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338 元代 柳贯 跋褚遂良《倪宽赞》

2019-01-29 16:57:16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柳贯跋褚遂良《倪宽赞》,楷书,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柳贯(1270年-1342年),元代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今属浙江浦江)人,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系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是元代“儒林四杰”之一,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柳贯并称“儒林四杰”。据《元史·黄溍传》记载:“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柳贯官仅止于五品,禄不超过千石。但在当时文坛上影响不小,他的诗写得古硬奇逸,意味隽永,受到广泛尊崇,有人称他是“文场之帅,士林之雄”。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正是柳贯最得意的门生,宋濂曾这样记述柳贯的学问及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柳贯)读书博闻强记,自礼乐、兵刑、阴阳、律历、田乘、地志、字学、祖谱及老佛家书莫不通贯……濂虽不敏,受先生之教为深。”柳贯著名的文集有《金石竹帛遗文》10卷、《近思录广辑》3卷、《字系》2卷、《柳待制文集》20卷、《待制集》、《字系》、《近思录广辑》、《金石竹帛遗文》传世;先后从学者数千人,业成而仕,后多知名,其中最为著名者当为宋濂、危素、王褘、戴良等;泰定元年(1324年)擢升为太常博士,凡朝廷大典,必酌以古今而论定,人皆服其精审;泰定3年(1326年),出任江西儒学提举,秩满归乡杜门不出十余年,收徒授学,读书著述,沉潜于理学;至正元年(1341年),朝廷重用,起用为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元史》记载,柳贯至正二年(1342年)11月初九病逝于京城大都(今北京)。如今这座全国唯一纪念柳贯的旧祠堂,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气息。

 

 柳贯书法用笔一丝不苟,沉着淡定,起收转折周详,无一懈笔,几近笨拙板实;点画笃实,有隶书和魏碑意趣。结字方阔而略取横势;大小自如,因字成形。在挺然奇伟,体严法备的颜楷中,注入了隶法的古拙,庄而不拘,正而不板,别有奇姿逸态,具松龄鹤寿之象。 柳贯,生于1270,卒于1342年,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其先居河东解州今山西,宋高宗时南渡,迁杭州,后又迁浦江,今浙江浦江。

 

  柳贯为人正直端严,他曾为元代另一位书法大家李倜请谥号,李倜的儿子想请柳贯妥置李倜任临江路总管时遭江西肃政廉访副史臧梦解弹劾事,而柳贯则力排臧议,为李倜评反。柳贯博学多识,人品杰出,使其书法备受推崇。

 

  宋濂《元故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柳先生行状》称其“善楷法,工篆籀。京兆杜公本谓其妙处不减李阳冰。为文章有奇气,舂容纡徐,如老将统百万雄兵,虽旗帜鲜明,戈甲焜煌,不见有喑呜叱咤之声。若先生者庶几有德有言为一代之儒宗者矣。柳贯工诗文,长于书法,通晓古文字学。诗文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时称儒林四杰。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