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117 清 方亨咸 2

2018-08-21 11:07:52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方亨咸(1620-1681年),字吉偶,号邵村、龙瞑、心童道士,安徽桐城人,方拱乾次子。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官获鹿知县、刑部主事,陕西道监察御史。方亨咸以学问闻名当时,有著作《苗俗纪闻》;但他最著名的是精于诗文、善书,尤其精于小楷和绘画,其山水画仿黄公望,博大沉雄、力追古雅,花鸟画亦属妙绝。方亨咸不拘泥于古人,追求创新,所以更胜于古人;他与程正揆、顾大申齐名,终于成为清朝诗书画的一代名家。著有《邵村诗文集》,《其旋堂诗集》等。

《论道图》 1645年作 时年26岁 匡时2016年9月 成交价1.15万

 

款识:乙酉冬至前一日邵村方亨咸摹古

 

钤印:方亨咸印(朱文)邵村(朱文)

 

此幅作品在2016年9月北京匡时上拍,成交价仅仅1.15万含佣金,恭喜买家应该是捡了一个便宜,但此幅也许有所异议。为何论证此幅作为开篇第一幅?个人分析:一这种小斧劈皴的用笔风格和用墨渲染特点以及绘画的线条质量,在方亨咸以后的岁月里都有所出现,且笔性上完全吻合。二“方亨咸印”朱文印鉴与《中国书画家款识印鉴》为同一枚印章。三此幅书法落款风格明显有晚明书法的特点,而年份事实也吻合,又为明代大板綾材质。故推断此幅可能为方亨咸的早年之作品;因未实物上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民国之后的后添款嫌疑。

 

此画可能为临摹吴门唐寅之作品。画面为层层山峦,将景致推得非常悠静深远,危岩之下虬松犹如探海之龙,有一琴童正抱琴而来,两高士对坐而语,似有画家寄情于桃源山色之意境。画面几棵杂树的皴法尤为古朴,穿插亦也独具匠心,枝干淡墨的渲染却也丰富立体。三位人物的描写,却将整个画面鲜活灵动了起来,尤其那两把山羊胡子和肢体语言的呼应。再之将以上景致置身高山危岩的溪流之畔,同时在山崖下的几簇云烟飘渺,诠释了画家对整个画面的表达思想,说明来了晚明清初的那个动乱年代,文人画家们祈求安逸稳定的生活。

 

《汴故宫怪石》嘉德2010秋拍成交价100.8万

款识:汴故宫后山怪石林立是艮岳旧物石各有品题犹是宋徽宗手书勒者予时念之今又为雪樵道人拈出予曾有诗曰行人指点长生字往事凄凉花石纲二并正于道人亨咸

 

钤印:栖鸾(朱文)河南(朱文)

 

从此幅作品的书法落款里,我们可以看出方亨咸早年书法应该精研于二王和钟太傅。如果拿第一幅26岁时来比较,显然那幅是有异议的。但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会出现方亨咸的书法风格多样的变化,并非一成不变的,所以从他绘画的笔性来理解,个人依然将此幅作品推介在此篇文章里。历代画家对石非常着谜,也有着无比的崇拜。尤其对灵璧石的通透和孔变,还有纹理,对于一个画家来说都是一个精神和笔性上的折磨考验,不信你就来画上一块灵石试试?适当时机本人捉刀一篇为何画家们如此迷恋石头?要无比膜拜。

 

 

 

《溪山清远图》1651年时年32岁朵云轩2014春拍成交价32.2万

 

款识:顺治辛卯夏季写于苏门邵村亨咸

 

钤印:邵村(朱文)方亨咸印(白文)

 

藏印:山阴陈年藏(白文)山阴道上半个叟(白文)

 

