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154 五代 贯休 1

2018-09-18 17:35:19   
上一张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唐末,入蜀后称为禅月大师,善诗书画,画承阎立本风格,后自成一家。其风格奇古,造型夸张,富于装饰趣味。传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台寺的《十六罗汉像》,为宋摹本,绘释迦的十弟子,有唐画遗风。明末著名画家陈洪绶深受其风影响。

 

 【名称】五代 贯休 十六罗汉图

【年代】五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129.1厘米,横65.7厘米。日本高台寺藏。

十六罗汉均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受佛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供养而又济度众生。贯休笔下的这些罗汉,大都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即所谓“胡貌梵相”。画家塑造的具有“胡貌梵相”特点的罗汉形象,既与唐代佛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胡人形象的传统有相继承的一面;同时,由于唐代佛教艺术逐渐世俗化,形象越来越写实,而贯休所画则不类世间所传,而是更加夸张变形,变得奇崛怪异,使“见者莫不骇瞩”。这表明他的创作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

 

《十六罗汉图》,五代,贯休,绢本设色,每幅纵129.1厘米,横65.7厘米,日本高台寺藏 十六罗汉,均为佛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是受佛敕、永住此世而济度众生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与唐代佛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胡人形象是一致的。但唐时的佛像已渐趋世俗化,具有较强的写实性,贯休一改这种风格,他笔下的十六罗汉大幅度变形,变得怪异,富有神秘感和威慑力。 按玄奘法師所翻譯的《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即漢語的《法住記》),十六羅漢的資料如下:

 

(1)宾度罗跋罗堕阇(Pindolabha^radvaj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于西瞿陀尼洲。十八罗汉说——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2)迦诺迦伐蹉(Kanakavatsa)︰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北方迦湿弥罗国。十八罗汉说——欢喜罗汉:迦诺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3)迦诺迦跋厘堕阇(Kanakabha^radvaja)︰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于东胜身洲。十八罗汉说——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

 

(4)苏频陀(Suvinda)︰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北俱卢洲。十八罗汉说——托塔罗汉: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5)诺距罗(Nakula)︰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南赡部洲。十八罗汉说——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6)跋陀罗(Bhadra)︰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于耽没罗洲。十八罗汉说——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7)迦理迦(Kari^k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布于僧伽荼洲。十八罗汉说——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

 

(8)伐阇罗弗多罗(Vajraputra)︰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十八罗汉说——笑狮罗汉: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9)戍博迦(Ji^vaka)︰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香醉山中。十八罗汉说——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10)半托迦(Panthaka)︰与自眷属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于三十三天。十八罗汉说——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11)啰怙罗(Ra^hula)︰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毕利扬瞿洲。十八罗汉说——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12)那伽犀那(Na^gasena)︰与自眷属一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半度波山。十八罗汉说——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13)因揭陀(An%gaja)︰与自眷属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广胁山中。十八罗汉说——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14)伐那婆斯(Vanava^si)︰与自眷属一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可住山中。 十八罗汉说——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15)阿氏多(Ajita)︰与自眷属一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鹫峰山中。十八罗汉说——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

 

(16)注荼半托迦(Cu^l!apanthaka)︰与自眷属一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于持轴山中。十八罗汉说——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为人尽忠职守

 

《十六罗汉图》不管从创作风貌上看,还是从笔墨技巧上看,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画中用笔虽细却凝练遒劲,长线条连绵不断,转折圆润有厚重感。《宣和画谱》曾赞贯休的《十六罗汉图》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晚唐时期,工笔重彩人物画,再也没有出现盛唐时的繁荣和辉煌,而这一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却是蒸蒸日上,在绘画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人物画,并影响了人物画的趣味走向。晚唐时,佛教禅宗已得到了发展,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相标榜。五代时,道教、佛教并盛,寺院中的壁画,仍然受到重视。前蜀、后蜀僻处西陲,五代的战乱,对这里并没有多大影响,所以政教平治,社会安宁,蜀主又奖励提倡绘画,于是人才辈出。中原画家多把蜀地看成乐土,纷纷西去避乱,促成两蜀绘事的兴盛,成为绘画艺术的中心。贯休是当时蜀地画家中最有名的擅绘道释的画家,而且他还创造了风格怪异的宗教人物画。 贯休所绘罗汉,有的庞眉大目,有的高颧隆鼻,面貌都是“胡貌梵相”,这种奇异之相,立意免俗。据史料记载,贯休曾说,这些“不类世间所传”的佛教人物形象,是他“梦中所睹尔”。我们大可不必信梦中所睹之物,但这些梵像却是贯休冥思悟对禅学的产物,是禅宗境界的幻化。现藏于日本皇宫内厅的这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据日本学者鉴定是宋初摹本,是最接近贯休原作的作品。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