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088 清 戴本孝 1
传世作品有《秋山图》、《黄山白龙潭图》、《峻岭飞泉图》、《拟倪瓒十万图》等。
【名称】清 戴本孝 烟波杏霭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150.6厘米,横73.2厘米。苏州市博物馆藏。
此画构图清明开朗,高山连亘,萦水曲远,树木萧疏,烟波杳霭,景色清幽,一茅亭设书案,水面轻舟一叶,一老人抛书荡棹,悠然自得。笔墨苍劲整洁,极富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笔法有云林气度,侧笔干擦,简洁清淡,不落陈规。赋色清淡,古朴幽雅。
【名称】清 戴本孝 天台异松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169厘米,横76厘米。(美)乐艺斋藏。
此图意写天台山水,山岩相叠,石桥飞架,怪松参差其间,飞泉直下,一老者隐居于此。巨壑皴写不繁,枯笔勾廓,以渴墨稍事皴擦,意境荒寒幽僻,深得元人气韵。
戴本孝(1621-1691),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字务旃,号前休子,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清代画家。
性喜交游,与画家、诗人渐江、龚贤、石涛等友善。善画山水,创作上主张学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成法,强调要“以天地为真本”和“我用我法”。所作多为卷册小景,风格学元代倪瓒、王蒙、黄公望等而自出新意。善用干笔焦墨,构图疏秀,意境清远枯淡,近于元人的体格(石涛的早期山水画曾受到他的影响)。其笔下的山石多用枯笔醮焦墨皴擦而出体面,很少用线条勾勒山石结构,也较少点苔。在构图布境上属意元人意境的空疏高旷,但并不专仿元人笔墨。他重视“师法自然”,因而笔下的山川丘壑变化多端,但画面的意境清旷,意趣高逸。 内容多借山水抒发自己荒僻幽寂的心境和对社会变迁的沧桑之感。画史将其列入清初新安派。戴本孝生性放达,遍游名山大川,一路广交朋友,纵情山水,作诗绘画,创作出诸多精品。戴本孝的画作精品多以黄山为素材,最有影响的有《望天都峰》、《炼丹台》、《登莲花峰》等。亦工书法及诗,著有《前生诗稿》、《余生诗稿》等,部分画稿收藏于中国博物馆。
相传,戴本孝每年恰逢其时,都去和县丰山赏宋时诗人杜默手植蝴蝶梅和画梅。传说这一次又去写生画了数笔,终不满意。直到入夜时分,月亮从云层中钻出,露出笑脸。是时皓月当空,梅树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婆娑起舞。戴本孝见之灵感大发,急忙展纸泼墨,运笔如神助之,尽兴挥毫,丝丝入扣,出神入化。谁知刚画了半树梅花,云遮月隐,月亮又悄然躲进云层。他只得手执半树梅稿,怏怏作罢而归。然而这已经画好了的半枝梅花别具风姿,深得众赞:“画别出心裁,画出梅的风骨,正因半枝梅而别开生面。”戴本孝遂心大悦,于画面题款“半枝梅”。从此,半枝梅的传说也就不胫而走了。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一)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雙谿。
鈐印:鷹阿(白) 本孝(朱)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二)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楊幹。
鈐印:守硯(朱) 務旃(朱) 戴(朱)
性喜交遊,與畫家、詩人漸江、龔賢、石濤等友善。善畫山水,創作上主張學古人而不拘泥於古人成法,強調要“以天地為真本”和“我用我法”。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三)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桃花岩。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四)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白龍潭。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五)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朱沙闇。
鈐印:本孝(朱) 戴(朱)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六)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天都峰。
鈐印:迢迢穀(朱) 戴(朱)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七)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文殊院。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所作多為卷冊小景,風格學元代倪瓚、王蒙、黃公望等而自出新意。善用幹筆焦墨,構圖疏秀,意境清遠枯淡,近於元人的體格(石濤的早期山水畫曾受到他的影響)。其筆下的山石多用枯筆醮焦墨皴擦而出體面,很少用線條勾勒山石結構,也較少點苔。在構圖布境上屬意元人意境的空疏高曠,但並不專仿元人筆墨。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八)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蓮花峰。
鈐印:畫髓(白) 戴(朱)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九)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煉丹臺。
鈐印:戴(朱) 戴(朱)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十一)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後海始信峰。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十)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雲穀。
鈐印:務旃(朱) 戴(朱)
[清]戴本孝 黃山圖(12開之十二) 21.5×17cm 紙本水墨
廣東省博物館藏
款識:洋湖。
