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156 南宋 宫素然

2018-09-20 11:01:05   
上一张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宫素然,南宋时贵州镇远人。一说镇阳(今河北正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女道士,杰出的女画家。生活在南宋高宗(公元1127-1162年)时代。她以白描人物画见长,创作有传世名作--人物长卷《明妃出塞图》,在画中寄托了她忧国忧民的情怀。该画于清朝咸同年间流入日本。

【名称】南宋 宫素然 明妃出塞图
【年代】宋代
【简介】卷,纸本,水墨,纵30.2厘米,横160.2厘米。(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关于此图的作者及时代,学界颇有争议。此画的构图与人物造型与张踽的《文姬归汉图》极为相似,图中绘西汉元帝时宫女王嫱(字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子,与随从行出塞外的情形。寒风迎面,景色荒凉,人物形象刻画极为真实生动,笔墨技巧纯熟,线条勾画细致流畅,以淡墨稍染衣褶、马体,粗笔淡墨,几笔便写出塞外苍茫萧瑟的环境特点。人、犬、马的动作体现出风之肆虐呼啸,也反衬出王昭君镇静、从容的精神面貌,是一件难得的传世佳作。

款署“镇阳宫素然画”,款上钤朱文大印“招抚使印”,图上钤有“笃斋审定”、“竹林书屋”、“棠村”、“蕉林书屋”、“蕉林居士”、“蕉林梁氏书画之印”、“归安陆学源笃斋收藏”、“学原长寿”、“伯鸾后人”、“壶公经眼”、“剑泉平生癖此”、“完颜景贤精鉴”、“景氏子孙宝之”、“学源过眼”、“冶溪渔隐”等鉴藏印记。卷末拖尾有陆勉、张汤、张宁题跋,它是一件经金代至清代收藏有绪之珍品。

 

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内涵,是以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即明妃)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故事为内容而绘制的手卷式作品,描绘王昭君(即明妃)与随行人员艰苦出塞的情形。

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全幅气势开合起伏,将艰难行进在寒风凛列的朔野之中的和亲队伍的情境绘制出来,非常真切地再现出了昭君出塞的动人场面。

 

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绘一队人马正在迎风行进的情形。全卷共12人,分为四组人物来进行描绘。

 

起首组为两人在前骑马执导,前面一人转首以手遮面前进,后一人挽旗低俯身躯前行,手中旌旗被大风吹拂后仰。马后跟随一匹小马驹,随母马踟躇于寒风之中。这一组人物作为队伍的先导,拉开了出塞前行的画面。

第二组则以王昭君为中心进行描绘,前有两马夫挽缰,缩肩挽袖艰难地引马前行。王昭君则头戴貂冠,身著胡服,右手挽马之鬃毛,左手遮住下巴,似挡住阵阵寒风的侵袭、吹拂,双目平视远方,眼光中流露出坚毅的神色。身后一女伴右手抱琵琶,左手遮面部,回首而望。作为画面中最为主要的一组人物,王昭君显然为特意刻画的部分,前有牵马部卒引导,后有女伴侍从护卫,以突出其特殊的地位。尤其女伴所抱琵琶,更暗示出王昭君的身份,有着深刻的内在喻指含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寒风凛例的边远荒漠中,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恐怕不可能生存下来。幽怨、哀伤和美丽的情感之物,似乎都隐隐寄寓在这- -怀抱的琵琶之中。

第三组则有七人七马,为护送、迎接王昭君的各级官员,前面一人为汉装官员,其头部紧紧包裹在厚厚的冠服中,左手以扇形物遮住面烦,似乎为眼前的寒朔气象所震惊而陷人沉思状态。他身旁的骑马胡服官员当为级别最高的迎接官员,正微弯身躯,执鞭匆匆催马而行,目光流露出些许不安和沉郁神色。身后数人作为伴送官员,或侧身,或作低语交谈状,或露疲倦之容,或带倔强、跋扈之气,亦随众匆匆前行,以尽自己的职责。

最后一组仅有一人,亦胡服装扮,正按马匆匆赶来,呈策马欲奔状,目光沉稳地看着前方的人马,流露出坚凝的神态,右手臂上站立一海东青(猎鹰),马前一猎犬亦随之欢快地奔跑前行。

 

宫素然根据金宣宗贞祐年间以卫绍王之女岐国公主进行和亲故事而创作的作品,所以才将之命名为《明妃出塞图》:“九年甲成春三月,驻跸中都北郊。诸将请乘胜破燕,帝不从。乃遣使谕金主日汝山东、河北郡县悉为我有,汝所守惟燕京耳。天即弱汝,我复迫汝于险,天其谓我何。我今还军,汝不能犒师以弭我诸将之怒耶。金主遂遣使求和,奉卫绍王女岐国公主及金帛、童男女五百、马三千以献,仍遣其城乡完颜福兴送帝出居庸。” (《元史。太组本纪》) 蔡文姬归汉是由少数民族部落回归中原王朝,而昭君出塞则是从中原明廷远嫁朔漠部落,二者所蕴含的文化、历史、政治意义显然截然相反。且此时的金期相对于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无疑是中原王朝,却被迫以卫绍王之女岐国公主与蒙古和亲,对于金朝来说,无论如何都有一种屈辱感;所以时人才有将《文姬归汉图》移植《明妃出塞图》的创构。从画面中所出现的随行人员的蒙古人装东(婆焦头),就已经非常鲜明地点出了此卷的创作主旨。

