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128 (金陵八家 龚贤 3)
名称:龚贤 1687年作 湖山天青 立轴
材质、形制:立轴 水墨纸本
尺寸:102×61cm
创作年代:1687年作
款识:积水满湖添为绿,秋山隔岸映天青,自家惯住钓鱼处,新截杉松构一亭。半亩龚贤画并题余,丁卯上元。
印文:龚贤、半千、善人则亲近之、水玲珑山馆、淡中有味
名称:龚贤 溪岸林屋 立轴
材质、形制:立轴 水墨纸本
尺寸:97×64cm
款识:作画者多矣,识画者几哉?传作画者皆识画又是圣手识画者,即不能画庸何伤世之画者。聪慧绝伦而游心艺学今之画者不过与蒙师庸医借以为糊口也,而画非小技也,与生天生地同一年。当今天地升沉山川位置为之者手清观画手。龚贤画并记。
钤印:[龚贤之印] [淡中有味]
收藏印:[沅澧兰] [秋雨] [吴郡刘恕所藏]
名称:龚贤 松亭远山图 镜心
材质、形制:纸本
尺寸:78×23.5cm
备注:徐邦达题裱边,原地质部部长孙大光旧藏。
龚贤(约1619-1689)字半千,号柴丈、半亩。祖籍江苏昆山,约在少时移居南京,曾一度迁扬州、泰州和海安。康熙五年(1666年)定居南京清凉山下,筑半亩园,栽花种竹,赋诗作画兼教学生,终其一生。周亮工《读画录》说他“性孤僻,与人落落难合。其画扫除蹊径,独出幽异。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信不诬也!”
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指其风格之独创。而这独创之风格来自于积墨。梳理山水画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最黑的面孔,那就是龚贤。他从米氏云山得到启发,逐步改造旧法,由白到灰,再到黑,把积墨之法用到了极致,形成了自我独创的风貌。
龚贤晚岁在一件《师董巨山水》中自题曰:“画必综理宋元,然后散而为逸品。虽疏疏数笔,其中六法咸备,有文气,有书格……孟端(王绂)、启南(沈周)晚年以倪(瓒)、黄(公望)为游戏,以董(源)、巨(然)为本根。吾师乎!吾师乎!”他在这里精辟的指出了神品与逸品的关系,即“本根”与“游戏”,这是中国画最高层次中,两个不同境界之间的关联。其实这正是龚贤一生艺途的总结,他追求董、巨为代表的神品境界,这是他艺术的“正派”;同时向往倪、黄所标志的逸品境界,成为他艺术的“别派”。龚贤的正、别两手,是艺术上的张与驰,是生命的节律。
此为闽客所作山水,属于龚贤的逸品。不是早期的“白龚”,不是中期的“灰龚”,也不属于后期的“黑龚”。画无署年,从画风、款书分析,大约是龚贤六十岁前后的作品。
图以前、中、后三段写就江南山水。前作疏林坡石,树三组,株株有别,或作横划,或为圆点,或作松针,或为夹叶,垂枝、介字夹杂其中,高低横斜,参差错落,疏密得当。运笔方中见圆,且时有波折,老而秀,苍而润,是典型的龚氏笔墨。中为小洲茅亭,后作对岸山峦,层层推远,疏朗松秀中寓着沉雄的功底。我们称其为逸品,是因为它的笔墨气息与倪、黄有合,疏落的笔墨中,含着文气和书格。合着前贤的传统,又备着自我的风神,这是龚贤成功的标志。
画上端作者以行书作题:“客有自闽中缄书索画者,因作此纸以报。不识能上方比玉,下敌友介否?石城龚贤。”所说比玉,即宋珏(1576-1632),晚明山水画家,福建莆田人,比玉是他的字;友介,应是有介,即许友,清初画家,福州人,擅画枯木竹石,有介是他的字。龚贤为福建客人作斯图,因此想到了前后两位福建画家,并戏问道:比之他们如何?有趣的是,三百年后,徐邦达老师在右侧边跋中作了回答:“以余观之,实均不逮半千之深厚精到耳!”是的,宋珏与许友的成就,在今天看来,距龚贤远矣!