题签:方亨咸画山水立幅,陈年即著名画家陈半丁(1876-1970)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幼习诗文书画,拜吴昌硕为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此作细笔中锋长披麻皴,大量淡墨留白,有着米家山水的味道,有着春季梅雨季节时江南山水的韵致,同时此作似有董其昌的那种文静秀逸。图5山石框架式的构图,而后细笔点皴拉线条,还有树丛的淡墨处理,即显得空濛若有若无,又能体现出画家的笔力技法。而图6那两棵修长的劲松和茅亭,这就有新安画派的味道。方亨咸是桐城人,生活在南京地区,金陵画派不从列入,新安画派也是亘古未有的第一次强拉硬拽。估计有权威人士会有留言或说法,后面我们会有陆续证词来分析其与新安画派渊源的解说。

 

 

 

《锦树茅亭》嘉德2009秋拍成交价56万

 

题识:锦树茅亭闲云细路秋思无端一筇领趣亨咸

 

钤印:方亨咸字吉偶(朱文)心童道士(白文)庞谷(白文)

 

方亨咸身居高管庙堂而又喜弄笔墨,在身前即名重一时,其作品亦为后世藏家所珍赏。但因传世作品少,其画之风貌遂不为人所了解。故读此轴,可知其不仅好画而且善画,如树石之结构,画法之先后用笔设墨,皆合规矩准绳而又无画师拘结庸碌习气,决不能与草草涂抹道艺俱亏的末流“文人画家”同视。此作品曾入藏上海博物馆,文革后发还,作品上自用印被采入《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以此幅的用笔习性、譬如树枝的描写、山石的皴法等,与我们第一幅作品有着完全一致的笔性特点。

 

 

 

 

 

《草书七言诗句》1657年时年38岁嘉德2005年春拍成交价6.6万

 

释文:彤管从来纪母仪况如锺郝洵堪师丁年挽鹿曾偕隐午夜丸熊自课儿霭霭绛云连海屋翩翩青鸟度瑶池笑看萱阁称觞日谢凤荀龙到处随丁酉九秋书方亨咸

 

钤印:方亨咸印(白文)邵村(朱文)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朱文)

 

从这幅1657年的书法,方亨咸时年38岁,有着明显帖学二王的功力,结字不拘于小节,后有馆阁体的端正。但整体来说行笔如流水般顺畅,亦有董香光笔端的那样豪情才逸。在2005年这幅书法能以6万落槌,也说明了方亨咸书法作品的稀有性,且至今十二年尚未析出。

 

方亨咸的父亲方拱乾(1596-1667),这位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才得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举荐,进入清廷,被起用为詹事府右少詹事。他的儿子方孝标、方亨咸也都凭借其才华,成为顺治朝的进士,尤其是长子方孝标,文章才气,卓然不凡,被选为侍读学士,经筵讲官,父子二人都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经常陪伴皇帝,深得顺治帝的信任。方拱乾是桐城方家的六房传人,少年聪慧,以“文名震当世”,中进士后,官庶常,馆选第一。方拱乾的父亲方大美,曾官至太仆寺卿。周茂源称之“江东华胄推第一,方氏簪缨盛无匹”。

 

 

 

《梅菊寿石》 1664年 时年45岁 中贸圣嘉2007年夏拍 成交价 8.96万

 

款识:康熙甲辰新秋方亨咸为俨若亲翁画于桃叶书屋

 

钤印:方亨咸印(白文)邵村(朱文)

 

方亨贤是选择和清朝合作的文人画家,他在明朝灭亡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647年进入清廷做官。然而1660年后,经历了一次宁古塔流放之后,他辞去了官职。和在顺治年间做官的程正揆(1604-1676)一样,方亨贤最后也定居南京靠作画为生。当时南京的地方官周亮工(1612-1672)是各类遗民文人艺术家的保护人。

 

这里提到程正揆的祖籍正是徽州歙县(详细链接原创文章 | “简淡疏朗”程正揆——新安画派系列(九)),程正揆族祖于元末避兵迁徙至湖广孝感,族祖为徽州歙县人。其与徽州程邃虽籍属不同,均是歙县程灵洗的后裔,交情颇深,属叔侄关系。程正揆后居南京,游历于清初的南京江淮一带,书画名家在此风云际会的洞天福地,活跃于此者有弘仁、程正揆、石溪、石涛、查士标、方士庶(详细链接“灵秀跌宕”方士庶——新安画派系列(六))等诸多奇才逸士,当时金陵画派的龚贤等等都有过深入的交往,后代画史学家将其列入金陵画派也有道理,而黄宾虹将其列入新安画派,也有他的道理和渊源。所以此文个人认为方亨咸到了南京后,也一直和新安画派这些画家们相融合,故也列入新安画派系列之。

