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111 清 方士庶 2

2018-08-09 10:01:4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方士庶(1692—1751),字循远,一作洵远,号环山,又号小狮道人,安徽歙县环山人,后寓居扬州。能诗善画,书法严密端秀,绘画笔墨敏洁灵秀,气势跌宕飞动,谓之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受学于黄鼎,山水用笔灵敏,气韵跌宕,早有出蓝之目,时称妙品。兼善花卉写生。复以书法名芜城。行楷结构严密,纯学董其昌,是“娄东派”卓有成就的名家。方氏的诗,格调淡远,意蕴较深,是乾隆初年扬州五大名诗人之一,著作有《环山诗集遗稿》,已无传本。居张国标《新安画派史论》中所叙述,他还有一卷《黄山诗抄》。

能诗善画,书法严密端秀,绘画笔墨敏洁灵秀,气势跌宕飞动,谓之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受学于黄鼎,山水用笔灵敏,气晕骀宕,早有出蓝之目,时称妙品。兼善花卉写生。其得意之作,皆钤"偶然拾得"小墨印。复以书法名芜城。行楷结构严密,纯学董其昌。惜中寿而殁。亦工诗,有《环山诗钞》。是"娄东派"卓有成就的名家。

 

  方士庶初时是“盐业”为生的商人。其生父是诸生方职,伯父则是身为陕西布政使的方觐,作为家中的次子,方士庶出生后不足满月,就被过继给伯父为子。他自幼聪慧,然而,在乡试中他屡试不中,加之家道中落;方士庶在生父、长兄相继过世的变故后,不得已放弃举业,背井离乡,以盐为业。但他似乎并不具备经商的才干,而更多地具备了诗人画家的气质。

 

  方士庶很早就已开始书画创作,其题画诗云:“十岁无知初弄笔,柱心墙面涂皆黑。十五才知作小山,心知彼岸无舟楫。孤漏深悲见佛难,因循更少专门力”,就是讲述他的自学经历。定居扬州后,他的创作真正步入了正轨。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方士庶,主汪氏。时令闻以千金延黄尊古于座中,以是士庶山水大进,气韵骀荡,有出蓝之誉”。其中“汪氏”即当地著名的盐商汪令闻,方士庶其时“馆于”汪家时,得到了“娄东派”名家黄鼎的点拨。

 

  黄鼎作为“四王”之一王原祁的弟子,字尊古,号旷亭、闲圃、又号独往客,江苏常熟人。黄鼎的画法主要来源于王翚与王原祁,同时也注重取法自然,这种师承也造就了方士庶绘画风格来源的多样性。他亦好游历名山大川,作品有气势与真意。其作品《江山佳胜图》等被清宫廷收藏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方士庶的主要活动和艺术创作都集中在扬州,当地最负盛名的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篠园、张氏让圃、余氏万石园的文会中,都有方士庶身影。通过这些活动,他结识了富甲江南的汪廷璋及“扬州二马”--马曰琯与马曰璐 ,与流寓扬州的许多文人成了诗朋画友, 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画作。清代中期扬州最著名的诗文雅会都有方氏的参与,如卢见曾组织的七千余文士参加的“红桥修禊”、贺君召在其东园举行的“东园题咏”、张士科和陆钟辉于让圃举办的“韩江雅集”、马曰璐的“九日行庵文宴”等。现藏于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的《九日行庵文宴图》由叶芳林精心绘制了其中的人物肖像,方士庶补景,生动记录了此次雅集活动。

 

  方士庶还是扬州诗坛闻名一时的“韩江雅集”前“五君”之一,与厉鹗、胡期恒、唐建中、姚世珏等齐名。新安后人程璋称赞他的诗“如春风过水,了无痕迹”评价极高。有《环山集》诗数百首传世。方士庶不仅能诗善画,而且兼工书法。金农《冬心印识》云:“环山先生以书法名芜城。行楷结构严密,纯学思翁(即董其昌)”。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