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092 清 董邦达 3
董邦达 ,雍正元年(1723)拔贡。七年,乡试中式,经刑部尚书励廷仪保举,以七品小京官在户部行走。
十一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乾隆二年(1737)散馆,授为编修。次年典试陕西。
六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时方修《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奉命入内廷襄事。旋授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晋侍讲,再晋侍读学士,入直南书房。
十二年,授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十月,遭母丧回籍。
十四年,春,服未及阕,诏以素服入直内廷,服阕补原官。
十五年,迁礼部右侍郎,调工部,旋调吏部,充经筳讲官。
十八年,主持江西乡试。此后,多次扈从巡幸,充殿试读卷、经筵讲授、武会试总裁等官,补授都察院左都御史,署翰林院掌院学士,迁工部尚书,转礼部,复转工部,赐紫禁城骑马。
三十四年,以老乞休。是年七月,以疾卒,赐祭葬如例,谥曰文恪。墓在富阳新桐乡(今三山镇)新店村,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邦达工书,尤善画。篆隶古朴;山水宗元人,多用枯笔,而气势磅礴,生面别开,乾隆帝为之题志者甚多。乾隆二十三年(1758)腊月二十四日,邦达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宗室敦诚家聚会,谈竺论画,一见如故,曾为曹氏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题签并撰序言,传为佳话。清中期著名画家钱维城、曾师从于他。董邦达长子董诰亦是名画家。
董邦达具有双重身份——官员和画家。作为官员的董邦达,一生可谓仕途通达,荣耀万分。从董邦达的身世看,他是走的是科举之路,高中进士,身为朝廷命官,平日忙于公务,作画只能是董邦达的“副业”,因此他并不是一位职业画家;作为画家的董邦达,他又确实擅长此道,尤其以山水画闻名,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其画风远师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近学“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的山水画作品水墨疏淡,设色淡雅,用笔轻柔,皴法松秀,文人情趣极浓。
由于董邦达既是位地位很高的官员,同时又擅长作山水画,而且皇帝还颇为欣赏其画艺,所以在他流传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属于“臣字款”的画幅,就是专门为皇帝而画的作品。从清朝的绘画来看,“臣字款”画数量很多,但是“臣字款”画作者的身份地位却悬殊颇大,其中既有“金枝玉叶”的宗室,还有地位显赫的官员,也有身份比较低下的供奉宫廷的职业画家。董邦达的存世作品中就有不少“臣字款”的画幅。但是这《秋林渔隐图》轴的署款为“董邦达谨绘”,姓名前并没有冠以“臣”字,说明此图并非是为皇帝所画的,而从其他画幅中得知,如此署款,其受画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应当属于“亲王”、“郡王”级别的贵族,至于具体是什么人,已然不可详考了。
清 董邦达 葛洪山八景册 单幅纵28.5厘米横30.5厘米 嘉德2013秋拍 成交价5060万