鈐印:迢迢穀(朱)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0 開之一) 26.3×17.3cm 紙本水墨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高居金掌上,飛駕玉虹前。豈複人間意,天風落硯邊。名山之奇皆非塵想所及,變現不可端倪。古人所以獨尊氣韻也。鷹阿。
鈐印:鷹阿(白) 寫心(白)
[清]戴本孝 山水圖(10 開之二) 26.3×17.3cm 紙本水墨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波黯湖山雨,荷香浦漵煙。偏修漁具懶,卻慣弄鴉船。元人畫中有若此者,烏鬼嘗見於詩,畫有由來矣。
鈐印:鷹阿(白) 寫心(白)
他重視“師法自然”,因而筆下的山川丘壑變化多端,但畫面的意境清曠,意趣高逸。內容多借山水抒發自己荒僻幽寂的心境和對社會變遷的滄桑之感。畫史將其列入清初新安派。戴本孝生性放達,遍遊名山大川,一路廣交朋友,縱情山水,作詩繪畫,創作出諸多精品。
[清]戴本孝 山水圖(10 開之三) 26.3×17.3cm 紙本水墨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白雲結山光,翠響林影。音信有炎氛,引人坐華井。古人筆法能實所虛,複能虛其所實,此亦天地自然之理也。仲圭其入微者矣。鷹阿。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0 開之四) 26.3×17.3cm 紙本水墨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奇石濯崇牙,幽泉咽簧簴。疏鬆偃鱗鬣,聽人作何語。無聲之聲,目能共聽。枯毫非舌類,多逸韻,聊為靜者一解頤耳,不知為誰家法也。鷹阿。
鈐印:鷹阿(白) 寫心(白) 雞垢(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0 開之五) 26.3×17.3cm 紙本水墨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不信中流斷,仙人扇劃開。飛帆歸鳥急,嘗帶夕陽來。江氣山光,映帶隱約,不得以呆筆貌之。鷹阿。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0 開之六) 26.3×17.3cm 紙本水墨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似此雲泉樹,生居黃農天。奇影落人世,悔作畫圖傳。黟海松石,古人多未見,況畫可摹耶?引為近玩,仙帝所嗔,餘與友漸公不能無譴也。彼盎松囊雲者,當複如何?天根道人。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0 開之七) 26.3×17.3cm 紙本水墨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山雨淡尤白,柳煙深更青。潮來魚信退,釣客最能聽。元暉筆何嘗濕,房山硯亦恒枯。說向世人不信,始知自我糊塗。天根道人。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山川磅礴圖 199×47.2cm 絹本水墨
天津博物館藏
款識:迂性善違俗,遠心恒嗜奇。山川自磅礴,筆墨生逶迤。蒼漭複蕭散,真氣相追隨。古木不競榮,巉岩不趨卑。結屋倚雲根,疏泉下苔衣。伊人潛其中,使我動所思。石田發異璞,雲林挺高枝。前蹤已雲邁,後轍焉可靡。至化超言象,吾道豈磷緇。亭亭千仞上,青雲當與期。戊辰壯月,畫為鳴老道年翁,並題請正。鷹阿山樵長本孝。
鈐印:鷹阿山樵(白) 本孝(朱)
[清]戴本孝 山川磅礴圖(局部)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一)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我與梅花是故人,白頭相見更如新。碧崖無語東風笑,似此孤芳自少鄰。那許塵蹤得到來,素心偏喜避人開。摩挲空待月初上,照我扁舟獨往來。
鈐印:天根(朱) 本孝(白)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二)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逃俗安能得此境,非真忘世也徒然。桃花慣會賺流水,畫裏仙人為爾傳。
鈐印:長真璚秀之人(朱) 世外天(朱)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三)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雖有柴關亦懶扃,山家浪蕩此門庭。獨來獨往隨雲意,隱現山光不斷青。
鈐印:子戌(朱) 離砭(白)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四)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老來泓穎不嫌枯,掃落雲山淡欲無。翻笑為霖手顛倒,最分明處最模糊。
鈐印:畫髓(白)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五)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明湖北郭影,巉削露孤峰。片片青凝鐵,鱗鱗黑似松。洑泉穿蜒蜿,拔地出芙蓉。小小真圖畫,天然高克恭。磨笄雙石屋,岌岌小如冠。倚杖聊趺坐,危闌縱眼觀。四圍滄岱氣,孤注古今寒。亂石依殘壘,曾經幾戰鞍。
鈐印:破琴(朱)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图(12 开之六) 23.5×34.2cm 纸本水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林气忽欲滴,泉声转觉嚣。云将呼渐起,山亦郁难消。董巨曾何法,迂痴恐自嘲。偶然无足辨,吾固爱吾樵。
钤印:我用我法(朱)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七)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溪山杳\絕塵蹤,風滿疏林不斷舂。落日村籬看返照,蒼煙一抹遠天峰。
鈐印:臣本布衣(朱)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八)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松石靜相得,此亭良不孤。世應非上古,鶴即是吾徒。小艇水痕落,荒村日影晡。流泉惟自語,何處問潛夫。