裱边上还有“小万柳堂”、“廉泉印信长寿”、“南湖鉴藏”、“正大光明之室鉴藏书画之玺”诸印。前三方为一家,即廉泉(1868-1932,无锡诗人、鉴藏家)、吴芝瑛(1866-1934,诗人、书家,与秋瑾交谊极深)夫妇的“小万柳堂”。后一方为孙大光先生(原地质部部长,书画收藏家)藏印,图中“四味书屋”一印亦其所钤。这些印记告诉我们此图的收藏经历,添增了历史感和画外的联想。
名称:龚贤 草庵丘树 镜心
材质、形制:纸本
尺寸:18×58cm
名称:龚贤 匡庐瀑布 立轴
材质、形制:水墨纸本
尺寸:212×70cm
按:龚柴丈一生诗书画“三绝”于世,以其“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严谨创作态度和匠心独运的“积墨法”一扫文人游戏笔墨积习,别开山水画生面,数十年执金陵画派牛耳,而在清初画坛旗鼓称雄!对于自身的艺术,他始终抱定极大自信,在一段画跋中说道“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相得,而画之能事毕矣。我用我法,我法尽,而我即为后起之古人。”同时期的石谷王翚也赞其曰:“如此笔墨,当真世间所无!”
此幅以“高远”法写匡庐峻拔之美,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笔墨苍厚,千笔万笔而成,画面“满”而不塞,以云带、流水透其气,是完全成熟的“黑龚”面目。观其此作曰“拙”,曰“重”,曰“大”,气象磅礴、包罗万有!传达出他“可登、可涉、可止、可安”的艺术境界追求,正如其自身所说:“大丘大壑,非读书养气,闭户数十年,未许轻易下笔。古人所以传者,天地秘藏之理,泄而为文章,以文章浩瀚之气而为书画。”
本幅虽只留名款数字,却以自题长诗为诗塘。所书七言咏匡庐古风,见诸其《香草堂集》,诗有画意、画含诗味,书法出入钟王,自成家数,与画作并称双美。而这种样式的作品,在龚贤传世画作中亦堪称绝无仅有!
名称:龚贤 山水 立轴
材质、形制:设色纸本
尺寸:133×49cm
名称:龚贤(1618-1689) 古木幽居图 立轴
材质、形制:水墨纸本
尺寸:135×67cm
名称:龚贤 山水
材质、形制:立轴?水墨纸本
尺寸:102.5×61 cm.?约5.6平尺
钤印∶龚贤、半千
款识∶积水满湖添过绿,秋山隔萍映天青,自家惯坐钓鱼处,新截杉松指一亭,半亩龚贤画并题余丁卯上元。
名称:龚贤 悬寺壁上 立轴
材质、形制:水墨纸本
尺寸:105.5×48.5cm
名称:龚贤 楼阁清晖图
材质、形制:立轴?水墨纸本
尺寸:193×62 cm.?约10.8平尺
钤印∶龚贤之印、半千
款识∶中峰转苍翠,楼阁抱清晖,树古鸾凤集,云深锺磬微,石潭谁暂到,瀑水不停飞,我欲携琴卷,仙家静可依。半亩龚贤。
藏印∶缘蕉山馆、碧琅琳山馆珍藏
名称:龚贤 溪山万壑
材质、形制:立轴?水墨绢本
尺寸:150×57.5 cm.?约7.8平尺
钤印∶龚贤、钟山野老
款识∶翠嶂飞鸟云气虚,焚香静坐林中屋。碧树风生鸾凤飘,陶葛笋班应有待。玉系咫尺秦萧韶。半亩龚贤。
藏印∶良斋浏览所及、曾在鲍以文处、元鉴斋、曾藏钱梦卢家、唐翰题审定
名称:龚贤 ?山水
材质、形制:镜片?水墨绢本
尺寸:24.5×17 cm.?约0.4平尺
名称:龚贤(1618~1689)溪山欲雨图 立轴
材质、形制:水墨绢本
尺寸:89×46.5cm
款识:钟楼曾上四窗虚,日日焚香读道书。恰有数峰遥对降,胜临秋水看芙蕖。画为赞翁先生。龚贤。
钤印:龚贤印(朱白)半千(朱)
签条:龚半千山水真迹,个簃王贤题。钤印:贤(朱)