著录:1.《石渠宝笈续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6册),3376-3377页,上海书店,1988年出版。2.《董文恪山水册》,高野侯编,中华书局,民国十八年(1929)出版。3.《南画大成》(第八卷),1935-1937页,广陵书社,2004年出版。4.《书画题跋大成》,昭和五十五年(1980年),省心书房编。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弘历》147印,247页)、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第五册,28页)、信天主人、淳化轩(同前第五册,51页)、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同前第五册,56页)、乾隆鉴赏(同前第六册,94页)、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同前第六册,116页)、笙巢真赏、卧雪斋藏、金巩伯精鉴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金城》8印,584页)
清 董邦达 葛洪山八景册 紫云峰
紫云峰
际天峰叠树槎枒,日照晶晶蔚紫霞。底事千秋色不变,多因津逮润丹砂。
清 董邦达 葛洪山八景册 清虚宫
清虚宫
夷嵏仙馆号清虚,壁有人间不识书。李氏若成手卷画,想当移向此中居。
清 董邦达 葛洪山八景册 留云院
留云院
旧宅萧萧万木稠,谁云鸡犬尽仙游。却看黄鹤千年返,识得白云一片留。
清 董邦达 葛洪山八景册 幽栖寺
幽栖寺
有泉落落有山嶙,结个茅庵足养真。莫怪无端居竺氏,一般都是出尘人。
清 董邦达 葛洪山八景册 嘉植园
嘉植园
种田治产那关心,树亦成仙郁到今。不向丹台稽姓氏,定须认作董家林。
清 董邦达 葛洪山八景册 垂露岩
垂露岩
嵌岩钟乳滴泠泠,一饮能教骨换青。有此天然会真处,令求勾漏底须宁。
清 董邦达 葛洪山八景册 惠利祠
惠利祠
一水萦纡几溯洄,沟渠疏治稻田开。济人遗世同源处,始识葛洪山下来
清 董邦达 葛洪山八景册 璇源谷
璇源谷
饮水遥知方折源,佳哉山色罨巡辕。侍臣信有传真笔,却合吾心向所存。
董邦达(1699-1769),清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一生官运顺达,乾隆九年曾三次升迁,十一年擢内阁学士,以后更连任工部、礼部尚书直至去世,是个备受皇帝恩宠的词臣。他擅画山水,取法元人,渴擦密皴,盘郁磅礴,自成家法。由于深得乾隆宠爱,故进御者极多,且大多有乾隆诗题,隆遇有若康熙之于王原祁。
此册画东晋葛仙翁修道处计八景,每幅有董邦达隶书标题。因进御,故幅幅都极意构思,笔笔皆不苟且。幽栖寺之险峻,紫云峰之峭拔,嘉植园之幽深,垂露岩之巍峨……都令人有深入幽僻,如入仙源之感。而每幅上端乾隆的诗题,也正是他自身的这种感受。读这本册子,他仿佛从危磴绝巘及白云深处看到了葛仙翁的身影,「济人遗世同源处,始识葛洪山下来。」于是他又一次赞叹董邦达的画艺:「侍臣信有传真笔,却合吾心向所存。」他画出了乾隆对葛洪山的向往与神秘之感。
董邦达(1699-1769)传世作品大多为水墨,此件开开设色,或浅绛或青绿,都有淡雅飘渺之趣。是他画得很精的作品。
此册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民国初曾以珂罗版印行,并见诸于《支那南画大成》,原作百年来一直被秘藏未曾面世,识者珍之。
辛巳长夏御题。
清宫诸玺
(一)紫云峰。从石罅中寻鸟道而登,天风猎猎 ,势若冯虚。唐 、完境内诸峰,儿孙罗列,太冲振衣千仞句可以 题赠。
(二)清虚宫。为清虚之主山 ,云房嵌壁,望若峰巢。院门外一石蹲踞,嶔奇可爱。石南凭眺,下临无地。屋后群山矗立,势欲飞翔;翠柏生石上,以千万计。春雾写楹,秋晖穿牖,晨夕百变,真福地矣。
(三)留云院。由嘉植园而上,石磴盘云,甚费登顿。道侧石壁崚嶒,微见曦影;深涧潺湲,与松声相和。院内祠葛真人像,黄冠数辈,极朴野之致。屋右一洞,传是稚川练习处。
(四)幽栖寺。寺在嘉植园西北,地势轩爽,可二亩许。僧舍草创,无庄严之观,而枕冈俯谷,路甚迂曲,石岭群松,应接不暇。
(五)嘉植园。东西二道至此复合,地颇平坦。禅栖数楹,林木蓊然,遥望清虚宫尚在云际,然去璇源谷口,不知几寻丈矣。
(六)垂露岩。东辟岩廊间悬崖下覆,深广丈余,石乳累累作莲花、芝盖诸状;水从石罅中下滴若露,味极甘冽,道人承以甕盎,供炊爨之用。
(七)惠利祠。山坡一楹孤峙,祀药王之神。双涧潆洄,松石络绎,引人入胜。庙前路分为二,东至垂露岩,西至幽栖寺。
(八)璇源谷。清虚诸水至此合流出谷,垂瀑溅溅,下汇为池;过水北折,山色改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