 

《喜上眉梢》 1667年 时年48岁 保利2016年夏拍 成交价0.345万

 

题识:康熙六年夏拟陈老莲笔意心童道士方亨咸

 

钤印:方亨咸印(白文)

 

曾有文章记载:方亨咸在创作的九开双面册页中,有五幅是他对归隐生活的宣言:一个男人在洞中冥想;另一个人在寒冷的荒野中徘徊;一座无人烟的房屋,大门被从内部堵死;一堆蔬菜赞美遵循素食主义食谱的快乐;以及一朵在池塘的淤泥里开放的莲花,寓意周敦颐(1017-1073)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以莲象征美德。然而第一开双面册页的内容与其他画面大相径庭,方亨贤画了一块有刻有铭文的山石,不知情地见证朝代更替——该主题也出现在最后三开双面册页中,三幅画描绘的对象是一枚古钱币。无论山石还是古钱币,都是来自荒野的事物,山石立“于荒田蔓草之间”,这枚斑驳腐蚀的古钱币则是他在流放途中一处古城的断壁残垣中发现的。

 

 

 

《空山读书图》 1668年 时年49岁 荣宝2003年秋拍 成交价1.65万

 

款识:康熙戊申龙眠方亨咸

 

钤印:方亨咸印(白文) 字曰吉偶(白文) 海门凌氏收藏(朱文)

 

康熙戊申1668年,方亨咸已回到南京成了职业画家,此作沿用了黄公望的皴法堆山头,惜图片色差严重,无法衡量出此幅作品淡墨和浓墨的精彩。但此幅的书法落款又是一种风格,与图13《喜上眉梢》相比,结字更加端正方严,似有张猛龙的痕迹。

 

 

《临争坐帖》 1668年 时年49岁 匡时2012年秋拍 成交价19.55万

 

款识:康熙七年戊申十月初十日临于邵窝之安乐堂龙眠方亨咸

 

钤印:邵邨(朱文)龙暝中子(朱文)异趣(朱文)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朱文)

 

桐城方家从明初的方学渐起,潜心理学,阐明经义,讲学于桐川秋浦之间,筑桐川会馆,开创了桐城的讲学之风。而此后,方家人才辈出,蔚然大观,其子方大镇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授大明府推官、方大铉、方大钦皆有学行;方大镇之子方孔炤官至湖广巡抚、女儿方维仪以诗画著称、方维则有诗稿存世;大铉之子方文著有《嵞山诗文集》50卷,《说文条贯》18卷,与兄弟方贞观、方世举人称“方氏三诗人”。更为了不起的是孔炤之子方以智,是17世纪杰出的学者、思想家、哲学家、佛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诗人。难怪文学大家梁实秋惊叹,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这种评价与学者朱彝尊的评价有异曲同工之妙,“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浚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老焉”。

 

 

 

 

 

《飞泉入户图》 1669年 时年50岁 天津国拍2006年春 成交价48万

 

款识:家在乱山枫树西 藤稍不剪古几斋 软尘欲到白云隔 止许飞泉儒户低 康熙八年己酉九月娄东舟中为存翁老公祖世台画并题 方亨咸

 

钤印:异趣(朱文)方亨咸印(白文) 邵邨(朱文)

 

此作用笔纯熟厚重,画面苍茫质朴,却又不失温润空濛。书法明显出自《张猛龙》,说明方亨咸终生书法沿习不坠,刻苦钻研,同时也诠释了桐城方家的治家格学。

 

