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219 五代 巨然

2018-11-27 09:16:0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巨然,江宁(今南京)人。生卒不详,五代宋初画家。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元寺僧。善画山水,深得佳趣,知名于时。笔法师董源,早年着力刻划形象,用长披麻皴画山,山顶金画矾头,晚年逐渐趋于淡泊,追慕自然。与董源并称“董巨”,为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一支。并与五代荆浩、关仝和董源并称五代至宋间四大山水画家。其作品有《夏景山居图》、《夏日山林图》、《秋江晚渡图》、《溪山渔乐图》、《云岩萧寺图》、《秀峰图》、《遥山渔浦图》等,还有《秋山问道图》、《层崖丛树图》、《万壑松风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烟浮远岫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等传世。

 

【名称】五代 巨然 万壑松风图
【年代】五代
【简介】绢本,墨笔,纵:200.7厘米,横:70.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从此画的艺术风格看,当是画家的晚期作品。

 

【名称】五代 巨然 山居图
【年代】五代
【简介】绢本,墨笔,纵:67.5厘米,横:40.5厘米。日本阪斋藤氏董藏。

此图无款,亦未见历代著录,画法苍劲,笔墨厚重,层峦叠翠,叶茂林森,奇峰崛起,烟林清旷,咫尺千里。画群山丛林溪流桥杓竹篱茅舍的山居景色,笔墨松秀粗放,绘画技法以干擦为主,略施烘染,气韵潇洒,运笔自然,有山似梦雾,石如云动之感。右上钤有“天历之宝”大印,右下有明纪察司半印,可知曾为元、明内府收藏。

五代释巨然画作,传世甚尠,此山居图於二十世纪初流传到日本之后,几乎不再现身。原迹应该尚存人间,可惜藏家秘之不出。前阵子在图书馆借得内藤虎次郎所著《支那绘画史》一本,内有珂罗版印刷的山居图一幅,虽不甚大,赖得制版精良,扫描之后仍能窥得全貌。图上有元文宗“天历之宝”以及明“司印”,至迟是宋人作品。

 

 

 

【名称】五代 巨然 秋山问道图

【年代】五代

【简介】绢本,墨笔,纵:165.2厘米,横:77.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无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前人谓巨然之山水,善为烟岚气象,“于峰峦岭窦之外,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景趣也”。

 

《秋山问道图》是—幅秋景山水画。画上主峰居中,这是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山峰石少土多,气势显得温和厚重。与北方画派石体坚硬、气势雄强的画风,趣味完全不同。中部,山间谷地,密林之中茅屋数间,一条蜿蜒的小路,绕过柴门,通往深谷。茅屋中依稀可见一人坐于蒲团之上,右边一人侧身对坐,大约就是问道者。山高密林,寂然无声。正是谈禅论道,修身养性的极佳妙境。画面下段,坡岸曲折,树木偃仰多姿,水边蒲草,被微风吹得轻轻摇摆,多少体现出秋爽的感觉。

 

《秋山问道图》在画法上,山用淡墨长披麻皴,画出土多石少的浑厚的质感。山头转折处重叠了块块卵石(即矾头),不加皴笔,只用水墨烘染,然后,以破笔焦墨点苔,点得非常沉着利落,使整个大山气势更加空灵。顺便说一下,山水画中点苔的作用,它可以表现远处丛树、杂叶;可能表示石上青苔;也可以用它来打破一下皴法的单调,使画面更有精神,增加—种形式美。在这幅画上点苔相当成功,而且显示出巨然皴、染、点技法非常成熟。另外山顶中夹着矾头,使皴笔密中“透气”,有以虚映实的效果。当然矾头如果用得太多,则会造成景碎,破坏山的整体效果。

 

唐宋间,禅宗盛行,南方山水画派崇尚“平淡天真”。观此图,虽主峰耸立,却无坚凝、雄强之势,但见柔婉;曲山抱合处,密林丛丛,三二茅舍坐于其中,柴门洞开,引小径回旋,折入深谷;坡岸逶迤,有树木偃仰,碎石临流,蒲草迎风。令人幽情思远,如睹异境,如米芾所赞,“……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明润郁葱,最有爽气……老年平淡趣高。”“巨然山水,平淡奇绝。”巨然师董源画山用淡墨长披麻皴,层层深厚,山头转折处叠以矾头,用水墨烘染,不施皴,留白,苔点飞落,“用笔草草,近视之儿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整个画面气势空灵,生机流荡。