说明:王个簃题签。
名称:龚贤 江村幽居图 立轴
材质、形制:
尺寸:71×43cm
秋晚人家 清 龚贤
纵一九○厘米 横八二.八厘米
这是龚贤条幅山水中的优秀作品,构图、树石以及烟岚之气的表现皆极精妙。画面构图打破常规,从山底到峰顶填得很满,而由于两汪池水一条大堤横贯其间,使画面产生了实中有虚的清空感;亦因大堤的走向形成了画面的『S』形构图。画幅下部丛树的组合,以及横点、竖点,圈叶、点叶等各种树叶的表现,繁而不乱,疏密有致,手法十分丰富。山石的勾勒、皴擦、点苔,淡而有韵,厚而不板。山腰间烟岚迷蒙之气,虚中蓄实,无画处皆成妙境。
千山夕照图
纵一九五.五厘米 横五三厘米
重峦叠嶂,古寺深藏,林木茂盛,夕阳西照。此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繁简得体,浓淡相宜。先勾山、树,再以干笔皴之,形成灰调子,再复皴数遍,层层积墨,苍翠欲滴。疏树丛林点写勾画,笔笔清晰,疏朗劲秀。图左上自题并钤『龚贤之印』和『半千』印。
云林山居图
纵一九四.二厘米 横九八厘米
善于用墨,为龚贤一大特色。他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画多取材于南京一带的真山真水,作画多见繁笔,但繁中见简,墨色浓重,苍茫浑厚。此图即能较好地反映这一特点。图上方自题:『挂壁飞泉同夜月,月光来处四窗虚。山中满地白云湿,不是楼台不可居。半亩龚贤画并题。』下钤『龚贤』和『钟山野老』印。
樵意图
纵九一.五厘米 横四一厘米
是图乃龚贤率意之作。勾枝点叶,信笔而出,皴擦点染,轻松自如。画幅左上山石空蒙处作者诗题:『樵人腰斧上山去,去斫生柴带野花。中路放歌思换酒,夕阳影里是吾家。』
半千老人山水图
纵二三.二厘米 横五二.四厘米
整幅画面笔墨沉酣,淋漓滋润。水墨写丛树、山石,层层相叠,近景坡石以重墨为之,勾皴坚实,渲染浑穆,浓墨点苔,尤见神采。坡上杂树蓊翳,高低参差,掩映得势,浓淡互照。远处山石以淡墨反复皴擦,浑厚苍润。此小横幅原为册页,故仅有『半千』一印而已。
云岭残曛图
纵二○八.五厘米 横一○六厘米
是图气势恢宏,浑厚苍秀,用笔方折,用墨层层染渍,致使山峦阴阳向背,变幻莫测,意境幽远。画面效果与自题诗相得益彰。自题云:『谷口峰根尽吐云,上方新月映残曛。今宵预有吹笙约,盼望诸天鸾鹤群。半亩龚贤画并题。』下钤『龚贤』和『钟山野老』印二方。
山水图(部分)
此图在龚贤的传世作品中颇具代表性。近景画坡石丛林,楼阁隐现其间,远景山峦交叠,烟云缭绕。画树干挺枝疏,少皴多白,明快透亮。树叶层层加墨,变化多样,山石块面结构以劲挺的墨线勾出,再以干笔多次皴擦,皴笔与轮廓相互交融,光影明暗层次丰富,『皴处色黑为阴,不皴处色白为阳。』(《半千课徒画稿》)整个画面真实地描绘了湿润多雨的江南山林景色,极具生命力。
山水图
纵一九○厘米 横九二厘米
山头茅屋数幢,山下溪桥亭台。画幅左上作者自题:『已在山头制隐居,半堆酒瓮半堆书。下来渡水多风处,添得亭台往钓鱼。』画面表现的或是作者本人的『隐居生活图』。龚贤隐迹的清凉山,与画面景象相类似,只是图中增添了突兀的山峰与山腰云烟,当是作者源于自然而不囿于自然的艺术处理,意在加强隐居主题的深化和笔墨的意境。
山水图
纵二八.四厘米 横五三九.三厘米
此图群山起伏,怪石嶙峋,平缓葱郁,俨然一派江南山水景象。山峦或反复皴染,不厌其烦,或劲勾薄染,淡泊爽朗,或以干皴代染,或以点厾为皴,疏者尽疏,密者愈密,黑白对比,虚实相生。作为一幅展现庞大而复杂场面的山水长卷,无论是作品的整体感、画面气势,或者是细部安排、节奏变化,都表现出娴熟的造景能力。从自跋的雄浑书体、简略化墨法以及画面空间感等方面来看,此图有可能作于一六七五至一六八○年间。画后有作者题记与黄子湘题跋,并钤有『无为庵主人真赏』鉴藏印。此幅曾为新安王氏收藏。