方亨咸的绘画技艺在1660年(时年41岁)宁古塔流放时大有长进,这是那片博大苍凉的黑土地,以及身为刑犯而遭受的很多人生体验,让他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有人说他,少年不过游戏,“患难后足迹遍天下,画遂进”。同时方亨咸的诗苍凉凄楚,清丽绝俗,在宁古塔流放时著有《其旋堂诗集》,有吴兆骞和张缙之作序,在当时很有影响。方亨咸曰:“绘事,清事也,韵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刻画镂研,终一匠作耳,何用乎?此真赏者所有有雅俗之辨也”。

 

 

《行草尺牍》 1670年 时年51岁 来自网络

 

款识:邵邨方亨咸 康熙庚戌又二月十八日

 

钤印:方亨咸印(白文)庞谷(白文)

 

方亨咸在《春声》一诗中写道:“夜长月色苦,冷淡无光辉。声声相断续,远近闻一时。悲馀转成喜,得食谅不迟。便作笙竽听,天风任尔吹”。冷月边关,朔风寒凉,乡思总是折磨着他,因为乡思是人的本能,是从心灵贴近故乡走入故乡的通道,亦如脐带和母体的相连,那么深刻,那么痛彻肺腑!故乡是美的,是令人向往和思念的。方拱乾举家流徙宁古塔,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向往家乡的龙眠山水,无时无刻不想尽早摆脱这艰苦的流放生活,而获得自由。

 

 

 

 

 

《岳麓春色图》1671年时年52岁保利2013秋拍成交价36.3万

 

题识:岳麓山前春色殊寺门花瑛赤沙湖宋公题壁杜公句物色分留到画图康熙十年辛亥二月岳麓舟中画呈馀翁老年伯大人教侄方亨咸并题

 

钤印:方亨咸字吉偶(朱文)别字邵邨(白文)方龙瞑(朱文)

 

方亨咸随父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从他们一家老少妇孺的人生命运来说,当然是一场劫难,但对于黑龙江文化的植根与发展,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方拱乾、方孝标、方亨咸、方育盛、方膏茂、方章钺这父子六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上百万字的诗章、卷帙和画卷,不仅记录了黑龙江的历史,也让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和发展,这也难怪国学大师章太炎对方氏父子极为感佩,他说:“初,开原、铁岭以外皆胡地也,无读书识字者。宁古塔人知书,由方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

 

 

 

 

 

王鉴《拟子久浮岚汲翠图》

 

题跋:怀一所藏画 康熙甲寅夏五月 龙眠方亨咸观因题

 

钤印:河南(朱文)方亨咸印(白文)字曰邵邨(朱文)

 

读过章太炎大师的评价,再加上在当地宁古塔,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们安徽人,你们桐城人太了不起,我们真应该感谢他们!方氏父子真的令我们崇敬!而我们品读他们的人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幸还是不幸呢?回答是当然不幸!大凡智者上苍可能都要磨其筋骨,冶其性情,磨难才让他们的人生闪光;但站在文化与历史的层面来看,笔者以为,是大莫幸焉!读着他们的文字,想着他们对东北文化的开拓,犹感他们的心智在流淌,他们的情感在涌动……

 

 

 

《行草》1674年时年55岁传是2010年秋拍成交价9.52万

 

题识:甲寅秋八月右调满庭芳奉祝虞玉年姻兄寿并书郢正弟方亨咸

 

钤印:亨咸之印(白文)河南(朱文)

 

 

 

《晋爵高升图》 1674年 时年55岁 现藏故宫博物院

 

款识:乔木柱石好爵糜之 康熙十三年甲寅九月画呈 绣陵老公祖世台教 龙眠弟方亨咸

 

钤印:方亨咸印(白文)邵邨(朱文)庞谷(白文)

 

 

 

《草书》 1675年 时年56岁 现藏故宫博物院

 

款识:乙卯五月临 方亨咸

 

钤印:方亨咸印(白文)邵村(朱文)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朱文)

 

 

 

 

 

 

 

《五苗图》 1676年 时年57年 现藏上海博物院

 

款识:丙戌秋八月书于长安之里家街邻舍

 

钤印:方亨咸印(白文)字曰邵邨(朱文)方龙瞑(朱文)

 

 

 

 

 

 