 

【名称】五代 巨然 层岩丛树图
【年代】五代
【简介】绢本,墨笔,纵144.1厘米,横5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山峦起于画幅的左下角,取侧入之势。山峰层峦叠嶂,山势奇峭险峻,林中小径,曲折环绕,虚实相生,意趣深远。另外,画中勾皴兼具,笔墨秀润,深得山水之真趣。本幅无作者款印。不过有明代董其昌的题识,称此为“僧巨然真迹神品”。

 

【名称】五代 巨然 雪图
【年代】五代
【简介】立轴,绢本,水墨画。纵:103.5cm,横:52.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据诗塘董其昌(1555~1636)的鉴定款题,定为五代巨然所作。巨然,南唐五代画家,南唐亡为开元寺僧,工画山水,以披麻皴描绘江南景物,画风平淡天真。

本幅构图大致可分为三景,主山双峰屏立,雄巖峻险,表现出奇峰积雪,霭霭幽深的北地景致,俨然具有北宋气度,而两侧锯齿状的岩块,看似突兀奇倨,但却有增强画作张力的视觉效果。中景楼阁隐现山石间,客旅行於山径上,近景则画河岸两侧,枯枝树石。山石皴法及造型似从披麻、卷云皴而来,林木方面,松针尖挺,枯枝似郭熙蟹爪,但运笔布墨极具画家个人的特质。笔法与巨然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格有别,可能是宋人宗法李成风格之作。

此图无款,宋明时曾为宫廷收藏,画上钤有“缉熙殿宝”大印,明纪察司半印及乾隆诸收藏印。诗堂上董其昌题“巨然雪图,董其昌鉴定”。明末为王时敏,后归昆山徐氏所有,清代收入内府,表现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其下坡陀冈阜松杉萧疏,山脚寒车马行旅,峰峦从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树欹屈多之势,坡石微用卷云法,已是李郭画派风貌,故此图绘制时代已在巨然之后。

 

【名称】五代 巨然 溪山兰若图
【年代】五代
【简介】轴,绢本,水墨,185.5×57.5cm。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五代 巨然 秋山问道图 绢本墨笔 165.2×77.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主峰居中显示出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法。此图上部一峰高耸云霄,中部两山合抱,山麓溪畔,曲径通幽,山中林间有茅屋数间,主客端坐于堂,点出了“问道”的主题。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土复石隐,圆浑厚实。山顶多“矾头”,坡石用长、短披麻皴描绘,不求奇峭而显得平和凝重。山体用淡墨烘染,而于山石之凹处以浓墨、焦墨点苔,以显现江南山水之湿润郁秀、生机流荡。笔性温和,不装巧趣。这就是董源、巨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描绘“淡墨轻岚”的江南山水的一整套“皴、擦、点、染”的技法。而巨然较之董源,除了在构图上汲取北派山水之密林重山,层次井然外,其笔墨也趋于粗放,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尤擅长用粗重的浓墨秃笔点苔,更彰显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巨然身为僧人,其画中也处处透漏禅机,所谓“澄怀观道”也,董源《龙宿郊民图》中描绘的生民群戏群舞的场景不复再现,代之以孤独、空寂、萧瑟,幽僻的意境。此图以“秋山问道”为名,一径曲折而入,深山之中独此一家,不知何处来客,向隐居的高人“问道”,令观者肃然感觉到场景之超尘脱俗、幽深静谧,感觉到禅宗宣扬的清澈澄明的禅心与空寂温静的大自然的融合。巨然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僧人大画家。

 

巨然 层岩丛树图 绢本墨笔

本幅传为五代南唐画僧巨然所作。975年,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巨然随之由钟陵到开封,将江南山水风格带入北宋宫廷。这幅画虽然画层叠的峰岭,却无意表现高耸雄峻之感,而呈现江南画风一片烟岚气象的特色。

特征说明

三座山峦向上堆叠,山与树的大小比例不似〈溪山行旅图〉与〈早春图〉悬殊,右侧有小径沿着山脚迤逦而去,显得平易可亲,呈现出平淡、天真的风情。

前景墨色清淡,山石若有似无,仿佛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相传巨然曾于学士院作烟岚晓景壁画,从这幅画可以想像当时宫廷中壁画的一种类型。

山顶的石块称为「矾头」,用以表现山石坚实的质地,米芾《画史》说︰「巨然少年时多作矾头。」黄公望《写山水诀》说︰「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是江南画派的特色之一。

