便跪在桥头求和。构图疏密有致,人物虽小,但神情动态生动,精细至微而不失大度。此图旧传为辽画,但画中的颉利及仆从系元代蒙古人服饰。
【名称】元 陈及之 便桥会盟图卷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白描,纵:36cm,横:774.9cm。
卷尾署有作者款印:“佑申(1320年)仲春中瀚富沙竹坡陈及之作”,钤印“竹坡及之”。引首题签系清梁清标书:“陈及之便桥会盟图”。本幅及前、后分钤清“张元曾家珍藏”、梁清标“蕉林玉立氏图书”、弘历“石渠宝笈”等收藏印、玺19方。《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该卷画唐李世民化干戈为玉帛,在渭水便桥与来犯的突厥颉利可汗结盟修好的历史事件。本段系全卷的前段,画游牧民族的各种马上运动,将观者带入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中。画面层次分明。卷首,山沟里涌出大群骑队,追向执旗狂奔的马队,此前是排成旋涡状的骑手们,转出旋涡便是舞旗、骑术、马球运动的场面,经过一番马上运动后,疲惫的人马渐渐停歇下来,随后便进入了该卷的主题部分--便桥会盟。本段的要旨在于展现突厥人的生活风情,为会盟段起了铺垫作用。纵览全卷,共绘230余人和200余匹马及3匹骆驼,场景之大,画面之丰,难有比肩者,充分显现了作者借画人马表现游牧生活的能力,堪称是现存最壮观、最丰富和最长的人马画图卷。
作者的画风远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艺术,与同时代的江南张渥、卫九鼎等人的画风相距不远。线条柔和畅快,细微之处仍见精神,带有戏剧色彩的人马动态被描绘得飞动自然,充满了节奏感,坡脚的画法极为简率,以突出主题。
《元陈及之便桥会盟图卷》是元代画家陈及之创作的一幅中国画,该卷画唐李世民化干戈为玉帛,在渭水便桥与来犯的突厥颉利可汗结盟修好的历史事件。
卷尾署有作者款印:"佑申(1320年)仲春中瀚富沙竹坡陈及之作",钤印"竹坡及之"。引首题签系清梁清标书:"陈及之便桥会盟图"。本幅及前、后分钤清"张元曾家珍藏"、梁清标"蕉林玉立氏图书"、弘历"石渠宝笈"等收藏印、玺19方。《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本段系全卷的前段,画游牧民族的各种马上运动,将观者带入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中。画面层次分明。卷首,山沟里涌出大群骑队,追向执旗狂奔的马队,此前是排成旋涡状的骑手们,转出旋涡便是舞旗、骑术、马球运动的场面,经过一番马上运动后,疲惫的人马渐渐停歇下来,随后便进入了该卷的主题部分--便桥会盟。本段的要旨在于展现突厥人的生活风情,为会盟段起了铺垫作用。纵览全卷,共绘230余人和200余匹马及3匹骆驼,场景之大,画面之丰,难有比肩者,充分显现了作者借画人马表现游牧生活的能力,堪称是现存最壮观、最丰富和最长的人马画图卷。
作者的画风远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艺术,与同时代的江南张渥、卫九鼎等人的画风相距不远。线条柔和畅快,细微之处仍见精神,带有戏剧色彩的人马动态被描绘得飞动自然,充满了节奏感,坡脚的画法极为简率,以突出主题。
陈及之(1285-1320年),号竹坡,富沙人,系北方一布衣文人。
传世画作有《便桥会盟图》卷,纸本,白描,纵36厘米,横774厘米,清宫旧藏。图中表现初唐历史故事"便桥会盟"。图中绘草原民族的生活,有骑兵演练,马术表演,马球戏。突厥可汗颉利原计划进犯长安,正遇见前来制止战争的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便跪在桥头求和。构图疏密有致,人物虽小,但神情动态生动,精细至微而不失大度。此图旧传为辽画,但画中的颉利及仆从系元代蒙古人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