 

题跋所记:清梁清标曾梦一人授以宋绣,上有苍松百尺,树底青葱出五苗,旁有“五苗图”三字,适逢此时梁生第五个儿子,即以“五苗”名其子。广陵(扬州)汪懋麒赋百字令词为纪,并应汪懋麒调填词一阙录于图上。

 

此图画面十分简洁,笔法坚实细劲,树石以干笔皴擦渲染而成,显得苍厚结实。寓意吉祥,刻画细致入微,故临摹者甚众,也反应了当时重男的传统思想仍为主流,即使文人大雅之士亦是如此。

 

 

 

 

 

《草书》 1676年 时年57岁 朵云轩2014年春拍 成交价3.45万

 

款识:丙辰孟夏书似尔翁年词宗正亨咸

 

印鉴:方亨咸印(朱文)字曰邵村(白文)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朱文)

 

方拱乾与宣城梅氏早有交往,崇祯丁丑年(1637)为施闰章太岳母梅氏赵孺人写过挽诗, 顺治丁亥年(1647)又为施闰章太岳丈梅复予写过祝寿诗,所以在崇祯丁丑年或之前,方与施就有可能相见相识。顺治丙戌年(1646)施闰章与方孝标、方亨咸兄弟同赴江南乡试,同时中举,有同年之谊。从顺治乙未年(1655)之后施闰章与方拱乾父子才有更深入的交往。乙未(1655)春,施赴京补刑部广西司员外郎,四月抵京,丙申(1656)秋奉使督学山东才离开京城。这段时间,施不仅与丁澎、严沆等六子相唱和,号为“燕台七子”,同时也与方氏父子有较多的接触与交流。

 

 

 

 

 

 

 

《秋水伊人图》 1677年 时年58岁 天津文物2010年春拍 成交价2.42万

 

款识:秋水绕深 秋山寂历 竹径虫寒 伊人与息 康熙丁巳三月之莱客舍书 龙眠方亨咸

 

钤印:方亨咸印(朱文)字曰邵村(白文)

 

乙未(1655)七月方亨咸恤刑楚粤,施闰章作诗《送方邵村同年恤刑楚粤二首》为他饯行。 丙申(1656)春,施又作《怀方邵村使湖南》。己未年(1679),施作《祭方邵村文》。此外,施还作了《简方吉偶同年索画》《与方邵村》等诗文。方也作有《题施愚山同年所藏偃松图歌》。施润章是清初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师法北宋古文大家欧阳修、曾巩,绵密流畅;诗尊李白、杜甫,被誉为“尊唐派”首领,与当时山东诗人宋琬齐名,号“南施北宋”。

 

 

 

 

 

《草书》1679年时年60岁道明2009年春拍成交价16万

 

款识:醉中口号咏庭草方亨咸

 

钤印:邵村(白文)方亨咸印(白文)祖孙御史父子翰林及第进士(朱文)

 

此作当是方亨咸中年后之作,亦是传世方亨咸极为精妙的作品之一。笔锋的细腻变化和布局的秩序感,莫不体现董书的奇妙,偶以丰腴秀润的笔势,别见欹正之变化,其间透露着米书之消息,是方亨咸“诸家杂出”之典范。妍丽古雅之间不乏潇散流美之神韵。或谓清初临帖多失之浅薄,“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方亨咸的这件书作却让我们看到被当今奉为神妙的王铎、倪元璐书风之外的一道别样的风景。

 

 

 

《草书》 匡时2013秋拍 成交价50.6万

 

 

 

《草书》 河南万邦2010秋拍 未公布

 

关于方亨咸书法,《桐荫画论》称“精于八法”,李雅说他“善书翰,落笔冠绝当世,海内购求者重趼而至,积缣充栋。公不惮寒暑,悉以给之,童子村妇不靳也”。可见,在当时他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家。然而方亨咸的书画作品“存于世者寥寥无几”。

 

 

 

《草书》 匡时2009春拍 成交价11.2万

 

 

 

《草书》 匡时2012春拍 流拍

 