山水图(之一)
纵二七.一厘米 横四二厘米
山水图(之二)
纵二七.一厘米 横四二厘米
山水图(之四)
纵二七.一厘米 横四二厘米
回复举报|13楼2012-01-22 20:30
山水图(之五)
纵二七.一厘米 横四二厘米
山水图(之六)
纵二七.一厘米 横四二厘米
从画面风格来看,此图册应属于龚贤从『白龚』风格向『黑龚』风格转变的过渡时期,即四十岁左右的作品。积墨不重,简笔无皴或少皴,笔带枯涩,其光感远不如后期作品的突出、明显,但已见其发展端倪。山石脉络清晰,给人一种明朗雅秀而又苍茫浑穆的气息。本图册为九开,今选其六页。册后有龚贤自题五言诗,并钤『龚贤』和『钟山野老』等印,以及『无为庵主人真赏』、『李乾初藏』、『静泉曾观』、『温印汝适』等鉴藏印。
山水图(之一)
山水图(之二)
山水图(之三)
山水图(之四)
龚贤为『金陵八家』之首,其画法融会董源、范宽苍茫平淡、雄浑厚重的特色,高标独立,不落窠臼。所作章法奇特,出人意表,用笔落墨,沉郁浑厚,浓密润泽,尤以积墨见长。层层积染的林木、峰峦,显得莽莽苍苍,生气勃勃。款署『龚贤』,钤『龚贤之印』、『半千』二印。
辛亥山水图
纵二四.一厘米 横四四.七厘米
辛亥为康熙十年(一六七一年),龚贤五十三岁,已置半亩园定居清凉山下,这是他历尽人生艰难之后,最为安定的时期,是其潜心创作的阶段。是图写山峦起伏,层林尽染,江流似带,帆影翩翩之景。两岸夹山,反复皴擦点染,不厌其繁,不觉其腻,苍茫之气溢于其间。山上秋林,施以淡黄色,尤为醒目,有点睛之妙。
千岩万壑图
纵六二厘米 横一○二厘米
龚贤画山水,大都取材于南京一带景色,着意表现丰饶明丽的湖光山色,既真实又不一般化。此轴景象壮阔,画重峦叠嶂,勾皴纵横,树木丛生,云雾弥漫。山石是一次勾出轮廓,然后积染、皴擦,先干后湿,轮廓与皴染浑然一体,显得层次分明、雄浑厚重。画树木也层层烘染,湿润、浓郁,用墨注意黑白、虚实对比,使山林富有深远、光照感。图右款『野遗生龚贤仿』,钤『龚贤之印』。
山水图
纵一三六.六厘米 横四九.二厘米
此幅为龚贤定居清凉山半亩园之后的作品。写湖滨小景,山间茅舍,云起烟生,意境幽远。章法意趣似从倪瓒处得来,笔致偏于紧、薄、枯,转折偏于方硬,皴笔粗短繁密,由淡而浓,层层堆叠。自题『高居仍借石为台,爽垲从教八牖开。日日看山看不厌,几人舍事出城来。半亩龚贤。』下钤『半千』等印。
师董巨山水图
纵九八.六厘米 横五四.四厘米
此图作于己巳年(一六八九年)谷雨,应是龚贤最后的作品。大约在完成此图后半年,他便与世长辞了。该图笔墨苍厚,而局部细处(如松林等)则显懈怠,可见其精神和体力均已衰退。此图上方自题并钤印,天头处有张大千、溥儒题识。
烟岚幽居
名称:龚贤 梦树图 立轴
材质、形制:立轴 水墨纸本
尺寸:89×41.5cm
签条:龚贤暮树图精品作,白云山人题。
钤印:[白云山人]
名称:龚贤 山水 扇面
材质、形制:扇面 泥金水墨纸本
尺寸:18.5×50.5cm
名称:龚贤 1684年作 江村渔隐图 立轴
材质、形制:立轴 水墨纸本
尺寸:128.5×64cm
名称:龚贤 甲寅(1674)年作 丘壑溪径册 册页 (八开)
材质、形制:册页 (八开) 水墨纸本
尺寸:26×18cm×8
名称:龚贤 《墨笔山水》 立轴
材质、形制:立轴 绢本
尺寸:165×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