山体上浑圆条畅的线条称为「披麻皴」,最适于表现江南松软的山石。饱含水分的笔触,营造出光影通透、水气氤氲的气氛,正如米芾《画史》所说︰「巨然明润郁葱,最有爽气」。

《宣和画谱》形容巨然的画︰「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真若山间景趣也。」这幅画中,由前景经过中景的丛林到远处,细路小径蜿蜒深入,造成可行可游的幻觉。

巨然,五代南唐画僧,江宁人。工画山水,师承董源,擅画烟岚气象,山川高旷之景,与董源并称「董巨」,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南唐后主降宋,巨然随至汴京,曾为学士院的壁面绘《烟岚晓景》壁画,当时称为一绝。

 

五代南唐 巨然 萧翼赚兰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萧翼赚兰亭图 绢本 浅设色画轴 144.1x59.6 cm

巨然是南唐著名的画僧,师承董源,北宋初年随李后主北降至汴京,居开宝寺,曾应邀为宫廷绘制巨幅壁画。巨然此件〈萧翼赚兰亭图〉立轴,保有江南画清润、秀逸的特征,但亦见华北巨嶂山水的因子,显示入宋之后,北方的自然景观和绘画传统给予巨然新的影响。此幅作品可以让我们观察到北宋宫廷画院内绘画交流的具体情况。

特征说明

本幅的构图,强调深远和高远的设计:画面右下方为前景,前景至中景一段由Z字形河谷切割,河曲延伸至画面中央的一座寺院,造成空间深入的效果;自中景而上,层峦叠嶂,山势垂直高耸,呈V字形布列,造成高远的气势。

前景呈三角状的圆形坡石,以粗疏的披麻皴描绘土山松软的质理,延续五代董源的古老画法,可以对照董源的〈寒林重汀图〉(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收藏) 。

远景峭拔的山峰成拳首状,与考古发现的十世纪辽代山水挂轴〈深山棋会图〉(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山形类似。一般认为这可能是巨然到京师之后,受到荆、关华北画风的影响。这也印证刘道醇形容巨然画「古峰峭拔,宛立风骨」的风格。

米芾形容巨然:「少年多作矾头」;刘道醇也提到巨然的山水:「于林麓间多为卵石,松柏草木,交相掩映,旁分小径,远至幽墅,于野逸之景甚备。」都可以来形容这幅画的特征。巨然是僧人,画中所呈现的是幽墅、野逸之景,无尘世繁闹之感。

 

巨然 溪山兰若图 绢本水墨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巨然 雪图 绢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巨然 万壑松风图 绢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巨然 山居图 绢本墨笔 日本阪斋藤氏董藏

 

巨然 茂林叠嶂图

 

传五代南唐 巨然 溪山林薮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佚名 仿巨然山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传巨然 秋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巨然,生卒年不详,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五代南唐画家,著名僧人。

早年在南京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同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于开宝寺。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扩展江南画派董源水墨山水画风的是他的门人——巨然。钟陵(今江西南昌),巨然是“受业于本郡(指今南京)开元寺”(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大约在这个时期,巨然成为董源的门人。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太祖赵匡胤灭亡南唐,后主李煜前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唐翰林图画院自然解体,不少画院画家被胁迫到汴京,在宋朝的翰林图画院里供职,如徐熙之孙徐崇嗣、董羽等。巨然在这种情形下从建业来到京师,居开宝寺为僧。

画名鹊起,曾为度支蔡员外作《故事》、《山水》二轴,画中“古峰峭拔,宛立风骨;又于林麓间多用卵石,如松柏草竹,交相掩映,旁分小径,远至幽墅,于野逸之景甚备。”(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又在宋朝的最高文化机构学士院北壁上绘制壁画,被当时的文人传为美谈,并赋诗颂之。

 

巨然在北宋期间,为谋求在北方的艺术地位,不得不效法李成之作,如仿李成的寒林山水,在构图和笔法上都略异于董源,但意趣仍是江南画。巨然的画艺远不及董源广博,专以山水为长。

巨然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以现存传为巨然的山水画为证,他喜作竖式构图,可能是宋初北方山水画多立轴的缘故。他的山水,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画中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爽气情人。这些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体相近。不同的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还在于巨然的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蒙之景,但画中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南唐后主降宋,随至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开宝寺,在学士院绘《烟岚晓景》壁画,为时人称赞。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泽,仿佛刚被水冲刷过一般。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很有贡献,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后人把他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