鈐印:西觀嵒(朱)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九)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寒江出峽帆尤駛,絕壁空亭夕照飛。剩得滄波殘壘在,今都占作老漁磯。
鈐印:本孝(朱)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十)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人與樹皆客,石依泉得朋。百年堪晚對,一室共晨星。遠岫淡如抹,空崖高若崩。浮榮徒落葉,真隱見誰能。
鈐印:餘生(朱)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十一)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杈枒霜樹寒相倚,小閣梅花夢欲醒。隔岸依然系閑艇,松風終日有誰聽。
鈐印:守硯(朱) 雞垢(朱) 戴(朱)
[清]戴本孝 山水圖(12 開之十二) 23.5×34.2cm 紙本水墨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且卷滄波古釣竿,滿船詩思不知寒。江山多少清嚴氣,洗盡炎氛更好看。癸酉如月,為子青道年先生畫於古曆亭,並各題小詩,兼請粲正。鷹阿山老樵戴本孝時年七十有三。
鈐印:務旃(朱) 本孝(朱) 迢迢穀(朱)
[清]戴本孝 三絕圖 17.1×103cm 絹本水墨
上海博物館藏
[清]戴本孝 山水(12 開之一) 20×23.2cm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一老支笻望,綿延千仞松。畫擬郭淳父,人懷文潞公。本孝。
鈐印:本孝(朱)
[清]戴本孝 山水(12 開之二) 20×23.2cm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醉墨忽欲顛,王蒙未夢見。濡發張長史,共追得其變。本孝。
鈐印:本孝(朱)
[清]戴本孝 山水(12 開之三) 20×23.2cm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一局在兩間,今古自終始。秋山總無言,幽人得靜理。黃鶴山樵《山亭對弈圖》,稍仿佛其意。本孝。
鈐印:鷹阿(白) 本孝(朱)
[清]戴本孝 山水(12 開之四) 20×23.2cm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鳳伯山間月,靈和殿畔風。探來春萬象,盡入此園中。迢迢穀本孝。
鈐印:本孝(朱)
[清]戴本孝 山水(12 開之五) 20×23.2cm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谿舂借水力,秋思渥山顏。更欲尋詩去,扁舟倦往還。本孝。
鈐印:守硯(朱)
[清]戴本孝 山水(12 開之六) 20×23.2cm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噀墨作氤氳,何忍歌雲漢。當有為霖人,蒼生且仰看。時江南方憂旱,聊以仲圭法寄懷。本孝。
鈐印:戴本孝字務旃(白)
[清]戴本孝 名山選勝圖 205.5×99cm 絹本設色
泰州市博物館藏
款識:曆遍名山選勝居,同心把臂樂何如。得離塵絏閑觀道,且閉荊扉好著書。戊辰桐月,鷹阿山天根樵夫本孝。
鈐印:鷹阿山樵(白) 本孝(朱) 師真山(朱)
[清]戴本孝 雨賞圖 26.4×788.1cm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相傳,戴本孝每年恰逢其時,都去和縣豐山賞宋時詩人杜默手植蝴蝶梅和畫梅。傳說這一次又去寫生畫了數筆,終不滿意。直到入夜時分,月亮從雲層中鑽出,露出笑臉。是時皓月當空,梅樹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婆娑起舞。戴本孝見之靈感大發,急忙展紙潑墨,\筆如神助之,盡興揮毫,絲絲入扣,出神入化。誰知剛畫了半樹梅花,雲遮月隱,月亮又悄然躲進雲層。他只得手執半樹梅稿,怏怏作罷而歸。然而這已經畫好了的半枝梅花別具風姿,深得眾贊:“畫別出心裁,畫出梅的風骨,正因半枝梅而別開生面。”戴本孝遂心大悅,於畫面題款“半枝梅”。從此,半枝梅的傳說也就不脛而走了。
[清]戴本孝 杜甫詩意圖(12開之一) 21.8×16.4cm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仇池小有。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杜甫詩意圖(12開之二) 21.8×16.4cm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夜宴左莊。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杜甫詩意圖(12開之三) 21.8×16.4cm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柴門老樹。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杜甫詩意圖(12開之五) 21.8×16.4cm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積麥山寺。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杜甫詩意圖(12開之四) 21.8×16.4cm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支八溝納涼。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杜甫詩意圖(12開之六) 21.8×16.4cm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瞿塘雙崖。
鈐印:鷹阿(白) 戴(朱)
[清]戴本孝 山谷回廊圖 165×51.5cm 綾本水墨 1662年
安徽博物院藏
款識:曉窗抱研浴寒碧,蕭森古樹山堂寂。終日閉雲蘿,嘗聞人浩歌。峰欹閣半倚,梅影松聲裏。知為臥遊來,芙容天外開。壬寅蠟日,為印山道兄吟壇作於守硯庵,並題《菩薩鬘》一闋,奉博笑政。同學弟鷹阿戴本孝。
鈐印:鷹阿山樵(白) 戴本孝字務旃(白) 逸廬(朱)
[清]戴本孝崇山峻岩圖 192.4×100.2cm 紙本水墨
款識:峻嶺長棲太古雪,幽岩先露□春梅。雲巢自是塵難到,恰有遊仙擁鶴來。宗少文論畫雲﹁山川以形媚道﹂,乃知畫理精微,自有真賞,非他玩可比。仙凡之別,觸境見心。仁智所樂,不離動靜。苟非澄懷,烏足語此。鷹阿山天根樵夫本孝為奉翁老年臺粲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