 

宫素然《明妃出塞图》以当时契丹人、蒙古人形象为模型,创造出了非常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造型极为传神,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也都非常符合画中人物的身份。画中人物的动感很强,儿平没有任何背景描绘,仅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马匹前行的动势,就将沙尘迷漫、寒风凛冽的北方季候逼真地再现出来,这亦是这件画卷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人物衣纹线用笔富有特色,画家勾勒衣纹线后,又在线条周围以谈墨进行渲染,使衣纹褶皱处具有很强的凹凸感、立体感,胡须,衣纹、马鬃以及胡服上的兽毛纹理,也都刻画得极为精细,呈现出皮毛颇为“强烈的质地感来。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在用笔,上已经没有早期金代画家劲锐简放的笔墨格调,而呈现出了细秀飘逸的审美格调。

 

张锡题跋说:风沙无情玉颜老,尤物自合理青草。和亲嫁女计已疏,后宫美人何足道。天涯一死何须嗟,漫将哀怨归琵琶。琵琶中国弹未已,有人转眼悲胡笳。颇觉良工心独苦,老夫对话伤今古。

 

《明妃出塞图》题跋、铭记甚多,画卷上有“镇阳宫素然画”,并钤“招抚使印”朱文印,知其为女道士宫素然所作。上有题跋多首,并钤有历代收藏鉴赏家的鉴藏印多枚,显然经过了多家的收藏,为一件流传有绪的杰出人物画作品。梁清标鉴藏钤印有:“冶溪渔隐”“蕉林书屋”“蕉林居士”“竹林书屋”朱文长方印、“棠村”“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朱文方印、“伯鸾后人”白文长方印、“蕉林居士”白文印;最其溶鉴藏印有:“剑泉平生癖此”“景氏子孙宝之”朱文方印,陆学源鉴藏印有:“归安陆学源笃斋收藏”白文印、“笃斋审定”“宜公三十五世孙”“学源过眼”朱文印、“学原长记”白文印;完颜景贤鉴藏印有:“完颜景贤精鉴”朱文印。又有“壶公经眼”朱文印。鉴赏题跋则有陆勉、张锡、张宁的手书诗文题跋。民国以后,此卷散佚海外,经日本阿部房次郎递藏,最终收藏于日本大版市立美术馆。

 

 

宫素然(公元1127-1162年),女,贵州镇远人,南宋镇远州女道士。她以白描人物画见长,创作有传世名作——人物长卷《明妃出塞图》一幅,在画中寄托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该画于清朝咸同年间流入日本,被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明妃出塞图》纸本,水墨,纵30.2厘米,横160.2厘米。

由于正史上没有留下宫素然的文字资料,所以关于她的具体情况一直众说纷纭。例如她的祖籍就有三种说法:一是河北定州说,二是贵州镇远说,三是河北正定说。

金朝时定州为金首都中都的直辖地域,定州离金朝首都比较近,为她了解对来自大漠的北方民族的生活和文化提供了条件。资料显示,宫素然是个道士,这可能与定州的道教氛围有关。定州道教历史悠久,道教文化比较丰富,自西汉一直到宋,出过不少道教人物,这大概是宫素然作为—个女性也加入其中的重要基础。由此看,说她是定州人比较符合情理。

 

宫素然的画作肯定不少,可惜只有一副传世,即《明妃出塞图》。该画于清朝咸同年间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画面描绘西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出塞和亲跋涉塞外路上的情景。作品描绘的虽是汉代故事,但图中人物均为女真族装束。画面背景荒凉,没有树木山川,主要通过人物情态和风沙来表现出塞景象。该画人物形象刻画极为真实生动,笔墨技巧纯熟,线条勾画细致流畅,是一件难得的传世佳作。

图中两人策马前行,一人肩扛黑色旗,塞外朔风正厉,飞沙扑面,两人均缩颈弓身,其中一人抬臀遮挡风沙,连马也都低首缓行;王昭君与一女侍骑马随后,昭君身穿胡服,左手上举置于颔下,神态从容,两马夫在前徒步揽辔,女侍手抱琵琶转颈以避寒风。其后一组由三名汉吏四名胡使作护送,人马聚拢在一起,汉官员持重端肃,匈奴武士粗犷强悍,呵冻衙寒而行,衣带、发辫随风飘举。最后一人驾鹰策马殿后,并有猎狗随行。

 

宫素然为何要画这样一幅看上去很凄凉的画?是想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愫?是宣扬民族团结还是不满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抑或是对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悲愤和呐喊?宋之后历代画评家都有不少猜测。其实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宫素然的立意和构图,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着力刻画,全面展现了自己作为女性的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较深的文学修养,用实际成果证明了女性的才华,也奠定了自己作为古代第一位女画家的地位。

另外,自从汉朝宫廷画师毛延寿,因为绝代美女王昭君未向他行贿,而故意把她画丑,致使她得不到汉元帝的宠幸。及至后来汉元帝搞清楚事实真相后,王昭君已被送到匈奴,汉元帝后悔不已怒杀毛延寿。不知是后来画家怕惹祸上身,还是什么原因,反正从汉之后时间过了一千多年,其间再没有入画过王昭君。

直到1100多年后,宫素然这位古代第一位女画家,才又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画了一次王昭君,从她女人的独特视角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她心目中的王昭君形象。女人画女人,又是第一次,这在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有着不寻常的特殊意义。今天作为历史信息来说,我们保定的这位女画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