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339 元代 段天祐 《安和帖》

2019-01-30 16:17:09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安和帖》,段天祐书。纸本,册页,纵27.3cm,横54.5cm。行书,21行,共203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钤有项元汴、安岐、何子彰、谭敬、完颜景贤、赵叔彦等人鉴藏印记。《墨缘汇观》、《三虞堂书画目》著录。 这是段天祐写给好友起善的书信,内容谈及自己的诸多病况、归还起善等人书籍、为起善向师夔求画、请起善为自己物色木料等等。信里涉及起善、张子昭、师夔等人。此帖从米芾书风中取法,又具有元人特有的精致与平和。

释文:天佑顿首书奉起善贤契友执事:小林回,领书,承近候安和为喜。贱疾回杭又两发矣。二月上旬后又苦痎疟,寒暑交战,狼狈不可言。此岂俗谚所谓横赛者耶。书籍许以宽限,甚感。张子昭近来杭,解后陈思复书铺内所假书,亦曾亲与之言,明当并起善者同纳矣。师夔画帧不敢有忘,已嘱其人平昔厚善者,俟其至,即从求之。臈糟谨奉一坛,泥头上有题识。香楠木欲作少器皿,截开作正白色者不可用,烦更为物色。如沉香颜色者,价钱比前买者加贵无伤。因官窑季子良有行,灯下草草奉此。春寒祈善爱。不具。天佑顿首再拜。

段天祐(生卒年不详),字吉甫,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元泰定元年(1324年)进士,授静海县丞,后擢国子助教,迁翰林应奉,再拜江浙儒学题举。擅长书法。

 

这件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人段天佑的《安和帖》册页,为纸本,纵27.3厘米,横54.5厘米,行书,21行,共203字,是段天佑写给好友起善的书信。信中谈及自己的诸多病况、归还起善等人书籍、为起善向师夔求画、请起善为自己物色木料等等。段天佑,生平不详。但从这件《安和帖》所钤项元汴、安岐、何子彰、谭敬、完颜景贤、赵叔彦等人鉴藏印记及《墨缘汇观》、《三虞堂书画目》著录来看,段天佑可能在元代为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段天佑做的不是大官。

 

纵观元代书法,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二王"一路的书风。"二王"书风对元人书法的影响是很大的,这里除了大书家赵孟頫在吸取"二王"笔法基础上进行个人创造、取得巨大成就外,其他如鲜于枢、康里子山等人也都是以"二王"法书为根基进行拓展的,从而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二王"书法的魅力确实非同凡响,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仍取"二王"书法作为圭臬,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君不见,各种全国级的大展,"二王"脉系的书法总是占尽风光,其入展、获奖数总领先于其他书体。

 

元人书法受赵孟頫影响,宗"二王"的较多,虽然有另辟蹊径者,但不占主导地位。段天佑这件行书以"二王"为本,吸收了一些米法,但少得可怜,因米芾也出自"二王",所以在这里段氏只把米芾作为临写"二王"法书的一种参照而已。段天佑此帖运笔娴熟老练,潇洒畅达,秀润遒媚,不足的是晋人那简远冲淡的气息几乎阙如,故在气格上逊晋人多多。书法可学,但气息是无法学来的,如帖中的"月"和"疾",都是右军帖中之物,但仅存其形,而无其神。此外,此帖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习气。故我们时常讲字的雅与俗、好与坏和一般书家与大书家有什么区别,笔者以为这些都不取决于作品的表象,而取决于作品所能呈现的境界。

 

此帖钤有项元汴、安岐、何子彰、谭敬、完颜景贤、赵叔彦等人鉴藏印记。《墨缘汇观》、《三虞堂书画目》著录。 这是段天佑写给好友起善的书信,内容谈及自己的诸多病况、归还起善等人书籍、为起善向师夔求画、请起善为自己物色木料等等。信里涉及起善、张子昭、师夔等人。 此帖从米芾书风中取法,又具有元人特有的精致与平和。

 

 

 

相关图集