清初书坛“帖学”风行,论者以为与康熙帝的好尚介入有关,自此书坛帖派书风笼罩,习书莫不以“二王”。下继米元章、赵孟頫、董其昌,亦步亦趋,一时柔美盛行,书家以讲求笔墨之趣味,以精致为指归,其间最声著者为姜宸英、沈荃等人。数百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当时书家的作品,不难发现,虽尚帖学,却性情品格或有不同,尤以查士标、方亨咸诸画人作书,或多或少地流露着对明代浪漫主义审美取向的怀恋,显现出画人潇洒自由的艺术个性。

 

 

 

 

 

《诗词十二首》 天津文物2013春拍 成交价21.3万

 

 

 

 

 

《书画合璧册》册页九开 嘉德2004秋拍 成交价18.7万

 

方亨咸是清初著名文人,作画出於自娱,不以谋生,故能不阿时好,因此就多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自由和自信,多了一份脱俗的雅趣。此册不论山水花卉,在圆融中有灵秀之气逸出,正是因为有书卷的蒙养,有性灵的投入。册后的书法,也可见文人的修养,自非凡笔。2004年在嘉德秋拍,当时7万起拍,以17万落槌,可见买家们对此套册页的珍重。此套册页至今尚未再次出现拍卖场上,估计现藏家子孙永宝之。

 

 

 

 

 

 

 

梅清《石室图》题跋匡时2012春拍 成交价212万

 

款识:无端岐路自年年又是清明旅食天襟袖襂褴尘影里鬓毛白尽春风前粉香十里巢梨树碧浸一川榆柳烟佳节但须酬酩酊途穷何必漫澘然清明近作书似子固老年世翁正邵村咸

 

钤印:方亨咸印(白文)

 

 

 

 

 

《秋逸图》 厦门保利2016春拍成交价23万

 

款识:白骑遂内书不俟车驾计吴人权道情怀急切当以时月待取作罪之言盖不以疑相府小缘心吞差八九弟常患常赢顿遇寒进口物多少新妇动止仰人钟太傅书草炳文判为右军所临似亦有见春晴花下偶临以质知者谓单论当否方亨咸

 

钤印:字曰邵村(白文)

 

 

 

赝品,书写时明显做作、故弄虚玄、技法功力均不够,笔力之间衔接也不贯气。

 

 

 

赝品,无论绘画或书法落款,均无方亨咸的功力和水准。

 

 

 

赝品,无论人物之线条或书法落款,均为民国低级好事者所为。

 

 

 

赝品,此作有着一定龚贤风格的特征,水墨用的也有味道。可惜点皴恶俗和书法功力不够。

 

 

 

赝品,民国所仿,山水也有一定黄公望风格的基础,可惜笔力和书法均不够。

 

 

 

 

 

《三君子》 嘉德2002秋拍 成交价1.32万

 

款识:乙丑夏日为周复词丈写方亨咸

 

钤印:方龙眠(朱文)方亨咸印(白文)

 

此幅作品无论兰花的线条或灵石水墨书写,或是浓墨竹叶的挥洒,都是有着大写意的水墨味道。两枚方亨咸的印章,细看之下亦非方亨咸的那种刀刻力琢的金石味,而绘画亦无方亨咸的文人气息。再看款识的年代是乙丑年即1685年,斯年方亨咸已去世4年了,难道是史料记载错误?应为赝品。

 

我们本篇没有过多介绍方亨咸书法绘画的实操技法,用方亨咸自己语言:“绘事,清事也,韵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刻画镂研,终一匠作耳,何用乎?此真赏者所有有雅俗之辨也”。其绘画笔法厚重质朴,山石树干皴擦渲染,苍莽结实。偶有山水的细笔刻画入微、空濛若霭、景致深远。其书法出于二王钟太傅,而后董书的奇妙和米书的踪影兼而有之,洒脱之中有股古朴的神韵。总之方亨咸的书画拥有文人的才气和诗人的情怀,还有身前名重一时的权贵,所以他的作品存世并不多见,应为后世藏家们所珍赏。

 

原创文章:叩山问水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